APP下载

雄心壮“智”塑品牌,四载春秋担使命

2021-12-16郭博文

华人时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研究院智库华人

郭博文

四年,在时间的长河中不过转瞬即逝的一刹,但四年,足以让一颗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当然,也能让一个智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成为国家高端智库中的重要一员。

当前,正值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时期,通过打造高端智库集聚华侨华人中各行业专家、学者的智慧,最大限度整合华侨华人智力资源来服务国家战略,有利进一步提升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更好地面向国际宣传中国思想。

南京大学华智全球治理研究院(以下简称“华智研究院”)就是这样一个智库,短短四年时间,不但聚焦重点学术课题,还承担了凝心聚力、资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六大职能,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智库成果为国家决策提供参考,同时,自己也完成了从一个蹒跚起步的研究中心,成长为高端智库的全新进化。

全球化的“助力者”

目前,海外华侨华人总数逾6000万,分布在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数量约400多万,基本涵盖了所有前沿科技领域。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既是民族复兴的战略资源,又是江苏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何站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考虑中国的发展?如何借力和发挥好海内外华侨华人优势?华智研究院顺势而生。

2017年11月,华智研究院成立(原名为“南京大学华智研究中心”),由江苏省侨办和南京大学共同组建成立。是国内首家,也是唯一的面向海外华侨华人专家学者提供交流平台的新型高端智库。

智库是未来的“瞭望者”,智库的站位高不高,决定了智库水平高不高、作用发挥得好不好。

华智研究院成立以来,在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下,主旨清晰、定位恰当、目的明确,展现出光明的发展前景,主要致力于从海外的视角关注全球治理和中国治理,高起点为全球治理、区域治理、国家治理提供智力支撑,这也是华智研究院的战略选择。

研究院的发展得益于世茂、金光、明发等企业侨领的资助,研究院也汇集了广大海外侨智,下设国际问题研究所、经济科技研究所、企业研究所、城市与环境研究所、社会发展研究所和文化教育研究所六大研究机构,特色和立足点是“华智”,在于充分挖掘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巨大智慧和宝贵资源,围绕国家发展大局,聚焦热点问题开展研究,力争在国内、国际社会发声。

南京大学作为华智研究院的起点,利用研究院搭好“舞台”,充分发挥好华侨华人的活动力和影响力,是促进知识的跨国流动与智慧的全球共享的创新举措,也是南大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贡献南大智慧的自觉行动。

对此,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表示,南大会重点打造好“三个舞台”:汇聚华智的舞台、互鉴文明的舞台、跨界交流的舞台,推动高校新型智库建设,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

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既需要不断深化对全球视野下中国的整体认识,更需要中国提出智慧的方案,华智研究院让所有有思想的华侨华人朋友都能发挥所长,找准角色参与其中。

江苏省委统战部、省侨办主任王华表示,把“华智”建成具有“海派”特色的国家级新型高端智库,支持“华智”广泛参与国际学术合作,在世界舞台上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提出“中国主张”,发出“中国声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华智研究院的内涵是包容的、合作的、共赢的。

许荣茂表示,担任南京大学华智全球治理研究院理事长,他深感责任重大。他希望研究院能借助全球华侨华人学者的思想资源,为南京大学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双一流”建设贡献好“华智”力量。同时,研究院依托南京大学深厚的学术底蕴,广泛凝聚华侨华人学者的聪明才智,为探索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书写好“华智”篇章。

国际关系的“瞭望者”

当前,国际关系和国际舆论呈现出愈加多维而复杂的局面,亟需多学科的理论探索和知识创新。四年来,华智研究院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深入聚焦当代全球治理与新时代中国外交、国家治理的新趋势与新挑战、“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中国发展与江苏作为等重大课题,开展应用性、前瞻性、创新性、引领性研究,举办多次重要学术研讨,产生了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

以聚焦中美关系为例:

2018年,为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战,蒋丰研究员撰写了《中美贸易战与中国物价可能变化的背后》;为致力于推进中美合作共赢,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上与美国第45任总统特朗普会谈后,徐德清研究员第一时间在“华人头条”平台发表了《加强沟通、合作共赢是中美双方的最好选择》一文,2018年12月2日发布仅2小时阅读量达到3.1万;张军研究员多次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发声,为中美合作等提出建议,从国际政治与法律视角深度解析中美关系的变化。

除此之外,研究院还不定期举办了多场研讨会,每一场会议都汇聚了学科领域内的顶级專家学者,碰撞之下,是深度的交流与前沿理念的建设。

2019年9月14日,华智研究院主办了“中美关系向何处去?”研讨会。来自中国著名智库和高校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议从近中长期三个时间维度,围绕中美贸易战的现实影响和发展走势、美国大选预测及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对中美关系变化的评估与展望,以及如何扭转中美关系急剧恶化势头,展开了深入讨论。原国务委员戴秉国出席研讨会,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原主任裘援平、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陈小工、南京大学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侨办主任王华等参会。

2020年7月21日,研究院主办第一轮中美清单对话会,邀约中美两国专家学者举行在线视频会,就未来两国可能开展的合作、对话和风险管控等进行了交流。

此外,研究院还组织核心成员组成代表团赴美国耶鲁大学参加中国旅美科技协会年会及全球创新峰会,推进与海外各类协会和智库的交流互动,积极借鉴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代表团在美期间,还访问了哈佛大学政府系、哈佛燕京学社,同美方学者进行了广泛交流。

四年来,每一次交流和研讨,华智研究院都紧密关注和跟踪当时的国际热点,高度聚焦国际关系的重大问题,进行前瞻性和对策性研究,已经成为国家研讨分析国际关系的重要平台之一。

发展战略的“谋划者”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正处在科技创新突破和新科技革命的前夜,全球治理创新是紧迫的议题,也是现实的考验。

一直以来,华智研究院坚持突出“全球治理”特色,按照全球治理、区域治理、国家治理三大板块布局,开拓若干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密切关注全球治理,通过对其进行多学科、全景式的分析解读,为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和中长期战略规划提供智力支持,发出“华智声音”。

2019年5月22—23日,研究院在南京主办了第一届华智论坛“东亚合作与全球治理创新”开幕式。来自东亚政经界重要人士、全球著名华侨华人学者及社会政要等逾百人与会。论坛聚焦东亚合作与全球治理创新,设立“全球治理与区域治理”“东亚合作与国家治理”“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治理”“中国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的前沿展望”“华人华智、‘一带一路与中国企业走出去”等议题。活动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关注,逾百家国内外媒体进行了报道。

华智研究院在全球治理研究领域,启动了4项重大课题研究項目:《中国和平崛起新阶段的新环境新战略》《中美关系发展前景和战略选择》《未来十年世界发展大趋势预测》《新时代中国特色外交思想研究》和1项应急课题:《构建中国———东盟关系新格局研究》。

在国家治理领域,积极开展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产业转型研究中心、亚洲研究中心四个中心的研究工作,启动相关课题研究:《基于城市仿真系统的智慧城市治理与规划的研究》《江苏生活垃圾治理机制体制研究》《中国产业转型热点问题研究》《缅甸“民地武”对中缅“一带一路”合作影响及对策研究》《新冠疫情及后疫情期中国—东盟民间合作现状、裂变及应对策略》和《中南半岛国家对推进“澜湄合作”的考虑与我对策思考》。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卫生治理带来重大挑战。在一个各国互联互通愈益紧密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抗疫失败都有可能引发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面对这一严峻情形,华智研究院积极履行自身国际责任,及时启动了2项应急课题研究:《疫情全球蔓延下对国内“一带一路”企业采取救济措施研究》和《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国际比较》。其中,《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国际比较》报告获得江苏省政协主席黄莉新肯定性批示,为提高政府的服务效能贡献智慧和力量。

国家决策的“建言者”

江苏既是经济大省、科教大省、开放大省,又是侨务大省,江苏的国际化视野是华智研究院很好的生存土壤。华智研究院的任务就是高度整合华侨华人和行业专家学者的智慧和理论,对标国际前沿,把先进的思想和经验理论化,围绕中国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国际关系的重大问题以及国家建设的有关问题,认真建言献策,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国际化和民主化,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储备人才、创新思想、提供建议。

为促进智库全球治理研究成果的转化,研究院设立了直报中央有关部门的《华智研究院专报》和理事会领导的《华智专报》,通过聚焦全球治理、中国治理领域的重大议题,依托研究院专家形成的智库成果,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参考。有关专报得到中央高度重视,并被呈送中央领导同志决策参考。多篇报告被江苏省有关部门重视并采纳。

《华智研究院专报》第10-11期“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几点建议”和“以史为线展望2020年的世界”报送中央办公厅等7个部门。据南京大学党办收到的中央办公厅电话通知,“以史为线展望2020年的世界”,被中办全文转发。

华智研究院承担的江苏省社科基金统战专项课题《“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国家新侨社团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的研究成果,经江苏省委统战部报送中央统战部。调研报告获2020年中央统战部“全国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奖一等奖”。

此外,研究院编辑的侧重国家治理与公共政策的《华智专报》,积极报送江苏省等有关部门,目前已报送11期。杜欢政、王月清、孔繁斌、王云骏等撰写的有关快递包装废弃物、宗教政策、公安改革、碳达峰等报告受到国家领导人或江苏省有关部门重视。于津平撰写的有关境外合作园区发展的专报,被江苏省委采纳。

黄贤金参与撰写的《改革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牵头撰写的《黄河流域国土开发临界超载》《长江通江暗河治理》等报告,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有的被中央办公厅单篇采纳。2021年11月,黄贤金牵头完成的《江苏碳中和的国土空间治理政策》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人的肯定性批示。此外,还有成果受到了全国政协办公厅、江苏省有关部门,以及浙江省、福建省等省有关领导的关注,有的成果被南京市政协办公厅智库转发。

截至目前,《华智研究院专报》《华智专报》均报送近50篇。多篇报告被江苏省有关部门重视并采纳。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研究院根据学校要求,按照学校社会科学处的统一部署,在学术委员会的指导支持下,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向中央和各级主管部门建言献策,为国家疫情防控提供智力支持。

《华智研究院专报》报送疫情防控相关报告共16篇。第14期《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是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关键》被中央办公厅单篇全文转发中央领导,已经得到国家部委的采纳并迅速转化为相关政策;第16期《打好科学防控、有序复产的第二战役》被中央统战部采纳;第21期《防疫战中的国际公共关系与应对建议》被中央办公厅综合采纳;第28期《对国际追责索赔,中国须未雨绸缪》被中央办公厅综合采纳。

此外,研究院还围绕全国城市疫情风险评估、有序复工、疫情治理体系和能力、完善“吹哨人”保护制度、生活垃圾应急防疫管理制度、“菜篮子”改革、环卫工人保护等主题积极向省委统战部报送信息,在服务学术、服务社会、服务决策中担任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面向“十四五”,研究院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为完善国家治理提供更有益的建议和智慧。

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华智研究院中国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杜欢政说:“将选出一批对中国未来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的,像‘双碳的领域,还有大国博弈等领域,然后理出一批具有前瞻性的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然后为国家的决策来服务,同时,为江苏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来服务。”

津通集团董事长、南京大学华智全球治理研究院产业转型研究中心主任贡毅说:“将围绕全球政治、经济、技术变革进程中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的要求,针对新兴产业、战略产业开展前沿研究,包括全球及地区产业格局和竞争对手的重大变化的研究,并提供相应的咨询报告;研究国家、地区及侨商在改革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咨询研究,拟订综合性解决方案及对策。”

回首四年征程,对于华智研究院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新的征程还在脚下。

2021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43个春夏秋冬,在过去的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实现了与世界的资源互通,也面临着来自贸易壁垒的挑战。不强智,难以强国,发挥华侨华人智力和资源优势,从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软实力迫在眉睫,为此,华智研究院应迫不及待,责无旁贷,发挥出更高价值,以适应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要求。 (责编  凌  云)

猜你喜欢

研究院智库华人
书讯:《新型智库质量提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不是我!是他捣乱!
云端旅行
嘉宾邵青
新型智库不能有“库”无“智”
报告称中国智库数量排世界第二
3D打印研究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