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抱持焦虑

2021-12-16李卫华

大学生 2021年12期
关键词:小魏咨询师祥林嫂

李卫华

閉目塞听,是人们应对焦虑时的自发反应

“高知祥林嫂”的无尽吐槽

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如果你是第一次见他,你会觉得他是天底下最倒霉的人,因为一旦跟他聊上天,你会发现坏事都发生在他身上了。比如,周一饭卡丢了,周二手机进水了,周三被超市老板找了假钞,周四打篮球被人撕烂了T恤,周五去洗澡发现浴室要维修……好不容易等到周末想放松一下,却被女朋友告知要和别的男生去约饭。

除此之外,他还有很多糟心事。他的辅导员经常半夜让他交策划稿;宿管阿姨看到别人在宿舍打牌都不管,看到他吃个方便面就要怀疑他是否藏了酒精炉;他的裤子放在窗边会不翼而飞,打回来的水会被室友偷偷用掉等等,巴拉巴拉,他就坐在你对面滔滔不绝,吐槽不断。

而且每次和他见面,必定听到他又有新的坏事发生,他的槽点从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减少半分。听过他说话的人,大都是两种反应:要么就无限同情他,恨不得要给可怜的他捐款;要么就无力承受他无尽的吐槽,见着他就想逃。但是,很奇怪,这位朋友不论是学业还是兼职,都搞得风生水起。到大四的时候,他竟然以综合绩点第一的成绩保研了。

成年人的体面和尊严下面深埋着汹涌的焦虑

保研之后,他请我们吃了一顿饭。在饭桌上,这哥们又开始滔滔不绝,一脸悲愤地说:“我现在这个专业是整个学院最没前途的,导师也很佛系,又搞不到经费,而且,我觉得我自己也不适合搞学术,上周看了篇综述,一点儿都没看进去,这下惨了,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解套……”神情悲凉之状,让人感到他并非保研成功,而是被骗进入了某个“非法传销集团”。这个朋友在一路吐槽和抱怨中,度过了三年研究生学习时光后,又成功地保博了。如今,已经是某重点高校副教授的他,每次在与我通话时,说话的语气仍然是一种肝肠寸断的感觉,仿佛我面对的不是一个青年科研才俊,而是一个苦难深重的“祥林嫂”……

“压力管理大师”的失眠之苦

小魏最近饱受失眠之苦。晚上她躺在床上,觉得哪儿哪儿都有声音,窗外的小虫像在激烈地争吵,楼道水房里的水滴能穿透厚厚的墙壁和木门敲打她的耳膜,无数个小人经常在脑海里翩翩起舞,拽着她从昨天作业里的一个错题一路神游到中东局势,再一头扎进人类上亿年的历史长河……昏昏沉沉欲睡时,刺耳的闹铃响了,她只能挣扎着起床上课。在医生的建议下,小魏来到了心理咨询室。

咨询师关心地问:“这一段时间压力大不大?比如在学业上……” “压力倒没有什么,同学们都叫我‘压力管理大师!”小魏自信地回答,“不论多大的事,别人惊慌失措的时候,我一定会很冷静,不会让自己失控,所以每次都能把学习工作顺利完成。” 说完这句话,她不由自主地正了正衣领,挺直了腰,眼神十分坚定。看到她的神情,咨询师仿佛明白了什么……

第三次咨询的时候,小魏一坐下来就报告自己的睡眠质量好多了,逐渐不需要药物的帮助也能获得好睡眠了。这个过程中,咨询师并没有给任何意见,只是耐心地倾听,帮助她梳理她自己说过的话。小魏有点好奇自己的变化,问:“老师,我之前到底因为什么睡眠不好?现在又怎么突然变好了?下次再失眠我该怎么办?”

咨询师笑了笑,反问她最近有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她一脸茫然地回答:“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啊!最大的事也就是结束了两门考试,可我觉得那也应该不算个事啊……”咨询师接着问:“你在生活中是不是经常会说‘那也不算个事这句话?”小魏顿了顿,按着额头想了一下:“对啊,确实如此。每次事情一来,我就会告诉自己那也不算个事,可这不是冷静的表现么?”

承受,远比拒绝要难

“确实是冷静的表现。”咨询师点点头说,“关键是,为什么一定要冷静呢?”听到这句话,小魏的手指略略有些颤抖,她努力平复了呼吸后说:“不冷静,很多事情就会一团糟,我一失控,很多人就会特别焦虑,就很可怕。”“很多人,包括哪些人?”咨询师询问。“比如朋友,比如家人,尤其是身边的人,就会特别焦虑。一焦虑大家就会大吵大闹,很可怕。”小魏努力克制着某些情绪。“所以呢?”咨询师问。“所以,不能焦虑,不能让这种可怕的情况出现!”小魏坚定地说。

“听起来,你好像把焦虑这种情绪拿一个盒子装起来了。”咨询师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是的,”小魏连连点头说,“我是拿一个盒子把焦虑装起来了,我必须冷静。”“你把焦虑装进了某个盒子里,这个事情你自己之前知道吗?”“唉……我之前还没这么想过呢……”

“你的脑子并不知道你把焦虑装进了盒子,还以为你不焦虑呢。但是,身体可不会撒谎。”咨询师让小魏放松下来,半躺在沙发上。小魏试着把身体放松,靠在沙发上。“说说生活中那些让你感到焦虑的事情吧。”咨询师鼓励道。小魏羞涩地笑了:“这样靠着,确实比之前要舒服多了。”她窝在沙发里,深吸了一口气,低声说出一句颇有哲理的话:“我好像有些明白我的问题了,也许,刻意不焦虑其实是对焦虑的一种压抑吧。”

自然“抱持”与适当表达

就像有首歌里唱的那样:“人生如粗饭劣肴,心中骂嘴里嚼。”在面对生命中种种不如意之时,大多数人会选择一边吐槽一边继续认真地过好每一天。吐槽真的是释放和缓解焦虑的一种低成本心理调适方法。但焦虑的表达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表达的方法、尺度和情境比表达本身更重要。操作不当,容易带来其他的问题。

在第一个故事里,我的那位朋友,大半生都在吐槽和抱怨,生活中的积极面他从来不说,碰到谁都会诉苦,仿佛自己是全世界最惨的那个人。可是仔细看,学习、工作、恋爱,他一点儿正事都没耽误。在命运面前,他并不比任何人更悲催,甚至还过得更好一些。然而他采取的策略是,只要一碰到负面情绪,就要立刻倾倒出来,一点儿都不积在心里。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讲,这未必不是一种自我疏导和平衡的方法。只不过,被他倾倒情绪的人,经常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接得住。他的问题是,这样容易导致没朋友。

坚硬并不难,穿一身盔甲就好,难得是柔软

第二个故事里,小魏是一个从不慌乱的人。后来的事实表明,她不是没有压力,而是当压力来的时候,她第一反应是不让焦虑浮出水面,而是努力让自己看起来云淡风轻的样子。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一种情绪隔离的防御机制,被隔离的焦虑当然不会凭空消失。既然焦虑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它们势必会以其他方式表达(比如不明原因的身体疼痛、生理节律失调带来的睡眠障碍等等)。

高度分工的社會给人类带来了两个结果:一是,相比过去,人们变得更独立了,人和人之间的界限感也比过去更强,舒服和可持续的人际关系需要高度尊重彼此的独立空间,不过度侵入和干扰。因此节制、理性、得体是这个时代的美德;二是人们会比过去变得更孤独,而且是一种拥挤中的孤独。人和人之间或许比过去更渴望心灵深处的共情和安抚,更渴望人与人之间的联结。这两个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彼此对立的。

心大了,事儿就小了

我们在心理咨询室里见到的来访者,有的是因为像第一个故事里的“祥林嫂”——过度倾诉,导致没有朋友而备感孤独;还有很多人像第二个故事里的小魏,为了维护“压力管理大师”的外在形象,从而积压了满身的焦虑无处释放。这两种情况背后的逻辑分别是:过度吐槽——导致人际侵扰——朋友离开——孤独,不吐槽——人际界限得到维护——焦虑得不到释放——孤独。无论是“高知祥林嫂”们,还是把焦虑装进盒子里的“压力管理大师”们,在现代都市社会中,终将饱尝孤独的痛楚。

为了打破这种可怕的魔咒,临床心理学主张:对焦虑的“抱持”和对焦虑的“表达”同样重要,先抱持焦虑,再有节制地表达焦虑。当焦虑袭来时,我们不能像小魏一样对此置若罔闻,甚至把它装进盒子,而是要找个出口让它自然出来。或者让自己待在焦虑中保持一段时间,听任自己的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细腻地感受因此引发的紧张不安,用深呼吸稍稍缓解一下这种生理反应。一旦放弃“挣扎与抵抗”,不再试图消灭这种焦灼感,而是学会带着这种焦灼去工作和生活,允许这种不适感的存在,将大大降低它本身带来的痛苦。在此基础上,再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空间,向合适的人有节制地表达自己的焦虑情绪,当这份焦虑在别人那里也引发了情感的共鸣时,它就不是单向的某种情感洪流的恶性泛滥,而是两个生命之间发生的相互理解和联结。

试试看,某个时刻,你会发现孤独悄然退场了,疗愈正在产生。

责任编辑:方丹敏

猜你喜欢

小魏咨询师祥林嫂
无为而无不为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请移走麻木对我的伤害(下篇)
“ 老 铁 ”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啃老”计划
祥林嫂与二姑姑之比较
夹竹桃
心理咨询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