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持证上岗吗?
2021-12-16周公子
周公子
无论做父母是否需要考证,孩子都会用自己的成长给出最好的答案。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已经清楚地意识到父母的素质会给孩子带来重大影响。
可是,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一个人有没有足够的素质和能力做父母呢?要不要让他们考证呢?
近年来,类似的讨论频繁出现。2021年10月,重庆市梁平区人大代表朱孝琼提出“办理结婚证、生育证,先取得家庭教育合格证”的建议,再次将问题摆在公众面前。
网上的争论十分激烈。
有人说,父母的素质对孩子的影响确实很大,如果父母太差劲,说不定孩子就毁了。因此,必须强制父母考取“家庭教育合格证”,以保证下一代能够拥有健康的成长环境。
也有人表示,结婚要证,生育要证,再弄个“家庭教育合格证”是不是太繁琐了?再说,这也没有法律依据啊!
双方的观点各有道理。到底哪一边的人数比较多?他们的论据又是怎样的呢?
《婚姻与家庭》杂志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展开调查—做父母前,要考“家庭教育合格证”吗?
在回收到的2344份有效问卷中,96%的人选择了“有必要”,仅有4%的人选择了“没必要”,这种一边倒的状况也算少有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双方的观点吧。
1你为什么觉得做父母前有必要先考证?
A.有些父母性格有问题,自己不知道,培训考证可以帮助他们改正缺点。 45%
B.有些养育方法并不科学,考证可以避免家长进入误区。 14%
C.育儿有些阶段特别难熬,培训可以帮助他们日后顺利渡过难关。 21%
D.就算没问题,多学习也可以帮助提升育儿质量。 20%
在选择“做父母前有必要先考证”的受访者中,A选项(有些父母性格有问题,自己不知道,培训考证可以帮助他们改正缺点)成为占比最高的一项。
这些受访者相信“旁观者清”。他们认为,考证相当于有个第三方,而且都是专业人员,他们可以给没做过父母的人提供更多提醒和指导。
采访中,丽娜就举了一个例子。她说现在网络上不时会出现“家长打骂孩子以致造成重伤甚至死亡”的新闻,如果别人问这些家长为什么要打孩子,他们的回答往往是“孩子太过顽皮,我一时下手太重”之类的。
换言之,他们的思维有一个误区,即认为“孩子是我生的,我可以随便打骂,只要下手别太重就好”。
有些家长则可能是性格有缺陷,所以才会肆意对孩子动手。
这样的父母如果能在考证时被发现并纠正,那么类似的家庭悲剧就会大大减少。
C选项(育儿有些阶段特别难熬,培训可以帮助他们日后顺利渡过难关)的占比排名第二,引发了不少人共鸣。
大家纷纷列举了自己的“惨痛经历”。
“孩子刚出生那会儿,我晚上每两小时就要起来一次。身体劳累,心情不好,和老公吵架的次数都比以前增加了。”
“孩子两三岁的时候,突然变得特别拧,什么都要和我对着干。我实在受不了,情绪严重失控,狠狠打过他几次,现在一想起来就很后悔。如果当时有人教我,这是正常的叛逆期,只要包容和顺其自然就好,我可能会做得好一些。”
D选项(就算没问题,多学习也可以帮助提升育儿质量)虽然排名第三,但实际上占比和C选项差不多。这说明对大部分人来说,“渴望有人帮助自己度过育儿的难熬阶段”和“提升育儿质量”同等重要,都成为他们支持培训和考证的重要理由。
采访中,受访者欣欣就分享了一个“纪念品”的故事。她说:“每次带女儿去一个地方玩,临走前,她都要哭很久。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只能把她强行抱走。后来,我听了一次课,才知道这是分离焦虑导致的。專家说,父母平时应该注意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分别时还可以给她弄一些纪念品。比如发现她和小朋友玩得很好,就可以给他们拍几张合照。她看着照片,就好像彼此没有分开一样。回去后,我尝试了这些方法,真的很有效,女儿的分离焦虑慢慢就减轻了。所以,我觉得做父母确实是需要学习的,能够很好地提升育儿质量。”
B选项(有些养育方法并不科学,考证可以避免家长进入误区)排第四,占比最少。
这个结果和我国一直注重优生优育不无关系。多年来,国家做了大量科普工作,所以,过去一些错误的老办法,比如“嚼碎食物喂孩子”“新生儿要紧紧包裹起来”“灌药要捏鼻子”等,大部分人都已经知道了,也不会再犯。因此,很多人选择参加培训和考证,不再是仅仅基于“需要绕开误区”的需要。
2你为什么觉得做父母前没有必要先考证?
A.育儿是天性,动物都会,没必要培训,更无须考证。 49%
B.生育是正常人的法定权利,强制考证涉嫌侵权。 48%
C.有些个人和家庭的深层次问题,考证也改不了。 2%
D.意外懷孕怎么办?考不过难道就不让生? 1%
选择“做父母前没有必要先考证”的受访者中,大部分都聚焦在A选项(育儿是天性,动物都会,没必要培训,更无须考证),占比49%,以及B选项(生育是正常人的法定权利,强制考证涉嫌侵权),占比48%。之所以这么集中,是因为A和B两项相比C和D选项更具普遍性,这两项包含了所有父母。
选A的人认为,要把孩子养育好,遵从天生的本能并不亚于人工的培训和考证,父母的直觉常常比书本上的知识和规范更准确。
有受访者就提到了十多年前曾经流行过的一个观点,认为几个月的孩子哭泣时,不要随便抱,否则,以后动不动就会以哭泣来要挟父母。
这种观点一度很有市场,但也受到不少母亲的质疑。因为她们听到孩子哭泣之后,就会产生照看和安抚的本能冲动,就如听见自然的召唤一样。
后来研究也表明,母亲的本能是更值得信赖的。因此,在自身感觉和他人观点之间,很多人更愿意选择前者。
选B的人则更多从法律方面考虑,认为“法无禁止即可为”。在我国,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就已经规定了生育权,指出“妇女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之后,相关法律法规相继修改和完善,但都没有强制考证的条款。因此,B选项的受访者认为,强行增加考证的规定,并不符合法治精神。
相比于A和B两项,C和D涉及面小,占比也就少了。
其中,C选项(有些个人和家庭的深层次问题,考了证也改不了)主要涉及“家庭风格对于育儿的影响”。特别是族人聚居的家庭,上到爷爷奶奶等长辈,下到某个热心的兄弟姐妹,都可能会对夫妻提出育儿建议,用他们的风格来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就算夫妻生孩子之前考了证,但其他家人没考,最终结果还是一样的。他们认为,考证对于这类家庭的意义不大。
D选项(意外怀孕怎么办?考不过难道就不让生?)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小,但却尖锐地指出了生育的不确定性以及培训考试操作的难度。如果一定要强制考证,那么,什么时候开始接受培训,对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要考察到什么程度,如何处理意外情况,怎样才能避免流于形式……这些问题都可能会让考证过程变得异常艰辛。同时,也很容易让那些不得不历经艰辛的人产生怀疑:我们付出这样大的代价,就一定能把孩子教好吗?
以上就是“做父母前,要考‘家庭教育合格证吗?”的调查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调查全部完结后,相关部门对朱孝琼代表的建议也作出了及时回应,称:根据《重庆市生育服务证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婚姻登记条例和婚姻登记工作暂行规范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均未提及家庭教育合格证,故不能作为办理结婚证、生育证的前置条件。也就是说,因为于法无据,这个建议就不能采纳了。
尽管如此,网友一边倒认为“有必要考证”的观点依然引发了众多思考。它代表了一种对于家庭教育质量的强烈关注。
也许,这些关注目前不适合通过强制“考证”来回应。但无论如何,坚持优生优育,继续提高国民素质,依然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如何实现目标,可以采取哪些方法,也依然是值得我们继续讨论和摸索的方向。
比如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就对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做出了明确要求。也就是说,即便做父母前没有被要求必须考证,成为父母后也必须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够依法带娃,真正成长为能够助力孩子健康成长的合格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