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2021-12-16张琪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1年8期
关键词:天都峰爬山老爷爷

张琪

教材简析:

《爬天都峰》一文编排在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学习作者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按事前、事中、事后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作方法。如课文的第2自然段至第7自然段,作者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把“我”从不敢爬天都峰到最后爬上天都峰的过程清楚地写了出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直奔主题,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出示简介。出示天都峰的简介,教师介绍天都峰。

3.自读课文。出示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课题,让学生知道学习的内容,了解天都峰。

二、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再读课文,感知内容。学生自读课文,思考:爬天都峰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爬天都峰这件事情中都有哪些人物?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我们学习的《麻雀》一课是写事的文章,今天我们学习的《爬天都峰》这一篇文章也是写事的文章,所以,在概括梳理文章主要内容的时候,我们往往需要关注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而且,在我们写一件事的时候,也要注意写清楚这几个要素。

3.默读课文,寻找依据。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怎么样的顺序来把这件事情写清楚的?(指名让学生回答,并引导学生答出相关依据)

设计意图:迁移学生在《麻雀》一课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能够迅速地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为梳理文章的脉络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进行铺垫。

三、走进文本,学习方法

1.爬山前,怎么想。学生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

(1)说一说。天都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陡)

(2)想一想。面对这样的山高路陡的天都峰,文中的“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关注语气词的使用,以读代讲,在朗读指导中让学生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同时关注到作者的写作方法是把看到的和想到的结合起来写,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2.爬山前,怎么说。

(1)师生合作读课文中“我”和“老爷爷”在爬山前的对话。提问:在两人的对话中,都含有一个“也”字。他们互相看着对方,心里是怎么想的?

(2)学生回答。小姑娘会想……老爷爷会想……

(3)指导学生对话,分角色朗读课文。

3.爬山时,怎么做。学生自读课文第7自然段,把表示动作的词语画出来。

(1)说一说。他们是怎么爬天都峰的?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们爬山的不易?(奋力 攀着铁链上 手脚并用)

(3)指导朗读。

(4)情境创设。引导学生结合情景进行补充。

当我攀着铁链快要抓不住了,看见旁边的老爷爷汗流浃背正在奋力向上爬,我想:……

当老爷爷累得气喘吁吁快要走不动了,看见我正在手脚并用向上爬,他想:……

当我和老爷爷都累得双腿打战,走不动的时候,我对老爷爷说:……

当我和老爷爷都累得双腿打战,走不动的时候,老爷爷对我说:……

(5)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老爷爷是怎么爬山的。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描写动作的词语,让学生在学习作者描写“怎么做”的同时链接作者在前一个部分描写爬山前“怎么想”“怎么说”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表达训练,并仿照文中句式的进行拓展练习,降低学生表达的难度,注重方法的引导。

4.爬山后,怎么说。

(1)引读——“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2)引导学生体会“终于”一词,感受爬山的不易。

(3)指名让学生读“我”与“老爷爷”的对话。

5.小结。(出示登山过程图)这么险峻的高山,作者是怎样把“我”和“老爷爷”的爬山过程写清楚的呢?作者按照爬山前、爬山时、登顶后的顺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完整地写了出来,在描写爬山的过程中作者抓住事情发展过程中人物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来进行描写,这样就把整件事情写清楚了。我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也可以运用作者这样的写作方法,把一件事情或者一个重要场景写清楚。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忘关注表达方法的教学,在梳理文章的过程中不忘表达方法的小结,引导学生由学习阅读逐渐向学习表达过渡。

四、尝试习作,共同评价

1.指导习作。教师结合《擦玻璃》的三格连环画,提出要求:回顾家人或自己擦玻璃的过程,用一段话把擦玻璃这个过程写下来,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教师提示:擦玻璃的过程我们可以分为几个步骤来写?(擦玻璃前、擦玻璃时、擦玻璃后)哪一个步骤我们要作为重点来写?(擦玻璃时)同学们在写的时候要按照擦玻璃的顺序来写,还要重点写清“怎么擦”,要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出示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供学生选择)

2.共同评价。学生小练笔后首先同桌互评,然后教师指名让学生展示,教师学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小练笔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內容”的习作方法,把图画中的事情按照顺序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清楚地把擦玻璃的过程写出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猜你喜欢

天都峰爬山老爷爷
我们一起去爬山
老爷爷和音乐蘑菇城
共享
巧绘“环境”
我们去登高
我送老爷爷回家
为什么爬山后会腿酸?
生本对话 勤思善悟
紧扣题眼领悟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