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探究
2021-12-16薛维孝王广琦甘肃省广河县城关小学甘肃临夏州731300
◎薛维孝 王广琦 (甘肃省广河县城关小学,甘肃 临夏州 731300)
前 言
每个学生的能力、思维方式都是不同的,他们在理解、运用新知识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在学习时感觉到吃力,学习困难,这就是学困生.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学困生成为了教师教学工作中的攻坚石,许多教师都针对学困生的问题,对自身的教学方式做出了一些调整,以期能够扭转不利的教学形势,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
一、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一)学生不良的心理因素
众所周知,农村小学学困生并非原本就学习困难,除去不可逆的客观因素,学生接受知识教育的方式、时间、地点都是相同的,而学困生的形成与累积多与学生的不良心理因素有关[1].详细来说,学困生会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他们虽然也渴望进步,期望自己能够得到教师与家长的肯定,但是会更害怕自己的努力得不到成效,没有人认可.在此种情绪的干扰下,学困生的学习意志很难有长时间的坚持,他们容易因外界的干扰而改变自己的学习计划.同时,农村小学学困生之所以会在学习时较为吃力,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正确的学习方式.他们会迫于升学、家长的压力,盲目地去照搬优秀学生的学习方式,虽然学习态度值得鼓励,但是学习效果并不好.时间久了,学困生也会因难以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不良心理,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会止步不前.
(二)家庭教育因素
农村教育条件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也较为有限.在一部分农村家长的观念中,教育是学校、教师需要全权负责的事情,自己将孩子送到学校,并给予足够的教育资金就可以了.在此种观念的影响下,农村家长并不能为孩子营造优质的家庭教育环境.还会有一部分家长“言行不一致”,孩子在家长的影响下,也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他们的学习能力自然不高.同时,也会有部分家长能够认识到家庭教育的价值,但其知识文化水平有限,并不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育辅导,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学校教育因素
学困生的形成与教育环境之间的联系是较为紧密的,优质的教育设备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在客观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农村学校的教育设备较为落后,教师可选用的教学方式极为有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他们的课堂学习质量也难以令人满意.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学生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学习成绩自然也难以得到进步.另外,学校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成长、学习有着很大影响,若是学校迫于升学率、生源量的考虑,从而沿用以往的教学理念,而若是陈旧的教育理念与现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不符,则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难以被激发起来.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也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上出现问题.
二、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营造优质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优质的学习氛围能够为学生带来优良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农村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合理利用可行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2].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人教版“位置”一节时,为了使学困生明晰本节课的内容,并将之合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组织学生对之前学的方位位置进行简单复习,并向学生出示几组例题,要求学生通过解题来回忆之前的知识.在本班的学生对位置知识有了初步掌握后,教师就可以借助电子设备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本节的内容是在三年级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加上了角度的问题,两者都是学生三、四年级接触过的内容,教师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讲解.同时,为了使学生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感受到乐趣,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视频资料的例题,或是一则台风新闻,或是大海中轮船的行进方向等等,这些都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组织学生对已有数学知识进行复习,鼓励学生探究、分析例题,为学生播放视频资料等等,都是为学生营造优质学习环境的表现.在这样的教学安排下,学困生既有复习、探究讨论的时间,也不会对学习内容感到枯燥,对提高学困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是极为有益的.
(二)关注学生学习需要,调整学生学习心态
无论是在哪种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都需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着重调整学困生的学习情绪.换言之,当学生的心情较为明朗时,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质量都会有明显的提高.反之,若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其在进行课堂学习时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效果自然不佳[3].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人教版“多边形的面积”一节时,为了使学生把握好学习内容,能够借助学习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首先,教师在教学前应制订有梯度性的教学目标、计划,在不影响其他学生学习进度的前提下,提高学困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为此,教师应对班内的学困生群体有清晰的了解,明晓他们的优势与短板,通过发挥他们的优势来调动其信心.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给予学困生更多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教师应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在学困生表现出畏难情绪时,教师应给予他们一些鼓励.如,学生若是回答不出多边形面积如何计算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其他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并不是通过一节课就可以解决的,教师应认识到该问题是需要长时间努力调整的.学困生在长时间的锻炼下会逐渐建立数学学习的信心,重建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他们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三)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是改善学困生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学困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才能够在数学学习上有所突破.所以说,农村教师应对学困生的学习方式多加指导,促使学困生养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学习方式,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水平[4].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人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节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差别,可以理解立体图形的长、宽、高,帮助学困生初步构建空间观念,农村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从生活元素着手,引导学生观察常见家具家电的形状,鼓励学生讨论这些用具的共同点.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并未涉及深刻的数学原理,学困生能够参与到探究学习中,也能够启发他们的观察、总结能力.紧接着,在学生归纳出这些物品的特点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纸盒,并向学生明确:刚刚提到的物品形状都是长方体,它们都有棱、面、顶点.随后教师应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对纸盒的观察,你们能够得到哪些信息,它们的每个面都是相等的吗?棱长一样吗?在此环节中,学困生也会积极去观察纸盒的特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学习.这样的教学安排,为学困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机会,他们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自然也能够发现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对提高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
(四)加强家校合作联系,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在家长素养较高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其学习能力也会较强,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拥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性格较为开朗、积极.而家庭氛围较差的孩子,他们的行为习惯会受到不良影响,学习能力较低.鉴于此,农村教师应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将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出来.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人教版“折线统计图”一节时,农村教师可以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这部分内容,在增进家校合作的同时,使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教师可以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对本周、本月的生活用品购买量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的情况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出来.在与孩子的共同学习中,家长会对孩子学习的优势、劣势有更为清晰的掌握,在对孩子进行课业指导时才会有方向、有重点.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也能够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的不足,进而调整自身的教育方式,而不是用“学习不认真”来作为认定孩子学习能力差的原因.
结 语
总的来说,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难免会感觉到吃力,也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学习心态,农村学困生更是如此,数学教师应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态,调整他们的学习情绪,才能够将学困生转化为学优生.同时,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其可塑性也较强,小学学困生也是如此,他们有更多的潜力,需要农村数学教师悉心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