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中幼龄林抚育及其生态管理
2021-12-16王艳华
□王艳华,张 杰
(1.蛟河市林业局 吉林 吉林 132500;2.吉林省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 吉林 132500)
中幼龄林正处于森林林木生长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林木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恶劣气候、森林病虫害。一旦中幼龄林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就会阻碍其健康成长,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与发育。在此现状下,如何借助抚育技术以及生态管理措施来降低中幼龄林遭受灾害的概率,成为林木管理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抚育技术与生态管理在天然中幼龄林发展中的作用
1.1 抚育技术与生态管理内涵
抚育技术是森林林木生长过程中常见的育苗措施。幼龄林抚育管理是造林之后、幼龄林郁闭之前对幼龄林的抚育和管理的统称,包括对幼林的松土除草、水肥管理、幼林管护等。
正所谓“三分造林,七分管护”,充分说明抚育在中幼龄林生长中的重要性。为了进一步提高森林林木质量以及林地生产力,增加林农的经济收入,通常情况下会在中幼龄林生长发育过程进行抚育,并且根据林木的生长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抚育技术。一般情况下,在幼龄林与中龄林阶段会根据林分发育以及自然稀疏情况来确定相应的森林培育目标。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最大限度保护天然林木生长以及培育人工林,对森林生态环境系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生态管理理念最早源于美国,因为其理论相对较为广泛,其内涵仍在不断丰富。生态管理主要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在生态世界观的指引下实施社会实践活动。在天然中幼龄林的抚育与保护中,要不断更新管理观念,积极转变传统林木发展管理理念,将生态理论贯穿于林木培育过程中。
从更深层面来讲,生态管理具有管理主体生态化、管理效益生态化、生产生态化等特点。生态管理重视中幼龄林抚育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生态意识与生态观念,注重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森林林木培育中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生态管理理念下,不再将经济利益放在首位,更加注重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1.2 抚育技术与生态管理在天然中幼龄林发展中的作用
在天然中幼龄林中应用抚育技术,能够在提高天然林木幼苗成活率的同时,有效改善天然中幼林的生长质量。
抚育技术作为一项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在提高林木生长质量的同时能够实现森林资源结构优化调整,进而不断完善我国森林资源体系。在促进天然林木健康生长以及森林资源结构调整的基础上,促进天然中幼龄林的生长,能够创造更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生态管理是目前森林资源发展的重要理念。
现阶段,我国森林资源面临着林分密度过大、林内生长环境较差、生长空间不足以及森林病虫害等问题,严重影响天然林木的生长。将生态管理贯穿于天然中幼龄林生长的各个环节,有助于实现天然林的健康发展。
2 天然中幼龄林常见的抚育技术
在天然中幼龄林的日常培育与管理过程中,为了有效改善天然林木的生长环境,就要调整天然林分密度,在优化森林结构的基础上提高森林林木的生长质量,这时抚育技术被广泛使用。根据天然林木的生长情况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培养天然中幼龄林资源的过程中实现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
2.1 常用抚育技术
为了保障天然林木能够正常汲取水分和阳光,天然中幼龄林需要保持一定间距。根据我国天然林的生长特点,一般情况下,间伐株数应当控制在20%~40%之间。因此,在天然中幼龄林常常采用透光抚育以及生长抚育技术。透光抚育技术主要是对影响优质天然中幼龄林生长的树种、灌木以及藤本植物进行清除,以减少周边环境对优质中幼龄林带来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针对易感染森林病虫害、中幼龄林枝干扭曲变形以及严重生长不良的林木进行伐除。
生长抚育主要是指对优质天然中幼龄林采取的辅助成长措施,大多通过辅助木对轻微变形、分叉林木进行调整。间伐抚育通常在春、冬季节进行,从而更好地促进天然中幼龄林健康生长[1]。
2.2 育苗定株与松土除草抚育技术
育苗定株抚育技术主要是针对自然整枝生长不良以及通风透光不畅的林分进行。这种抚育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中幼龄林枝干的饱满度,减少枝干死节、活节,有效改善天然中幼龄林的通风与采光情况,在提高林木生长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除此之外,通过对天然中幼龄林进行育苗定株,能够在筛选林木育苗的过程中降低出现次等苗的概率,最大程度降低病虫害带来的影响。在进行育苗定株时,一般遵循冬末春初修剪的原则,并且在修剪定株的过程中遵循一定原则。
松土除草是为了减少周围植物争夺天然中幼龄林的养分。根据天然中幼龄林的生长情况选择不同的除草方式,并且要保证中幼龄林能正常生长。在此过程中,应将灌木、杂草以及藤条等彻底清除。
2.3 透光伐及修枝割灌抚育技术
透光伐主要是对处于幼龄林时期的森林林木通过分组形式进行抚育,又可以称为除伐。在中幼龄林生长期间,为了避免非目的树木以及不良植株对整个林木培育产生不良影响,给目的树种及优良植株提供更好的生长生存空间,常常会采用透光伐抚育技术。
修枝割灌抚育技术主要通过清除妨碍树木生长的灌木、藤条以及杂草,进而为目的树种或者优良植株提供适宜的营养空间。
总的来说,透光伐和修枝割灌抚育技术都适合在中幼龄林生长期间使用,但是在实施这两项抚育技术的过程中,为了实现最优抚育目标,常常会要求该阶段的修枝高度不能超过树高的1/3,并且中幼龄林阶段的树木修枝高度需要在2.5 m 以上。尽管透光伐、修枝割灌抚育技术本质上都是对树种或植株的优胜劣汰,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在对中幼龄林整体生长情况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在充分结合中幼龄林生长密度的基础上对林木生长密度进行科学合理地调整。应充分意识到合理生长密度对整个林木生长的重要性,真正做到留优去劣、间密留稀。
3 天然中幼龄林生态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优化生态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生态管理水平
天然中幼龄林生态管理是综合多门学科的综合管理工作,尤其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借助高新技术进行管理。在天然中幼龄林生态管理过程中,要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有效提高生态管理技术水平。在组建生态管理队伍时,要选拔具有天然林管理专业背景、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在日常人员培养以及队伍管理中,要重视工作人员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技术应用能力。在人才队伍建设时,要完善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开展生态管理技能培训的同时,完善相应的福利制度,优化生态管理队伍结构,从而提升生态管理水平与质量[2]。
3.2 增强生态管理信息化建设,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
天然中幼龄林极易受到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这对日常生态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要想有效降低天然中幼龄林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就要将现代信息技术纳入到生态管理系统中,实现生态管理系统化。与此同时,根据天然林木发展的相关研究可知,对天然中幼龄林进行生态管理的目标不是杜绝自然灾害的发生,而是通过合理的管理手段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将自然灾害降低到可控的范围内。
此外,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信息共享优势以及可预测性,实现生态系统信息化目标,对发生自然灾害概率较大的天然中幼龄林进行实时监控,以便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3]。
3.3 创新生态管理模式,建设多元化参与管理模式
传统的天然林生态管理以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为主,忽视个人和社会组织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生态管理的效果。在创新生态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在对天然中幼龄林综合风险进行有效评估的基础上转变管理模式,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
天然中幼龄林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但在保护方式上仍存在较大不足。应增加参与主体,拓宽参与渠道,改变参与方式,借助生态管理系统信息共享平台让社会大众积极参与进来。
此外,在完善生态管理模式的同时,要进一步细化管理主体、参与主体,使社会监督在生态管理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4 结束语
天然中幼龄林作为重要的森林资源,在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通过抚育技术以及生态管理措施对天然中幼龄林进行管理,在保护我国森林资源的同时,推动生态系统良好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