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振兴之路探索
2021-12-16赵建刚
□赵建刚
(中共临洮县委党校 甘肃 定西 73050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上升,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为国家综合实力增强提供了基础保障。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全新的经济形态已基本形成,区域间经济发展得到了有效平衡,带动农村经济稳步增长,逐步实现了由“量变”向“质变”的转化。然而,受制于多重因素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仍然与预期存在差距,要想真正实现农村富裕和产业振兴,探寻更优质、高效的发展路径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三农”问题是我国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重点关注与积极解决。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颁布实施以来,进一步指明了乡村振兴的使命、任务和方向,尤其强调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通过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目标[1]。如何实现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价值
乡村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先决条件,应当发挥其经济支撑作用,通过对乡村特色产业的全面扶持和带动,切实促进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发挥“引擎”作用。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具体且可行的思路,代表着国家发展战略逐步向乡村转移,尝试借助发展乡村产业的力量,拉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关键支撑。2019 年6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了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性,要求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进一步展现农村地域性特色,加强产业融合与创新,形成全新的乡村产业发展新业态,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目标。不仅如此,2018 年、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将乡村振兴作为主题,突显了国家在顶层设计上正在不断夯实农村发展基础,为实现国家经济平衡发展提供支持,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基于乡村振兴的良好环境,乡村产业发展应当坚持科学发展、积极创新,挖掘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资源,打造出具有乡村特色的产业格局,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发展[2]。
2 当前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2.1 乡村产业发展质量不高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各地积极响应、快速联动,在短期内便构建起产业发展新形态(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及电子商务等),并在政府的科学引导下,提出了“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目标,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然而,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的。大部分农村在产业振兴方面缺乏认识、能力及方法,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急于发展,导致出现了诸多问题。
一是产业布局多而不强,全而不精。乡村产业基础薄弱,缺乏必要的产业人才。乡村产业发展虽然有所起色,但始终无法形成突破效应。
二是产业链条联而不大,融而不深。乡村产业振兴应以特色为主基调,避免同质化而降低产业层次,但在实际中,由于产业起步晚、起点低,难以快速形成特色,即便完成了产业融合布局,但仍然无法形成科学的产业链条。
2.2 产业发展引导机制不全
2018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海口时提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这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诠释。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的关键阶段,必须要抓好产业兴旺的关键节点,利用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乡村产业发展具有其独特性,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限制。一方面,产业发展引导效果不佳。面对接踵而至的产业优惠政策,往往会使乡村产业发展迷失方向,导致贴着政策走、围着项目跑、跟着资金转,最终只能局限于粗放式产业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产业缺乏长效发展机制。产业发展引导机制极其重要,但从目前的发展格局看,适应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尚不健全,导致乡村产业发展比较滞后,创新能力与拓展能力不足,进入了“特色不特”“特色短暂”的发展窘境[3]。
2.3 数字赋能产业效果不够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互联网+”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关键契机。另外,在新常态下的市场经济中,对于数据的应用已经达到一定深度,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将成为拓展市场的必要条件。事实上,伴随市场经济环境变革,新常态已经基本形成。数字赋能有助于建立市场经营体系,依托便捷化的产业经营方式,极大地契合产业需求,为生产、技术及经营等方面提供保障。然而,受制于传统思维及技术应用局限,人工智能、5G 通信及物联网平台在乡村产业振兴的融入度不够,极大地限制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层次,因此现阶段的乡村产业数字赋能效果十分有限。
3 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3.1 践行全新发展理念,引领乡村产业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产业发展进入了关键阶段。依托诸多领域的优惠和保障,乡村产业振兴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开放、协调、共享、绿色、创新的发展理念下,乡村振兴必须始终围绕创新理念,积极关注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在产业振兴的实践过程中,融入和践行全新的发展思维,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聚焦发展新要素,关注产业发展新节点,将乡村产业发展升格为国家经济战略,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径[4]。
同时,针对乡村产业振兴发展需求,应当充分结合乡村产业实际,积极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因势利导,全面激活农村组织活力,盘活乡村资源,通过与特色产业之间的融合,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坚定支撑。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创新理论下,要以绿色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前提,转变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增添绿色发展的坚强底色。
另外,乡村产业振兴还应关注“生态银行”“绿色银行”建设。根据乡村产业发展布局进行深度探索,建立生态品牌、特色品牌,推动自然资源向产业产品转化,提升乡村产业的附加值,真正实现乡村产业共建、共营、共享[5]。
3.2 充分提供政策保障,推动产业资源重组
近年来,政府在乡村产业中的发力,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给农民带来脱贫致富的希望。政府应当结合乡村振兴的任务与要求,不断拓展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支持力度,扮演好主导者角色,构建“飞地抱团、多村联创”的产业发展模式,全面推动乡村产业资源重组。
首先,盘活农村集体闲置资产。众所周知,土地资源是农村经济及产业发展的基础。为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要求,政府应当发挥统筹协调的功能,统筹利用农村集体资源,挖掘其中的产业发展价值,提升农村集体经营收益。
其次,积极引导农村组织创新。农村基层组织是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政府要科学分配指导力量,通过选派干部等方式驻村帮扶,保证各级产业指导政策有效落地,搭建产业规模化、聚合化平台。
再次,加大产业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人才投入与培养是关键。因此在实践中应加强职业农民培养力度,积极与学校、企业等机构深度合作,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3 加大数据应用力度,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伴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在乡村产业发展中应加大数据应用力度,深度挖掘数据优势,深耕乡村产业资源,突破传统因素对产业发展的制约,推动数字经济新业态发挥作用。面对当前的复杂经济形势,乡村产业发展应当注重数据赋能,积极创新乡村产业模式,特别是紧盯新基建带来的新契机,探索数字化农业发展特点和规律,通过应用产业数据提升乡村产业价值。目前,以绿色农业为代表的产业模式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样板,“叮咚买菜”“盒马鲜生”等销售平台建立,使农产品获得了巨大市场,电商与农业产业之间的结合日趋紧密。随着5G、VR 及AR 等技术出现,进一步提升了数字农业的层次,建立了场景化、在线化的服务体系,使乡村产业具备了创意与体验特征。另外,在数字化产业格局下,乡村产业应聚焦技术农业、智慧农业、生态农业等概念,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及物联网等技术,丰富农业产业的发展结构,做大做强农业品牌,为产业发展提供新驱动,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4 结束语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乡村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特点,应当不断拓宽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路径,基于时代发展背景实施创新,确保产业发展目标实现,推动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伴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为了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创新发展路径势在必行,这也是乡村振兴下产业兴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