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路径研究

2021-12-16天津中医药大学

亚太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思政政治

天津中医药大学 石 超

近年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教育工作者开展了各种课程思政领域的探索与研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是教学改革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将深入挖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结合教师授课经验与高校办学特点,分析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解决学生在成长成才、职业发展中遇到的思想问题及其他社会适应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就业观、择业观,为构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为其他高校课程思政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融入提供启发与经验。

一、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教育现状

(一)课程目标设置中思政教育功能不明显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授课目标侧重于学生毕业就业知识与就业技巧的传授,更多的是为学生毕业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顺利就业是课程设置的首要目标,通过传授学生就业求职技巧,增强就业技能的实用性,提升学生整体就业率和求职成功率,而对学生精神上的教育引导重视程度不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不明显。

(二)教师教学缺乏课程思政元素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授课过程中更多的是关注学生职业目标的确定、知识技能的传授、职业生涯规划技巧与方法的掌握、未来职场的适应与职业理想的实现,对学生学习态度与情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的引导相对较少。如何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入,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在教学中融入价值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从思想情感上思考职业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对教师在转变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方式上也是一种考验。

(三)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缺乏更新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仅限于课程实施和形式分析上,更应在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上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目前,学生获取信息渠道因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拓展,学生思想、需求、眼界不断变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材却没有发生较大变化,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原有授课讲义与授课教材不能满足学生对精神世界、价值观念的探索需求。有的教师授课知识缺乏更新,缺乏教学改革的思想主动性,教学实践与实际社会需求缺乏嵌入性,也缺少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学生思想影响有限。

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知识体系为思政教育提供坚实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外部探索、职业理想树立、调整就业心态等均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外部探索内容能使学生了解职业环境的变化等。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相结合进行讲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与社会价值观念。生涯决策部分可以让学生形成理性风格和决策心态,又可以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世界观的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整套知识体系中均能够做到很好的融合,为课程思政的实践提供了理想载体。

(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通过传授课程基本理论、了解行业情况、职业政策法规使学生掌握就业外部环境、增加求职创业技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任务。两者目标具有内在统一性,有利于围绕相关章节嵌入世界观、方法论、家国情怀、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等方面内容,开展思想政治主线教育,让学生在无形中学有所思、悟有所得。

(三)授课教师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人力保障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一般由辅导员等兼任,他们作为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备心理咨询、职业生涯咨询等相关的专业技能,而且思想觉悟高、理论功底扎实。在长期工作和实践中有着丰富的数据统计和个体案例经验,能够做到理论基础知识体系指导和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又能够通过对学校办学特色、专业优势等情况有序调整课堂思政的切入点。

三、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路径

(一)在课程目标设置上注重价值观念引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授课时,在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学习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入价值观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融入课程授课各个环节,在课程中引导学生将个人职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祖国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将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公民道德素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授课知识点中,培育出有理想、有担当、有追求,同时又能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优化课程体系设计

以系统化思维、全局性设计进行有效资源整合,通过顶层设计切实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设计中,组建校党委、教务处、就业指导处等主管部门,思政课授课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等在内的工作组,协调统筹多方资源,交流探讨课程思政融合方式方法,使学生在掌握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内容植入心中,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同步。同时,修订完善评价反馈机制,以学习小组、任课教师、学生本人为评价主体,以学生态度、价值观念、情感变化为评价内容,开展对外部认知、职业生涯选择及职业发展状况等评价维度的反馈,并形成综合性的反馈结果,作为课程改革优化和教学反思的重要依据,在良性循环下不断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匹配度。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实施人员,高校师资力量水平直接影响教育效果,提升教师教学本领,增强教师思政融合意识尤为重要。首先,加强教师育人意识。教学不仅仅是技能的提升与知识的传授,也包括对学生心灵的塑造和德育、美育的浸润,“授业、解惑”的同时更要“传道”,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个人深厚底蕴与丰富的精神世界。其次,提升任课教师授课能力。授课教师要及时更新课件,主动使用新媒体工具以适应目前大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强、思维敏捷、爱好广泛、实时交流的特点,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的课程教学参与性、自主性不断提高。最后,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和课上课下表现都会对学生产生显著影响,教师要加强个人品格修炼与素质修养,做到知行合一、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努力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和行为的表率,做一个“行走的教科书”。

(四)深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授课中,可将科学精神与职业生涯教育相结合,通过“大国重器”等一系列科研制造领域取得的成就,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促使其主动探寻职业发展方向。同时,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将个人兴趣爱好、职业发展方向与民族振兴相联系。自我性格、兴趣、能力探索在促进学生理解自我的同时,也能引领学生树立平和稳定的心态,助力学生健康成长。职业生涯价值观念探索阶段,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价值观念体系,然后将团队协作意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道德素质等融入其中,提升学生的综合价值观念。

(五)大力开发校本教材

教材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依托,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目前,部分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无相关教材,有的教材多为理论性陈述,缺乏校本创新与本土特色。可邀请思政理论课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专家与授课骨干教师,结合学校学科属性、人才培养目标,紧跟时代潮流,体现校史风情、校友事迹,凸显中国特色,撰写符合学校办学特色、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的授课教材或读物,

职业生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自学生入校之时便已开启,结束于学生毕业离校,对学生整个人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工程,需要高校行政职能部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携手同行,共同探讨,教务处、就业指导处等相关部门加强顶层设计,提供制度、师资保障。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要提升教学理念、深挖课程思政元素,综合各方力量形成大思政的育人格局,共同推动思政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完善与落实。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