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训练中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分析
2021-12-15乐蕾
乐蕾
中图分类号:G80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9-112-01
摘 要 本文首先详细分析田径训练概论,并且以此作为基础条件,从运动损伤特点、运动损伤原因以及损伤预防策略等方面,对田径训练的运动损伤进行分析。
关键词 田径训练 运动损伤 力量训练 肌肉力量
田径训练时,如果操作不合理极易出现运动损伤。为此,教师需要针对田径训练运动损伤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运动损伤的性质、特点、原因和规律,以有效预防或减少运动损伤的出现,以此促进学生的运动健康水平和运动技能的提升。
一、田径训练概论
田径运动主要指的是运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竞走、跑步、跳跃以及投掷等相关运动模式。由于田径运动历史十分悠久,无论是运动方式和动作技巧都起源于人类基础的生存和生活活动,都包含田径的元素。最早成为竞赛模式则是在公元前776年,至此田径运动正式成为了竞赛项目。到648年,田径运动中增加了跳跃、标枪等项目,标志着现代田径运动体系的建立。
二、田径训练运动损伤分析
(一)运动损伤特点
田径训练运动从本质上来看属于一种体能项目。为此,对于学生自身身体素质水平要求相对较高。而在四季变化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所产生的问题变化一定程度上会对人体造成刺激,过高或者过低的温度会不同程度地阻碍人体的正常运动,从而影响人体对自身控制能力,长此以往则会产生拉伤或者关节损伤等问题。针对此种现状,我国运动研究人员对现阶段田径训练可能产生的损伤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得出相关结论:大多数损伤部位一般都集中在肩、腰部、膝、大腿和踝等部位[1]。
(二)运动损伤原因
通常来说,虽然恶劣的自然环境极易造成运动员在进行田径训练时产生损伤问题,但是其他因素通常会影响训练安全水平,比如训练场地或是教学场地的设备落后,教师教学素质较低以及气候等相关方面。除此之外,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同样成为运动训练损伤产生的因素之一,即一旦学生身体素质无法达到标准要求,那么则不能承担相应的项目训练,此时学生如果不能根据自身身体情况制定适合的运动训练项目,勉强参与不适合自身基础条件的运动模式,则会在练习或者竞赛中增加出现运动损伤的风险。
现阶段训练环境、运动器材等方面不能确保完全的科学性和稳定性,此种现状会对学生的日常训练造成显著不利影响,最终出现运动训练受伤问题。同时在日常训练和运动过程中,如果训練无法达到标准或者设置了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训练目标,那么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无法保证预期训练目标,导致学生心理压力不断增加,致使其无法保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最终造成田径训练动作和技巧无法达到标准,以及发生运动损伤[2]。
(三)损伤预防策略
第一,运动员在正式进入运动状态之前需要做好准备活动,确保热身活动的充分,从而有效预防各种运动损伤。其中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所需要开展的准备活动具有差异性。针对此种现状,教师需要根据实际训练内容和学生自身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多种热身方式,此种热身模式不仅确保学生提高热身兴趣,同样保证活动的质量。根据现阶段我国大多数运动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对于运动员来说,热身活动与受伤效率存在着明显的反向比例关系。从本质上来说,热身准备活动越充分,其受伤概率越小。为此,教师都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相应的准备活动,并且进行严格的系统监督,保证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准备活动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养成自觉做好准备活动的习惯。
第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该严格要求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身体训练,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身体机能水平,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减少田径训练导致运动损伤的概率。与此同时,运动员进行力量基础素质训练时,同样需要采取科学方法预防运动损伤问题。为此,学生锻炼自身力量训练的同时还需要格外关注学生身体肌肉力量和平衡性的训练,以进一步预防运动损伤[3]。此外,还需要格外关注肌肉力量训练,为此想要进行细化操作时,需要格外关注身体主要肌肉群落和小肌肉群的训练。比如,运动员进行铅球训练时,极易产生严重的腕关节损伤问题,而掷铁饼和标枪容易造成肘、肩、腰、膝等部位的损伤。所以想要有效预防这些项目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损伤问题,则必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热身技术、运动动作要领等。
三、结语
田径运动中的运动员运动损伤无法完全避免。为此,无论是教师还是运动员自身,其核心问题就是怎样尽可能将运动损伤出现的概率降至最低。而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训练计划,做好热身活动以及做好必要保护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袁刚.安徽合肥青少年田径训练损伤的现状及预防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0):43-44.
[2]贾毅.高职院校学生田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探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4):265-266.
[3]乔江.高校田径专项教学中运动损伤原因及对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4):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