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分析方法有效性及改进研究

2021-12-15吴伟唐东升

财会月刊·上半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科学方法财务指标财务报表

吴伟 唐东升

【摘要】从科学验证的视角看, 主流的财务分析方法均具备逻辑严密、体系完整等特征, 但在通过推理获得可用实践检验的科学命题时存在困难, 从而导致现有的财务分析方法对实践的指导价值远远低于人们的期待。 若要提升其指导价值, 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可验证性缺乏。 而高效率的解决之道是进行跨学科融合, 将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融入财务分析, 帮助后者顺利走进科学分析的正确道路, 最终提升对实践的解释能力与指导价值。 据此, 财务分析可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通过解读财务报表知晓企业经营管理的各种决策行为, 然后用科学的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方法;科学方法;可验证;财务指标

【中图分类号】 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1)23-0036-5

财务分析作为财务、会计、金融、投资、企业管理等诸多商科专业的重要课程, 目的在于帮助专业人士高效率地从财务报表中获得对应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信息, 从而协助他们做出高质量的商务决策。 因此, 财务分析能否在通过财务数据获取有用信息的过程中提供有力的理论工具是该课程或学科能否彰显价值的关键。 本文试图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一、文献综述

财务分析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1] 。 源于经济实践活动需要而发展起来的财务分析, 在不同的国家或阶段有着不同的称呼, 如会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告分析、财务分析、经济活动分析、财务评价、经济分析、运营分析、经营分析等, 虽然名字差异较大, 但研究的问题大同小异, 为简练起见, 本文以“财务分析”予以描述。

在财务分析理论和实践相关的文献中, 影响最大同时居于最主流位置的财务分析体系可以概括为“四能力两综合”。 其中, “四能力”指的是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 “两综合”指的是杜邦综合分析体系和沃尔评分法。 具体的财务分析方法包括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此外, 加上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具体项目的解读分析, 就构成了较为完整的财务分析内容体系。 该分析体系在当代全世界的大学讲坛上占据“统治地位”。

在国内, 张新民教授[2] 的财务分析方法是另一个较为特别的体系, 它包括八个重要方面: 战略分析、效益与质量分析、竞争力分析、项目质量分析、成本分析、风险分析、价值分析与前景分析等。

李心合教授[1] 早在2008年, 就提出了一个涵盖价值创造视角、战略视角、价值网视角、生态化视角等众多视角的战略架构。 在最高层次的公司战略分析之下, 又划分为价值源泉分析与价值驱动因素分析两类, 力求回答价值创造这个根本问题。

二、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取决于科学性要求

上述财务分析方法是人们认识企业的重要理论工具, 对于增进人们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理解和经营决策的优化均有重要作用。 比如: 财务分析对企业战略选择、生产营销决策、企业投资决策等都有支持作用[3] ; 杜邦综合分析体系也能够帮助人们分解和比较企业的价值驱动因素[4] 。

与此同时, 人们对这些财务分析方法的反思也不曾停止: 有学者认为传统的财务分析主要是对财务报表进行简单计算或比较, 无法与互联网经济、运营数据、企业战略选择、行业趋势等方面深入结合, 使得财务分析的结果流于形式, 没有实际价值[5] 。 也有学者从会计确认原则、会计假设、报表内容等方面指出财务报表本身存在局限性, 同时加上财务分析方法、分析指标、分析系统的诸多局限, 使得人们难以全面、客观、准确地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方面的信息, 从而不利于做出正确决策[6] 。 在商業模式不断创新的新经济时代, 企业的行业属性可能难以判断, 以技术特点为标准的行业分类结果可能造成对企业财务分析的诸多困惑, 比如财务分析指标的可比性被严重削弱, 从而降低了财务信息对于决策的有用性[7] 。

然而, 提出建设性的批评可能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这类批评在认可既有价值的基础上, 给出有实现可能且有意义的改进建议。 “有实现可能”是指具备可操作性, “有意义”是指能发挥作用, 此作用是指能更好地帮助人们认识企业的经济活动, 即: 增加获得适用于普遍情形的规律性知识的机会, 从而给予相关经济实践活动中的人们更多指导。 满足上述条件的批评方法已经被人们找到, 且已在不同的领域持续不断地发挥着增进人们知识的作用, 这便是以追寻一般性理论为中心任务的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的内在要求很简单, 概而言之, 有三条[8] : 第一, 确定分析的出发点, 即明确学科的基础假设; 第二, 基于逻辑推理, 建立一套严密的知识体系, 由该体系得出能够进行实践检验的诸多命题; 第三, 在真实世界的经济活动中检验命题, 并根据检验结果接受或改进理论体系。

在一门有无数学者代代相继、持续耕耘的学科里, 新的文献通常不会集中于讨论科学方法要求的第一条(即基础假设), 因为这些假定已被广为接受。 第二条所指的逻辑推理不为科学所独占: 不论是数学、逻辑学等纯逻辑学科, 还是艺术、历史、伦理、哲学等人文学科, 一律需要遵守逻辑一致的要求。 然而, 第三条的事实验证可以特别强调为科学所独有或者尤其被重视。 事实验证就是实践检验真理的简洁说法, 也即学术界所特别倡导的实证研究, 但是这里的“检验”应当有事前预判、事后确认的程序要求[9] 。 即: 科学分析所获结论应当包含着“如果A, 那么B”的结构, 而且其中的A与B均为客观事实, 以便观察。 经过多次观察后, 发现确实是A出现之后, 必定有B出现, 且暂无反例, 那么验证就算成功通过。 这类规律性知识对于实践有着极其明确的指导价值: 如果期望出现B的效果或结果, 那么可以通过人为创设A的首先出现来促成预期效果的实现。 当然, 不论事实已证实该结论多少次, 也不能说“如果A, 那么B”这个判断一定是正确的。 我们只能说迄今为止, “如果A, 那么B”的命题暂未被证伪。 从科学进步的发展历程看, 之前未被事实推翻的命题, 之后完全有可能被新的事实证伪, 于是理论需要创新: 或者附加前提约束条件, 或者重新提出新的理论。 科学的进步就是不同理论之间的证伪竞争, 有更广泛解释力的理论会替代小范围解释力的理论, 这便是科学家们孜孜以求一般性理论的动力。

为了事实验证的顺利进行, 分析结论必须清楚明确、逻辑前后一致。 同时, 为了提升效率, 基础假设的数量越少越妙, 科学以简为美[10] 。

三、常见的财务分析方法在获得“可验证性”方面存在不足

由上述分析可知, 用来判断现有财务分析方法优缺点的最恰当标尺是科学方法。

首先, 从基础假设来看, 经济人、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净资产收益率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概念均是财务分析的基础性假定。 直接批评这些假定本身之不足有违科学规矩, 如认为个人主义方法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11] 就不甚恰当, 因为基础假设的选定并非随意, 对它的否定仅仅取决于最终的事实判断。 如果事实不断证伪由该假设引出的多种结论性命题, 那么该假设必定被淘汰。

其次, 逻辑严密性的要求在既有的多种财务分析方法中的体现显得参差不齐。 最彻底严格的坚守当属杜邦综合分析体系, 该体系把净资产收益率分解为权益乘数与总资产净利率的乘积, 然后把总资产净利率分解为销售净利率与总资产周转率的乘积, 最后把资产、收入等项目继续细分。 整个分析体系涉及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不同类型的财务指标, 环环相扣, 充分展现着逻辑严谨性。

然而, 在具体分析某方面的财务能力时, 判断开始变得模糊。 例如, 一般而言, 偿债能力指标中的流动比率大于2, 就足以判定短期偿债能力“较好”。 这种判断显然不符合科学方法的要求: 什么是“一般而言”? 该说法隐含着存在例外之意, 那么例外是什么情形? 为什么是数值2? 这是经验总结还是逻辑推理的结论? 短期偿债能力“较好”是何意?…… 对上述问题进行明确清晰的说明是科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但既有的财务分析选择避而不答。

从实践角度看, 在没有电子商务竞争的年代里, 世界大型连锁超市沃尔玛公司的流动比率就小于2, 且持续数十年。 然而, 其偿债能力一直未被质疑。 这意味着如果明确提出科学结构式的判断(如果流动比率小于2, 那么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不足, 必定出现债务危机), 随即就会面临沃尔玛案例的证伪。 因此, 在前面加上一句前提——“一般而言”, 就仿佛可以成功避免被明确证伪。 因此, 对于使用某财务指标判断企业某方面财务能力的命题, 基本上不具备科学方法的要求。 至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 其性质类同。 它们共同的问题是避开验证, 从而止步于科学门外。

再看报表分析中常见的水平分析与结构分析。 水平分析是在不同时点(段)对某项目的金额进行纵向比较, 或者同时计算相对指标(变化率), 然后根据变化额(率), 指出哪个项目变化最大、哪个项目变化最小。 它们同样没有提供多少支撑决策的有用信息。 此类分析是科学方法中的“用事实解释事实”[10] 。 同理, 沃尔评分法需要进行加权计算, 其权重的设定没有严格的科学依据。 综上, 居于主流的财务分析在逻辑性方面不够严密。

再举一例: 格力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多年以来均呈现如下特征: 擁有巨额现金资产, 却同时存在大量应付账款。 既然有偿付能力, 何不主动结清欠款? 一个常见的解释是格力在行业中很强势。 根据科学方法, 这个答案不合格, 因为没有界定“强势”之明确含意, 于是无从验证。 从资金成本角度看, 格力公司现金充裕, 资金不那么稀缺, 而债权方的信用水平较低。 格力公司尽早付款可以帮助对方节约资金成本。 而推迟付款会促使对方想办法将增加的资金成本加进货款, 从而变相增加格力公司的原材料采购成本, 这与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假设不吻合; 而且供应链上任一环节的成本增加, 必定增加终端产品市场上消费者的负担, 这又可能降低格力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格力公司为何做出如此貌似不合理的安排? 既有的财务分析给不出答案, 这意味着传统的主流财务分析方法及其财务指标判断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解释力十分有限。

张新民教授[2] 的财务分析方法比较新颖, 包含企业经营的八个重要方面, 但是从科学方法的视角看, 依然不能令人满意。 以战略分析为例: 他用新的标准对企业战略进行新的分类, 但是未能继续分析这种分类标准下的不同战略类型选择的决定因素及其影响。 他所倡导的方法仅能回答从报表本身去判断企业选择什么战略的问题。 遑论该问题有无意义, 即便要获知该问题的答案, 也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更简单直接的方式, 如其产品质量档次与价格水平以及公司对外介绍。 为什么还需要从报表中探寻? 科学方法的要求是既然已有简捷方法, 就再无必要提出更复杂的方法。

李心合教授[1] 的战略分析方法与杜邦综合分析体系类似, 逻辑严谨, 但是没有像杜邦分析那样被广泛接受, 或许正是实践价值不足所限。

四、财务报表只是一门商务“语言”

从科学方法的视角看, 主流的财务分析方法以及不少学者的探索都不成功, 导致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财务报表本身的认识不当。 财务报表分析或者会计报表分析或者财务报告分析, 顾名思义, 就是从财务报告(报表)角度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论及的“四能力二综合”的分析体系包含的具体财务指标皆可直接从常见的几大财务报表中获取数据并计算出具体结果。 再结合第三部分的批判分析, 根据如此快捷计算得来的财务指标进行判断不符合科学方法的要求。 遵循“原材料决定产出”的理念: 产出结果不理想, 会促使我们想到投入要素不理想。 这个分析活动的投入要素就是具体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股东权益变动表等财务资料。 作为财务分析的这些“原材料”有何不妥?

这里提出一个重要问题: 财务报表是一门科学吗? 对照第二部分的三条标准: 第一, 有无明确的基础假设?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货币计量、历史成本等均为基础假设。 第二, 有无严密的逻辑推理? 资产负债表编制必须遵守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账务处理必须坚守“有借必有贷, 借贷必相等”的记账原则; 利润表编制要严格遵守公式“利润=收入-成本”; 至于“其他应收款”“其他流动资产”等含有“其他”二字会计科目的大量存在, 全是财务逻辑严密的体现。 不仅如此, 财务语言集中体现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之间还存在密切的逻辑联系[12] 。 单单围绕着会计语言内在的逻辑联系展开的新颖教学方式就足以让人兴趣盎然[13] 。 第三, 能否用事实验证? 答案不那么明确。 会计提供的是一套逻辑严密的规则, 把各方面的情形都周密考虑到了, 不同的情形用不同方式来“描述”。 类似的逻辑规则也为一门成熟语言所拥有: 根据一门语言的语法规则, 就可以遣词造句, 从而在不同的情形下正确地表情达意。 与此类似, 会计实质上是一门用于描述商业故事的语言。 不论是企业内部的管理者还是外部的投资者, 抑或期望了解经济运行状态并予以征税的政府部门, 一律关心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商业故事, 而财务报表正是用会计语言集中表达着会计主体(一般为企业)在经营方面的故事。 当然, 作为一门语言, 既可以讲真话, 也可能讲假话。 会计语言讲假话就是财务舞弊[14] 。

会计作为商业语言, 它不是一门科学, 仅仅“就报表论报表”当然也不可能走进科学的范畴。 但是, 单单就语言性质的判断, 就已经足以让我们理解会计的诸多特征: 语言的主要功能是沟通, 要高效率实现沟通, 需要语言的高度明确和统一。 因此, 有必要对一个商业活动集中的地区进行会计语言的统一。 该必要性实为经济学中的正外部性, 根据经济学的外部性解决方式, 政府处理是效率较高的办法。 同时, 随着经济实践的变化, 会计语言也需要与时俱进, 频繁调整会计语言规则(如明确说明会计核算要求的基本会计准则)的高效率方式仍然是由政府来处理[15] , 如随着控股合并这种商业模式的大量出现, 用于描述这类故事的合并报表就大有必要[16] 。 遇到跨越地区或国家的情形, 可能是由地区性甚至全球性组织来协调与统一会计语言。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 甚至全球都存在着商务沟通的需求, 因此会计语言不仅需要在一国之内统一, 还旨在帮助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間进行高效率商务沟通(国际会计准则)。 国际会计准则与一国的会计准则之间或者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之间固然会有差异, 但相通之处更多, 掌握其中一个之后, 再学习和掌握另一个的效率会提高很多。 但是, 要熟练掌握这门语言并不容易, 需要社会分工出专业人士来学习、研究, 因为这门语言的发展已经演变出高度的专业性、规范化、系统化、复杂化等特征。

五、财务分析的两阶段分析法

财务报表仅是一门用于描述企业经营管理各种决策行为的语言, 因此使用常见的财务分析方法中“就报表论报表”的思路, 必定会陷入“用事实解释事实”的状态。 因为该语言十分严谨, 所以我们能看到逻辑严密的杜邦综合分析体系。 虽然企业经营中的规律性知识难以被呈现出来, 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毫无意义。

再次回到科学方法范畴。 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是: 人们出于强烈的好奇心, 对观察到的有趣现象知其然更想知其所以然, 由此尝试提出理论假说来进行分析并验证。 据此可知, 科学研究至少包括两个内容: 事实与理论。 首先需要观察到现象或事实, 然后才可能提出恰当的问题。 而用来描述人们观察到的商业现象的专业语言正是会计, 会计语言的集中体现就是财务报表。 换言之, 财务报表本身最大的作用就是讲述企业的经营管理故事。 要分析企业的运行效率, 首先需要知道企业的运行状态, 这需要从阅读企业的财务报表开始。 阅读报表的主要目的就是掌握企业在经营方面的具体做法。 财务报表语言本身的高度智慧性, 也很容易帮助人们直接获得许多关于企业经营的特征[17] 。

会计核算的主要工作是根据企业经营中发生的各种票据, 通过固定的凭证—账簿—报表的工作程序得到最终的财务报表。 而财务分析的第一阶段便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逆过程: 通过阅读财务报表, 掌握企业的经营行为及结果性事实。 第二阶段才是评价企业的这些做法是否有效率。 显然, 财务报表本身的作用主要发挥于第一阶段, 对于第二阶段的工作, 财务报表难堪大任。

这里提出的财务分析的第二阶段, 是指判断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水平, 这需要新的理论工具, 而且必须从财务之外的领域寻找。 关于将其他学科的理论工具引入财务分析的问题, 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探索: 如李心合教授[11] 主张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乃至法学与财务分析的跨学科研究; 王亚星等[18] 对业财融合提出新解释; 黄申[19] 从法学、经济学、管理学角度理解合并报表; 汤谷良教授等[20] 提出以管理学为基础梳理和重构财务学; 黄世忠教授[7] 认为, 基于商业模式而不是技术特征的行业划分后的财务分析, 其具体的财务指标取值才具有比较的意义。 这些文献或从商业模式、或从经济学、或从管理学、或从法学等领域引入新的理论, 皆是希望跳出财务看财务的创新性探索。

从其他学科领域寻找恰当的有力工具并融入财务分析来弥补财务报表本身之不足, 这也是财务分析能否成功步入科学殿堂的关键。 为了顺利实现该目的, 有效率的做法应当是从科学化方面已经较为成熟的领域中寻找。 财务分析指向的对象是企业, 而企业是社会现象, 因此财务分析应当是社会科学的分支。 现有的社会科学中, 最有资格谈科学方法的就是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皇后”的经济学。 同时, 以利益分析为核心的经济学与寻求商业利益的企业经营有着天然的契合点。 所以, 将经济学引入财务分析应当是最可取的做法。

经济学的分支或学派众多, 包括数理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政策经济学、经济哲学、经济解释学、计量经济学等。 其中, 经济解释学是最单纯地追求并坚守经济学科学化范式的一个分支[10] , 其不仅强调可验证性这一科学方法的核心要求, 而且着力于简化理论, 全力追求对现实世界的解释。 以企业的经营为例, 其已经对市场中的销售现象、企业的合约性质等方面做出了极好的理论解释, 将这些前沿性质的理论引入财务分析, 很可能迅速让财务分析充实起来。

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是资源配置效率, 企业也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其效率高低如何衡量?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资源配置效率的竞争, 而企业这种社会现象也只能出现在社会之中。 因此, 相比于人们常关注的生产成本, 社会之中人与人协作的交易费用是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而引入交易费用后, 企业与其经销商和供货商之间的关系会通过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应付款、预收预付款等科目的变化展现出来[21] 。 财务报表中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一律可以归属于交易费用范畴, 把新制度经济学中关于交易费用的科学部分引入财务分析极可能是一个很有收获的探索。 也正如之前所述, 财务舞弊是用会计语言讲假话, 然而, 加入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后, 如果违反经济规律的财务报表出现, 就意味着可能出现了财务舞弊。 换言之, 经济学可以为发现财务舞弊提供理论工具。

六、总结

财务分析不是对财务方面进行分析, 而是从财务角度进行分析; 分析的对象不是财务报表本身, 而是财务数据资料背后的会计主体及其商业行为。 这应当是财务分析的恰当含义。 财务分析首先要通过阅读财务报表, 掌握企业的经营行为。 如果就此进行主流而传统的财务指标计算并判断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 得出清楚明确的结论, 那么极可能出现众多反例; 为减少尴尬, 加上“一般而言”之类的模糊界定可以避开验证。 所以, 传统的财务分析不可能获得明确而有价值的结论。 财务分析要取得科学化的地位, 应从科学化程度较高的经济解释学中引入有力的理论分析工具, 这样才能提升财务分析对实践的指导价值。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1] 李心合.财务分析体系的改造与扩展[ J].财务与会计, 2008(16):59 ~ 62.

[2] 张新民.资产负债表与企业战略信息揭示[ J].财务与会计,2015(21):15 ~ 16.

[3] 王玥琳,施国庆.财务分析对企业发展的三大支持作用[ J].财会月刊,2017(31):112 ~ 117.

[4] 王振辉,赵懋.中国早教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财务分析视角[ 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87 ~ 100.

[5] 李克亮.企业财务分析的误区及反思[ J].财会月刊,2016(19):38 ~ 40.

[6] 曹晓丽.财务分析方法与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J].财经问题研究,2014(52):73 ~ 75.

[7] 黄世忠.创新型企业财务分析的困惑与解惑——以蚂蚁集团为例[ J].财会月刊,2020(19):3 ~ 8.

[8] 李俊慧.经济学讲义:颠覆传统经济学26经济学讲(第二版)[M].北京: 中信出版社,2016.

[9] 米尔顿·弗里德曼著.柏克译.实证经济学论文集[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4.

[10] 张五常.经济解释(卷一):科学说需求[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11] 李心合.企业财务理论研究40年: 回望、反思与前瞻[ J].会计研究,2018(7):3 ~ 12.

[12] 谢志华,杨龙飞.对资产负债表的再认识——基于资产负债表误读的视角[ J].财会月刊,2021(3):3 ~ 8.

[13] 王冬梅,孙明明.试论“柯南式推理法”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的应用[ J].财会月刊,2016(36):118 ~ 121.

[14] 黄世忠,叶钦华,徐珊,叶凡.2010 ~ 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 J].财会月刊,2020(14):153 ~ 160.

[15] 冷琳.新准则下资产负债表列报解析与利润表展望[ J].财会月刊,2020(13):59 ~ 63.

[16] 耿建新,徐同.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历史沿革、国际比较与展望[ J].财会月刊,2020(12):48 ~ 59.

[17] 龚凯颂.论资产负债表模型的应用[ J].财会月刊,2021(5):65 ~ 70.

[18] 王亚星,李心合.重构“业财融合”的概念框架[ J].会计研究,2020(7):15 ~ 22.

[19] 黄申.从法学、经济学、管理学角度论合并报表内涵[ J].财会月刊,2020(11):61 ~ 64.

[20] 汤谷良,夏怡斐.公司财务管理学内容体系的重构——扎根于管理学基础理论的设想[ J].财会月刊,2020(24):3 ~ 8.

[21] 于日新.投资像格力一样的企业(产销均衡视角下的财务分析)[M].北京:中國经济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科学方法财务指标财务报表
EVA在商业银行业绩评价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报表分析法在中小企业管理诊断方面的应用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思路
科学方法在物理核心概念学习进阶中的作用
“四个全面”蕴含的科学方法对政治工作的启示
吉利汽车的发展战略及财务分析
贝因美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