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好关系”,才有“好教育”

2021-12-15王婷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本真师生关系育人

王婷

小学阶段,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初步形成,因此,这一时期是立德的最佳阶段。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小学语文课堂的“关系育人”,努力挖掘语文课程的德育因素和育人功能,将德育渗透并贯穿于学生语文学习及生活的细节之中。有“好关系”才有“好教育”,帮助并引导小学生建立、处理、形成三种良好的关系,将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梅贻琦先生的“从游论”是对和谐师生关系的最好注解。他将学校比喻成水,将师生比喻成鱼,认为教师是导游者,学生是从游者。教师的德行,学生耳濡目染;教师的学问,代代薪火相传。

20多年来,无论任教哪个年级,我都要求自己准确地把握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尽最大可能去理解孩子。学生喜欢我、愿意亲近我,并发自内心地热爱我所教的学科,对语文学科表现出持续、高涨的学习热情,师生交往充盈着和谐与美好。

我将德育融入我的每一节语文课中,努力挖掘文本背后的人文价值,通过化零为整、设计有价值的核心问题,增强课堂教学实效,鼓励学生打开心扉,畅所欲言。在这样的课堂上,没有情感和思维的约束,有的是激励、鼓舞、直率、坦诚,一切都在本真自由的状态中流淌,而我总是躬身倾听、真诚鼓励。置身于平等、尊重、友爱的教与学的氛围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人性的关怀,感受到教育的美好,也感受到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平和稳定,逐渐成长为明礼诚信的时代好少年。

二、处理好与自我的关系

如果我们将培养完整的人视作教育的终极目标,那么,只有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成为自己,继而超越自己,他们才能走上通往幸福的人生大道。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对自我的发现和认识,引导学生处理好与自我的关系,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正如文化的传承不是这桶水倒给另一桶水,而是每一个有梦想有灵性的人不断超越自我,给世界更多的惊喜。因此,我总是用心发掘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在我的班级,没有“后进生”,每一个孩子都在不断地超越自我。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我竭尽所能地为孩子们搭建成长的平台,使他们有成就感、获得感,陪伴他们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累积对生命的热爱,形成对世间万物的悲悯情怀,通过培育学生的悲悯之心,来帮助学生实现思想品质的升华。拥有悲悯之心的人能消解自私、淡化不平,即便身处困境也能将微弱的光变成隽永的亮,这样的生命,虽然柔软但拥有无限力量。

三、形成良好的生生关系

在开展合作学习研究的20多年间,我不断探寻“合作”的本质,引导学生从团队合作中不断完善自我,从而培养学生包容、谦和、積极向上的思想品格。在我的班级,生生之间的关系是融洽的,小组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协作。我通过在课堂开展小组争优竞赛,促使学生奋发向上,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大局观和集体荣誉感;通过建立和完善小组学习量化考核方案,引导学生团队自我管理,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责任担当的重要,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从而愿意以更广阔的胸怀拥抱未知世界,以更坚定的信念迎接人生挑战。

诚如李希贵校长所言,“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当我们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当作所有教育的前提,当我们把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成为自己”当作教育的核心,当我们把培养良好的生生关系视作学生迈向成功的保障,当我们把成全生命本真视为教育的使命,我们就会常怀敬意,不断地去探寻生命的丰富性与可能性,那么,我们就一定能收获立德树人的累累硕果。

猜你喜欢

本真师生关系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本真
粽子
让本真成为一束光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直观严谨相辉映,运动变化显本真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