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院校美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2021-12-15赖兵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美术课程师范生美育

赖兵

【摘 要】本文以美术课程思政价值、课程思政教学现状为“基点”展开论述,探索师范美术课程思政的改革路径,提出强化技能,提升教师能力;整合资源,丰富思政内容;谋求创新,灵活变通方式等策略。

【关键词】美育 师范生 课程思政 美术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3-0083-02

思政教育能够培养师范生的道德品质,将美术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是师范院校教育改革的新方法。在美术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通过延伸美术课程内涵,深化师范生的素质培养;通过资源共享共建,丰富思政教育载体;通过量体裁衣,灵活变通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师范院校不仅将师范美術课程思政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而且能够实现美术课程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的双重“功效”。

一、课程思政的价值

(一)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师范院校承载着培养基础教育合格教师的重要使命,师范生的培养不仅关乎着自身未来发展,也影响着下一代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校期间就应将师德师范、文化素养、教育情怀等培养目标融于日常教学之中,根植于学生内心深处。通过美术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互融,不仅夯实了学生的美术文化素养,而且在其过程中加强了信念教育,将师范院校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新模式落到实处。

(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肩负着育人的使命。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课堂上的任务不仅是欣赏一幅画或一件手工艺品,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将思政元素融入美术课程教学之中,能够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式,让美术课堂更活跃、更具“新”意,让立德树人润物细无声。

(三)促进美育德育协调发展

师范院校推进课程思政改革,重视学生师德师范的培养,重视学生教育情怀的养成,重视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将关注点放在美术专业能力的提升方面,更要将重心放在思政教育落实上,引导学生专业学习与思政学习同行共向。师范美术课程思政的改革,促使学生更好地解读美术作品,在激发其美术创作热情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政治信仰和教育情怀,给予师范生正确的价值引领。

二、课程思政教学的问题

(一)教师思想意识不足,思政能力不强

课程思政虽然已经不再是一件新事物,但是出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不少教师仍然存在认知不足等问题,部分美术教师仍然以单纯的知识输出为主要任务,忽视“以美育德”的价值。一些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虽然能够植入一些思政元素,但仍停留在表层,缺少更为深入的研究,其育人能力有待提升。

(二)教学内容空洞,学生兴趣不浓

随着课程思政的日渐深入,美术课程思政的价值日渐凸显。但是,隐性思政元素的挖掘、深层价值引导以及思政育人的成效,仍然是困扰教师的难题。美术课程思政教学中,很多教师单纯地将思政内容作为“引子”,或者生搬硬套地强行融入,导致思政内容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难以引起学生共鸣。

(三)教学模式保守,课堂效果难控

传统的大班额教学,学生人数多,课堂互动少,思政育人难以取得良好效果。一些教师往往过于重视专业知识的教授,没有注重课程思政的价值教育和主导作用,没能有效地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而且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主要采取传统灌输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要地位,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美术学习和思政教育渗透效果不理想。

三、课程思政改革路径

师范美术课程思政的改革要严格以教学育人规律、思政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为依据,明确美术课程是从知识、能力培养再到价值引领的相互映射,明确美术专业教师德育意识、德育能力与思政教育目标落实的相互映射,明确学生知与行的相互映射。从整合资源、变通方式、强化技能三个维度入手,承担起美术课程育人的职责,使思想政治教育悄然浸润学生内心。

(一)强化技能,提升教师能力

师范美术课程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师德师范、专业技能的高素质美术人才,为落实这一育人目标,要足够重视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和融入,促使艺术修养、文化自信、师德师范等德育内容悄无声息地浸润学生成长的过程之中。

教师是美术课程思政改革的“推动者”,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主力军”。所以,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队伍是保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必须两手抓:一是内在提升,美术专业课程教师要秉承“教育者先受教”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和能力,真正做到“人格正”“能力强”“情怀深”。此外,教师要积极参加院校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强化理论学习,积极拓展美术专业的边界,打通美术专业与思政课程的“界线”。二是外部激励。师范院校可设立“四有”教师终身成就奖,奖励立德树人业绩显著且在校内外具有极高声誉的优秀教师;在“BNU思享者”微信公众号“聆听师道”专栏推出师德典型,以优秀的典型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未来成长树立典范。

(二)整合资源,丰富思政内容

美术课堂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无论是古典美术思想,还是现代美术作品欣赏,乃至美术家的成长经历,都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师范美术课程思政改革与创新,需要深入挖掘美术课程中的德育因素。美术教材是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直接依据。因此,教师要聚焦教材中蕴含的隐性思政元素,将绘画知识、技巧的学习与思政教育融为一体,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染与影响。通过美术课程思政,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基础上,能够感悟作品所要传承的精神内涵,最终形成对善、恶、美、丑评判的正确价值观。例如,齐白石先生的《祖国万岁》《松鹤旭日图》《万年青》,徐悲鸿的《愚公移山》等,都是具有正气的作品,教师可通过讲授这些作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中人物绘画、风景画等内容,指导学生把握当下创作设计的方向要求,以美术与设计为载体,宣传新时代的家庭情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不同的绘画主题突出鲜明思政教育特色。此外,教师还应将思政元素延伸至书本之外、课堂之外,引入更为丰富的资源。比如利用学校官网、微信、微博等,建立红色资源美术教学资源库,将这些红色资源与美术课程教学融为一体,丰富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

(三)谋求创新,灵活变通方式

美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应立足讲台,围绕课程本源谋求创新。一是扎根第一课堂,以美术课程教学为基础,灵活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思政育人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作品展示等多元手段,直击学生的思想情感。例如,在美术欣赏课程中,结合民间艺人的工匠精神,从中华传统吉祥文化入手,深入挖掘。以民间艺人进课堂等形式改變灌输式教学的弊端,为美术课程思政增添活力。二是活跃于第二课堂思政课程,打造“行走中的思政课”,紧扣实践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导向,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从校内延展到校外,从课堂拓展到社会,引导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服务社会。例如,师范院校可以组织美术专业学生进校园、进社区、进基层系列活动,通过“最美奋斗人作品展”“共赏一次美术展”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访农村、看发展、画变化”等艺术实践活动,真切体会家乡的巨大变化。三是开创“美育云课堂”的新阵地,拓展线上公益服务实践平台。将线下育人与线上育人结合,让思政教育真正入学生“心田”。比如,将抗疫事迹搬到思政育人的“美育云课堂”之上,借助贴近学生生活的抗疫英雄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将思政教育与美术创作相结合。通过美术专业课程“主阵地”、第二课堂“辅阵地”和云课堂“新阵地”,打造特色化、专业化、高效化的课程思政课堂,促进学生知与行的统一。

师范美术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要将课程思政扎根于时代生活,根植于美术特色之中,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要改变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改进美术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通过强化美术教师技能、整合资源丰富思政载体、变通教学方式等多元手段,有意识地和更有效地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通过美术教学这一载体来实现思政教育,提高师范生的道德品质和美育素养。

【参考文献】

[1]倪林依.高校美术课程思政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素描静物》课为例[J].大众文艺,2021(3).

[2]黄三艳.高师美术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J].美与时代(中),2021(1).

[3]肖娜.刍议师范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途径[J].农家参谋,2020(20).

[4]赵莹.“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有效性探讨[J].福建茶叶,2020(3).

[5]文鹏.高校美术专业课程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方向与策略研究:以艺术实践与考察课程教学为例[J].艺术教育,2020(8).

[6]张廷,杨永杰.“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策略[J].美与时代(中),2019(10).

[7]顾明明.高校美术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理性思考研究[J].戏剧之家,2019(15).

[8]王波,孙旭春.高校美术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创新路径探究[J].戏剧之家,2019(34).

注: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高专‘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GXGZJG2021B137)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赖 兵(1978— ),男,壮族,广西宾阳人,硕士,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幼儿园品牌形象设计与环境空间设计。

(责编 黄桂婵)

猜你喜欢

美术课程师范生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中等师范学校美术课中的素描教学研究
对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如何进行设计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美育教师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