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压氧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1-12-15叶奕孙韬王徐灿

健康之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脊柱骨折脊髓损伤高压氧

叶奕 孙韬 王徐灿

摘要: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接受高压氧治療,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干预后Barthel优良率为80.00%,观察组为95.00%,观察组患者Barthel优良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观察组为97.5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损手术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能取得满意成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

关键词:脊柱骨折;脊髓损伤;高压氧

近年来,我国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多因交通意外、高空跌落等造成,主要临床表现为脊髓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和神经自主功能异常,部分患者还出现大小便失禁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计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1]。如果没有在第一时间其开展行之有效的治疗,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有效控制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术后治疗和康复有意义重大。

临床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通常采用椎管减压术,以缓解脊髓压迫。但该手术无法直接恢复患者已受损的脊髓功能。有研究证实,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开展高压氧(HBO)治疗,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2]。高压氧治疗能预防脊髓受损病理改变,保留已经受损脊髓残存功能及结构,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为了分析高压氧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对80例患者开展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诊断确诊为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且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48.52±1.27)岁;重物砸伤10例,交通意外15例,高处坠落15例;受伤位置:5例L2、6例L1、8例T11、6例C7、15例C5。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9.37±1.59)岁;重物砸伤9例、交通意外16例、高处坠落15例;受伤位置:6例L2、5例L1、7例T11、7例C7、15例C5。两组研究对象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具体方案为:(1)针对颈椎骨折患者,取俯卧位,颈椎右前方切口,有效暴露病变椎体及上下椎体,切除骨折椎体和临近上下椎间盘,暴露硬膜,清理椎管内积血,缓解脊髓压迫程度,开展植骨操作,实施经颈前路钢板内固定。(2)针对腰椎段骨折患者,取俯卧位,脊柱后路正中位置切口,暴露病变椎体和上下椎板,切除已经受损的椎板以及上下1/2椎板,咬除交锁关节突后,摘除椎管内突出的骨块,有效清除椎管内积血后,使用椎弓根钉完成内固定,最后植骨。

观察组在手术后实施高压氧治疗。应用中型医用氧舱,工作人员需将氧舱压力设定为0.2 MPa。患者接受面罩吸氧,时间60 min,其中吸入空气10 min、加压以及减压各20 min。每天治疗1次,以7 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干预后Barthel优良率。Barthel评分包含二便控制、穿衣和脱衣、上下楼梯、走步、洗澡、上厕所、洗漱、轮椅与床间转移、进餐等,共10项,每项10分,总分100分,分数与生活功能成正比。优秀:得分>80分;良好:得分40~79分;差:得分40分以下。(2)结合Franke神经功能分类法评价患者治疗效果。显效:干预后神经功能恢复达到2级以上;有效:干预后神经功能恢复达到1级;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1.4 统计学原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Barthel优良率对比

观察组Barthel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临床针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一般开展早期手术减压及内固定治疗。通过对患者开展上述干预,能够解除患者脊髓压迫和脊柱不稳定的问题。但不容忽视的是,即便患者在接受脊髓减压处理后,其脊髓受损病理改变仍未被阻断,患者受损的脊髓功能并没有恢复。有文献表明,导致患者发生继发性脊髓受损的病理机制为局部缺氧、缺血[3]。当患者发生脊髓受损情况后,机体中的氧自由基会诱导神经细胞水肿和脂质过氧化,造成脊髓微循环异常,表现为脊柱损伤部位缺血、机体代谢紊乱以及微循环障碍的不良情况,令受损脊髓神经组织凋亡与二次变性。正因如此,这也是患者手术后脊髓功能恢复困难的主要因素。

有文献表明,当脊柱骨折患者脊髓损伤后48 h,脊髓病变依旧持续进行。患者发病位置缺血严重,进而表现出神经传导障碍、水肿以及缺氧。由此能够看出,针对该类型患者早期开展行之有效的治疗,能够避免患者脊髓损伤继续加重[4]。同时,也要尽快复患者病变位置原有内部环境。

针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其实施高压氧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高压氧治疗后,原有神经功能受损位置得以修复,有助于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可提高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水平。本研究中观察组Barthel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也证实了这一点。分析原因在于,通过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纠正患者脊髓受损区域缺氧状态,从根本上提升患者血浆氧分子含量水平和弥散距离,同时加快局部血液流动速度,缓解脊髓压迫,积极改善血-脊髓屏障,提升吞噬细胞吞噬能力以及内皮细胞功能。患者病变位置坏死组织能够在短时间内得以清除,毛细血管和胶原纤维实现再生,侧支循环建立[5]。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对患者开展高压氧治疗,能够有稀释患者血液浓度。通过加大气体交换量水平,增加组织量储备和氧分压,有效改善脊髓组织微循环,推进有氧代谢,有效抑制无氧酵解,减少酸性产物产生,改善细胞内外离子失衡,缓解患者细胞骨外水肿。相关文献表明,当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发病后,机体内的氧自由基以及神经细胞水肿,造成脂质过氧化,导致脊髓神经组织缺氧缺血以及继发性变性。而对患者开展早期高压氧治疗,最终目的在于全面阻止神经元以及胶质细胞死亡,促进患者疾病转归。

综上所述,对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损患者开展手术治疗后实施高压氧治疗,能取得满意成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具有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汪洋.早期应用高压氧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术后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20,18(32):4443-4445.

[2]李毓吉,唐能能.脊柱伴脊髓损伤高压氧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20,27(5):535-538.

  • [3]谢晓娟.高压氧联合督脉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Nogo-A及NgR受体的影响[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20.

猜你喜欢

脊柱骨折脊髓损伤高压氧
经皮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效果
溴吡斯的明联合巴氯酚对T6以上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与康复训练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应用观察
不同方法治疗脊柱骨折伴硬脊膜损伤术后脑脊液漏的效果观察
脊柱骨折应用放射平片与CT的临床诊断价值对照
后路手术内固定对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价值及效果初步研究
行动学习法在脊髓损伤患者实施自助间歇导尿中的应用效果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高压氧联合天麻素及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电针配合高压氧治疗神经性耳鸣27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