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费孝通:最后的奔走

2021-12-15陈娟

青年文摘 2021年4期
关键词:增加收入自卑感江村

陈娟

1979 年,年近70 的费孝通接受重托,主持重建中国社会学。念及荒废多年的学术, 他说:“我口袋里只有10 块钱了,不该随意零星地买些花生米吃,而要集中起来买一件心爱的东西才是。”“10 块钱”是一个比喻,一块钱代表一年, 他觉得自己大概还能活10 年,这10 年要集中精力做一件事。

从1980 年开始, 费孝通每年四处奔走, 足迹遍及中国大地。助手张冠生从1993 年起跟随他左右,用笔记本、录音机、照相机等, 记录下费孝通的田野调查现场。后来, 张冠生将那些年费孝通的专题讲话、即兴发言、见人识物、所思所想,整理成书《费孝通晚年谈话录(1981-2000)》,于2019 年出版。2020 年11月2 日,正值费孝通诞辰110 周年,这本书再次登上好书榜榜单。

在谈话录中,费孝通多次谈到“志在富民”。“要做学问,就要跟着时代的发展走,跟着基层的人民和干部学。”他说,自己要做的就是到农民的生活中去,把农民的创造讲出道理来,让基层干部看出农民增加收入的道理,让更多农民掌握增加收入的门道。

每到一地,费孝通都会跟当地干部了解情况,入农家做户访。一次,一位县委书记提到当地用地窖储藏实现水果保鲜,费孝通问:“这办法是谁先想到的?怎么想到的?谁最先做起来的?怎么做起来的?要投入多少钱……”书记答不出,当天下午,他就自己走进农家,跟农民实地学习。

很多调查都历经多年,如江村、温州等。他第一次去江村是1936 年,两年后写下博士论文《江村经济》,由此成名。晚年他又去了20 多次。他三访温州:一访温州,看出“小商品,大市场”;重访温州,见证“家底实,创新业”;三访温州, 提出“筑码头, 闯天下”。他一路走,一路看, 一路问,不断地思考、总结,并形成自己的思想。

1990 年,在费孝通80 岁的生日宴会上,他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思想,源自20 世纪80 年代的一次调研。当时,他从贵阳到黄果树瀑布,沿途碰到当地百姓赶集,“不同的民族穿着自己民族的服装,各有其美”,后经多年沉淀,得出这16字箴言。

1997 年,费孝通绕太湖走了一圈,调查水资源污染、治理和开发问题。其中一站是甪直古镇,经过一家小店时,他走进去和店主寒暄。当时,在里间过道处,站着一位老妇人,衣着素雅,妆容整洁,倚着门框,安静地看店堂内的热闹场面。张冠生请老妇人出来与费孝通见面,她坚辞不出。这位老妇人让费孝通想到了“文化的自卑感”,“中国现在最怕的就是文化自卑感……人家欢迎她出来, 可她自己觉得,我这一套不行了……”

费孝通一直走到90 岁,走不动了才停下來。2005 年,他因病逝世,安葬在家乡——江苏吴江松陵公园里,墓碑上刻着他的话:“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生命劳动和乡土结合在一起,就不怕时间的冲洗了。”他用一生,践行着这句话。正如学者余世存所说:“他把自己在山河大地上的行走,变成了山河大地的一部分。”

(摘自《环球人物》2020 年第23 期,刘昌海图)

猜你喜欢

增加收入自卑感江村
魅力南江村
初二学生的自卑感与交往焦虑关系的相关研究
让人深思的声音
如何使农业科技在农村精准扶贫及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西热江村
农民工收入微观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江村《吴镇 秋岭归云》
自卑不可怕 自信最美
你的自卑感,从何而来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论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