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像一棵树一样成长

2021-12-15陈海贤

青年文摘 2021年4期
关键词:登珠峰枝叶一棵树

陈海贤

曾有学生问我这样的问题:“假如兔子都在拼命奔跑,作为乌龟的你,前进的动力是什么?”

我请她解释一下,她说:“这个世界永远都存在一些比你更牛的人,如果把人生比作攀登,也许你穷其一生只能达到某个高度,但对某些人来说,登珠峰都不成问题。如果明知爬不到顶端,那你攀爬的动力和意义是什么?”

当我们用龟兔赛跑来比喻我们的人生时,它隐含了我们对人生的一些信念:

(1)人生是一场赛跑。(是这样吗?)

(2)终点处会有一个胜利者,有一个失败者。(是这样吗?)

(3)跑得快还是慢,是一种固定的能力。如果你跑得慢,你就一直跑得慢。(是这样吗?)

(4)奔跑很辛苦。但既然你已经跑得很慢了,就只有拼命奔跑,才能获得成功。(是这样吗?)

这些隐含的信念所体现的,正是僵固型思维的特征:用一个假设的、“必然会存在”的、比我们强的人作为比较标准,来消减我们成长和进步的意义。

而成长型思维,会用另外一些隐喻故事来形容人生。采铜老师写过一篇文章,说他想变成一棵树:“我想成为一棵树……成为一棵树意味着我总是在生长,一方面往地下去伸更深的根,一方面往天空去发更高的枝;成为一棵樹意味着我是连续的,我的年轮一点点变粗,新的枝叶在老的枝叶上抽出,乃至我树干上的疤痕也总是留在那里,覆上一点青苔,成为我久远的印记……”

一棵树总是把另一棵树当成朋友,而不是对手。

更多的树组成森林,它们一起抵御狂风,为动物的栖居提供家园,构建生态系统。

树,追求共赢,它们不相互竞争,而总是默默地相互致意,既相互独立,又携手完成使命。

如果从树的角度,重新回答开头那个同学的问题,我大概会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只有比较和竞争。我们做事的动力,也不只是想比别人优越。我们每个人都努力生长,既相互竞争,又彼此扶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我们是亲人、朋友、同学、同事、公民……也许我们有高有低,但我们在共同生长的土地下面根须相连。如果你问一棵树为什么还要生长,既然总有其他树比它长得高。它大概会回答:“傻孩子,因为我是一棵树啊。”

(摘自《幸福课:不完美人生的解答书》,江西人民出版社,暮云图)

猜你喜欢

登珠峰枝叶一棵树
Deadly Summit
你是一棵树
勇登珠峰
枝叶
一棵树七个人
柳杉枝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一棵树(外六首)
黄花三宝木枝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再登珠峰
窗外,一棵树(外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