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问题研究
2021-12-15□李婧
□李 婧
(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新农村建设是破除城乡二元对立结构和推动农村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大学生人才更愿意在大城市发展,去农村基层的寥寥无几。怎样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是我国相关部门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1]。
1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农村创业的重要意义
1.1 带动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新的模式作为支持。大学生到农村进行创业,能够将先进的生产理念、管理模式、经济模式等带到农村,产生更多农村新业态,提高农村综合生产力水平。同时,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会为农村带来更多社会资本,对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2]。
1.2 促进新型农民队伍综合水平提升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的作用至关重要。农民是发展现代化农业和生产的中坚力量,新农村建设以及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要依靠有文化素养、先进农业技术且懂得经营的新型农民群体。大学生到农村地区创业,能够将先进的思想文化、农业技术以及经营模式带入农村地区,为农村注入新活力,培育并壮大我国新型农民群体。
1.3 促进大学生就业
当今社会,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较大,很多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相较于城市籍大学生,农村籍大学生在人脉、资源、眼界等方面都有一定差距。很多学生不愿意回农村就业,但创业意识不够,在就业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催生了大量创业及就业的机会,恰恰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渠道[3]。
在精准识别农村良好的创业机会后,带动更多大学生在农村进行创业,建立更加庞大的创业实践基地,这样不仅有效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同时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升华,也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较好的带动作用。
2 大学生农村创业发展现状
大学生农村创业虽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情况中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对于大学生来说,到农村地区进行创业,面临着成本风险、政策风险等方面的问题。
大学生农村创业需要建立在市场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农村地区的资源条件、市场环境、产品特点、创业项目等进行充分了解。很多大学生虽然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但是市场管理经验、社会经验比较欠缺,对农村实际情况知之甚少,很难站在宏观的角度对整个创业工作进行审视。
要完成上述创业前的准备工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很多大学生认为在这段时间内很可能已经在城市找到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正是因为这样的对比,导致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创业。大学生不具有资金优势,而创业必然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虽然政府通过相关政策为大学生农村创业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能够为大学生农村创业提供的资金支持有限,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到农村地区创业[4]。
3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建议
大学生农村创业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促进大学生农村创业,应当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鼓励与帮扶。
3.1 转变思想意识及观念
高校应当肩负起一定的教育责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第一,在创业和实践课程设计体系中,高校可以融入农村创业相关内容,给予针对性指导,结合大学生实际需求,定制个性化的创业培养方案。
第二,高校需要为大学生创建实训基地,与周边农村地区合作,让学生了解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和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学习中小企业管理经验和模式并通过实训项目对自身创业能力进行锻炼。在整个实训过程中,高校应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创业指导,切实提高学生实操技能,有效降低大学生农村创业的风险。
第三,为了检验创业教育的效果,高校可以定期举办创业竞赛。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农村调研,提高自身的实践和创业能力。以此为基础,高校可以组织开展小型创业项目竞赛,综合评定创业项目,通过创业竞赛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创业思维和能力[5]。
3.2 政府为大学生农村创业提供必要支持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需要得到政府的全力支持,才能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我国各级政府应当为大学生农村创业提供必要的支持。
第一,政府应当针对大学生农村创业的需求,制定各种帮扶性的政策和法规,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大学生农村创业提供相应的帮扶政策和优惠条件。例如逐步健全创新科研项目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整合农村资源建立并健全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适当放宽大学生农村创业的贷款条件,适当降低大学生农村创业贷款的门槛等。
第二,为了吸引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地区创业,政府应当在农村地区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以及相应的服务机制,通过逐步完善农村地区基础配套设施,激发大学生农村创业动力。
第三,很多到农村创业的大学生会担心社会保障及子女教育等问题,因此政府应当着手解决大学生面临的这些问题,逐步健全农村及周边的配套设施建设和社会性保障措施。针对到农村地区创业的大学生群体制定相应的生活保障性政策,解决其子女教育、保险、社会福利待遇等问题。提高农村地区综合条件,为将大学生留在农村奠定良好基础。
3.3 构建合理的创业体系
大学生农村创业过程涵盖了商业机会、创业资源及创业者等多个要素。要保证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匹配与平衡,才能够达到更好的创业效果。要构建合理的创业体系,保证大学生农村创业成功。
第一,注重识别创业机会,这是针对大学生群体来说的。大学生在农村地区创业的机会很多,例如乡村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电子商务、种植与养殖、农村物流、教育培训、民间手工艺创意等。大学生在坚定自己到农村创业的意愿后,需要结合自己的能力、资源、经验等,对农村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明确自己的创业方向,做好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为后续创业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构建专业化的创业团队。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一个人“孤军奋战”很难在农村有效创业。大学生到农村地区创业,需要构建专业化的团队,通过团队合作发挥出真正的力量。在团队成员组成中,除了由高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大学生层级作为主导之外,还应当从农村地区甄选相应的可培养人才帮助创业工作开展。团队成员要共同确定创业目标、撰写创业计划书,为创业做好基础准备。
第三,整合创业资源。大学生在农村地区创业,必然要对相应资源进行整合,包括人力资源、成本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以及产品资源等。对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并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可以为提升大学生农村创业的整体水平提供更加全面的资源支持。
3.4 加强创业资金的多方筹措
大学生农村创业过程中,必然需要大量资金。缺少足够的创业启动资金和周转资金,无法保证创业的顺利进行,因此需要加强创业资金的多方筹措。
第一,政策性贷款。政府应当为大学生农村创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适当降低贷款门槛。这种政策性贷款不仅能够为大学生提供资金便利,同时对促进创业成果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第二,全力争取商业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形式是小额创业贷款。商业金融机构门槛相对较低、手续较为精简、贷款利率不高,大学生通过这种形式贷款不至于承担太大的风险和负担。
第三,适当引入民间资本。在大学生农村创业过程中,如果遇到紧急情况需要资金周转,可以适当引入民间资本解“燃眉之急”。我国各级政府应当做好宣传工作,让民间资本认识到大学生农村创业的重要性、积极作用和发展空间,让民间资本主体看到农村创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投入到大学生农村创业中。
4 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农村经济转型的重要体现。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受到了更多关注。大学生农村创业存在较多问题,体现在思想意识、资金和创业体系等方面。面对这些问题,政府相关部门要起到带头作用,在高校创业教育的辅助下,转变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观念,拓宽资金渠道,为大学生农村创业提供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