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不对称下农业保险监管问题探析

2021-12-15齐泽康张囝囡

山西农经 2021年8期
关键词:保险市场道德风险逆向

□齐泽康,张囝囡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4)

1 农业保险的信息不对称性概述

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0 世纪初,经济学家发现市场信息是不对称的。哈耶克在《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中论述了信息不对称性在现实中客观存在。凯恩斯主义者和新凯恩斯主义者通过信息不对称的假设,对于资源配置问题进行了分析。20 世纪70 年代以后,威廉·维克里等人通过研究发现行为者的信息不充分,而且同一经济行为的双方当事人所持有的信息也是不对等的,从而构成了信息不对称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2001 年蒂格利茨、阿克尔洛夫、斯彭斯3 位美国经济学家因为在“使用不对称信息进行市场分析”中的突出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现实世界中市场主体完全占有市场信息是不可能的,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会导致信息拥有者为了获得更多利益而损害另一方利益,这就是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1]。

1.2 农业保险的信息不对称性

农业生产与其他行业的不同之处是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的自然因素。因为自然因素的变化是人力难以控制的,因此农业保险公司获取保险标的物的信息成本随之增大。保险公司受限于边际成本,难以无限制地加大信息搜寻成本,导致农业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剧。农业保险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是指农业保险市场出现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在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道德风险体现在信息不对称下投保人、保险公司以及地方政府采取的增加损失的难以发现的行动,即“隐藏的行动”问题[2]。

2 信息不对称下农业保险市场的道德风险问题

2.1 投保人的道德风险问题

农业保险市场的投保人即农民。农民参保后,为了获取较高的保险赔付,经常出现对于保险标的物疏于管理甚至不管理的不道德行为,致使风险损失的范围扩大或者概率提高。农民的道德风险行为主要体现如下。第一,投保农民在防损、减损上存在道德风险问题。农民投保的保险标的物是动物和植物,而这些具有生命的标的物不仅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取决于农民管理的合理性。如果参保农民投保之后疏于对动物和植物的管理,甚至放弃行之有效的风险管控手段,就会提高产出减少、索赔增加的概率。例如在保险标的物的防损方面,农民把农作物种植在并不适合耕种的地块上;选择新品种作物时,由于有保险支持而具有随意性,选择的种子质量不高;不合理地减少肥料用量;收割期不及时收割等。在对保险标的物的减损上,例如大风吹倒某些作物后,农民不采取补救措施;作物被冰雹袭击后,农民也不及时加以补救,使作物失去了重新生长的机会;农民饲养的畜禽感染疫病之后,农民既不上报疫情,也不精心地照料畜禽,提高了畜禽的死亡概率,增加了保险赔付金额。第二,投保农民故意所为导致的道德风险问题。投保农民故意所为主要体现在农民为了获得保险公司的赔付,制造假赔案的骗保行为。就保险公司而言,与其他保险标的物相比,农业保险标的物的查勘、核损等技术难度更高、成本更大,导致有些参保的农民把保险当成了投机的手段,出现了并不存在的虚假理赔案。

2.2 保险公司的道德风险问题

尽管农业保险是政策性保险,但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获得利润的本质并未改变。在利润与利益的驱动下,保险公司的部分从业人员不惜违规、违法而谋取利益,出现道德风险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虚假承保。由于我国的农业保险得到了政府的补贴,所以保险公司的部分从业人员勾结有关人员,在农民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虚假投保,目的是骗取财政补贴。第二,虚假理赔。通过编造虚假的理赔案件,从业人员把赔付款截留在自己的名下中饱私囊,或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瓜分利益。第三,向投保人多收保费。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保险公司很难做到科学精准地确定保险费率,且需要较高成本,因此保险公司在以经验为依据进行定价的条件下,会出现提高费率并向投保农民多收保费的情况,以防出现亏损。

2.3 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问题

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地方政府在农业保险工作中存在违规、违法行为。有的地方政府在协助承保时与保险公司串通起来,在农民不知情的情况下为农民承保,通过虚假理赔骗取赔付款,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有的地方政府借助财政补贴权力,要求保险公司扩大理赔范围和增加理赔款,甚至截留理赔款挪为他用或私用,严重破坏了农业保险市场的良性运营。第二,部分地方政府在财政补贴过程中存在违规、违法行为。我国的地方政府按照要求承担着对农业保险给予财政补贴的责任,但是在实际补贴时,有的地方政府存在故意拖欠保险公司补贴资金的现象,还有地方政府存在挪用和骗取上级政府补贴资金的现象[3]。

3 信息不对称下农业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

在信息完全的情况下,保险公司会按照精算原理对高风险投保农民实行高费率,而对于低风险的投保农民实行低费率。

然而,由于农业保险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保险公司在信息不对称下的保费定价只能按照农业风险平均损失概率与农业风险预期损失而定。结果风险较高的农户购买保险的意愿强烈,而风险较低的农户购买保险的意愿不强,导致高风险投保农民大量参保而低风险的投保农民被排除在保险市场之外,出现了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

4 信息不对称下农业保险监管建议

通过分析发现,信息不对称下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的出现严重干扰了农业保险市场的良性运转,因此有必要在监管层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防范。

4.1 从法律层面防范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

从国外农业保险监管的实践来看,从法律层面防范道德风险等问题是构建监管体系的保证。虽然《农业保险条例》填补了农业保险立法的空白,但是对于农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保险公司的虚假承保、虚假理赔、虚假费用等道德风险行为,地方政府的违规、违法等道德风险行为,并没有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尽管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是农业保险的不足之处,但是从立法层面加以规制,使具体的监管有法可依,这是有力监管的首要之举。

4.2 从监管机构层面防范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

农业保险监管机构的问题一直是专家和学者探讨的重点,多数观点认为,我国的农业保险监管机构应该加以改革。

第一,避免监管体制分散的问题。农业保险是政策性保险,对于农业保险的监管有其特殊性,也有更高的要求,分散的多部门监管会出现难以协调、互相扯皮、监管成本高等问题。在我国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并与其他部门高效配合,这是形成监管网的重中之重。

第二,制定系统的监管目标与细致的监管规则指导监管机构加以监管。国外的农业保险监管实践表明,农业保险监管一定要制定系统的监管目标和详尽的监管规则。例如,美国农业保险的一切监管规则都建立在系统明确的目标基础之上。美国的农业保险监管目标包括提高风险管理的可利用性和有效性、提高风险管理运营制度的安全性和效率与效果、确保客户和利益相关者具有风险管理工具及产品的知识与意识、确保作物保险行业有效监督和加强对欺诈、浪费与乱用的制止与诉讼。美国这种目标明确、全面之下的具体监管规则,对全方位防范道德风险等问题起到了非常好的指导监管作用。

4.3 从科技层面防范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

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的防范需要在监管科技上下功夫。

第一,信息技术在农业保险监管上的应用。建立农业保险数据库,将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等相关信息纳入数据库,利用数据存贮与挖掘技术,为工作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分析数据,及时发现尚未发生、带有欺诈性、不合理的保险赔付。

第二,利用新技术提升保险查勘核损等方面的能力。目前,国外在农业保险查勘核损方面已经应用了先进的技术,我国也应该大力推广相关技术,例如使用数码红外航空摄影、遥感影像、多频谱影像、地球资源卫星、无人机查勘以及GPS 等技术,以先进的技术助力农业保险查勘核损,提升农业保险承保的科学性和农业保险理赔的精准性。

4.4 从宣传教育层面防范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

美国在农业保险监管建设方面非常注重对参保人的教育投入。我国应该借鉴其做法,加大参保农民对农业保险方面的教育培训,让农民学会保护自己的利益,了解农业保险的欺诈行为是违规、违法的。鉴于我国农业保险的特殊性,还应加大对协助保险的乡村干部、地方政府等人员的宣传培训,防止其出现道德风险行为。此外,要充分利用宣传平台、宣传媒介的功能,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发挥社会监管职能。

猜你喜欢

保险市场道德风险逆向
逆向而行
逆向思维天地宽
全球再保险市场现状及特点分析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保险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与分析
人身保险理赔难分析
金融政策法规对我国银行保险市场的影响分析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股票市场对上市公司道德风险的反应研究
我国医疗保险中的医疗道德风险问题研究
博弈论视角下的建筑工程外包道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