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思考

2021-12-15□杨

山西农经 2021年8期
关键词:旅游建设发展

□杨 柳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18)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快节奏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余,对休闲放松的需求日益攀升。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业态,因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与绿水青山、人文风俗、历史文化等紧密结合,逐渐成为人们在短暂假日中休闲放松的新选择。当前,我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形成了以农村和农业为载体、自然资源为依托、多种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在带动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

1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1.1 我国乡村旅游已形成多种典型发展模式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已经由最初单一的田园观光朝着集休闲娱乐、学习体验、观光度假、购物游玩于一体的产业化融合型方向发展。游客对乡村旅游体验感不断升级,促使许多乡村旅游地区转变发展方式和发展理念,已不仅局限于农家采摘、农家乐,而是朝着乡村休闲、度假、游学、农业体验等方向探索,形成了多种典型的发展模式,例如以城市为依托,吸引城市居民在周末休闲度假的环城市乡村旅游圈发展模式;以成熟景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区域周边乡村地区的景区依托模式;融合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游学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农业特色”模式,打开了旅游业带动农业、农副加工等相关产业延伸到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局面;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的古村古镇、历史遗迹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挖掘民俗文化吸引力,融合旅游、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的民俗依托模式;运用现代科技力量建设的集现代农业教育、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科技创新模式。以上多种典型的发展模式齐头并进,极大地丰富了乡村旅游资源[1]。

1.2 乡村旅游已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乡村旅游不仅促进了农村地区商业繁荣和市场活跃,还推动了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产业化发展为农村地区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利用起来的同时吸引了农村外出打工劳动力回流,提供了在家乡创业的机会,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地区存在盲目开发问题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程度不同,部分地区对乡村旅游的理解有所偏颇,缺乏对当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深入研究,以及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过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盲目进行资源开发,照搬照抄其他景区的发展模式,过度进行商业化建设。乡村旅游区别于其他地区旅游的关键就在于当地原汁原味的本色,过度商业化建设会使乡村变质,弱化了本身的特点和特色,破坏了当地的原生态环境,使乡村旅游项目失去吸引力,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2]。

2.2 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技术应用程度良莠不齐

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的公共服务是否完善,对于提高游客的旅游感受和满意度十分关键。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我国不同区域间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技术应用程度均有不同,一些发展时间较早、发展得较为成熟的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也比较高,但大部分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信息化技术应用范围仅限于在线支付、智慧停车场等方面,缺乏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应用,导致游客体验感不佳、满意度不高,对经济效益造成影响。

2.3 乡村品牌建设和品牌营销意识不强

在当前互联网广泛应用的大环境下,加强区域乡村旅游品牌建设,塑造景区良好形象,对于提高地区乡村旅游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国内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重视自然资源开发而忽视品牌建设和品牌营销的问题,存在观念保守、发展理念滞后、宣传渠道单一、推广方式落后等问题,导致许多优质旅游资源没有被大众知晓。

2.4 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

随着游客群体消费需求的升级,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注重旅游过程中的体验感。作为乡村旅游产业的重要一环,乡村旅游管理者、经营者、从业者的服务意识是提升游客满意度和体验感的重要保障。由于有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3]。

3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思考

3.1 强化各部门统筹管理和服务能力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上下游产业链持续延伸,涉及农、林、牧、渔业,加强乡村旅游建设已不仅是旅游业主管部门的工作,更需要政府各有关部门统筹管理,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充分发挥服务型政府的作用,正确引导、帮助、监管当地乡村旅游产业,使其能够健康发展,让乡村旅游区的餐饮、住宿、购物更加规范,带给游客更好的体验感,进而发挥持续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3.2 因地制宜,保留特色与本色

乡村旅游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乡村旅游兴旺发展为当地带来了繁荣的商业,也为许多农民从业者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片面追求商业化建设导致千村一面,会使游客体验感下降。不同的地区有其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文化传承、地貌风光,这种差异感正是乡村地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也是源源不断吸引游客前来的原因。当地政府应当从本地特色出发,充分研究当地的地理环境、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因地制宜,保留本色,将其作为特色发展。

3.3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移动互联网具备便捷、灵活的优势,可以充分应用在乡村旅游建设中。例如在增强游客和旅游地区的信息交互方面,可以通过与第三方平台软件合作、开发APP和小程序等方式,为游客提供出行前、出行中、出行后的全流程服务,包括出行信息、景区介绍、行程规划、食宿预订、项目预约、线上支付、评价投诉、在线客服实时互动等方面,更加全面地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升游客在旅途中的满意度和体验感。

同时,利用智能监控设备、电子导航定位功能,提升乡村旅游的管理水平,增强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安全性。智能监控设备能够实时监测景区人流量,提示人员密集区域,为游客提供避开拥堵的游玩路线。除此之外,智能监控设备还可以收集游客偏好等大数据信息,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景区路线优化、服务质量提升、精准营销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撑。由于部分乡村景点地形较为复杂,电子导航定位功能除了可以提供住宿、餐饮、景点、购物、停车场等地点信息外,还可以在游客遇到危险时提供位置信息,增强安全保障。

3.4 强化品牌建设和品牌宣传意识

目前,大部分乡村旅游地区对品牌建设的意识不强,地方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品牌建设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围绕当地特色,深挖地区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明确当地乡村旅游的品牌发展方向,提升品牌文化形象,制定符合当地特点的鼓励性政策,组织开展培训、宣讲活动等,在乡村旅游管理者、经营者和从业者中树立品牌意识,使其认识到品牌建设对提高乡村旅游地区吸引力的重要意义。

在巩固品牌建设方面,品牌宣传和品牌营销是将地区品牌推广出去的重要环节,各类新型商业模式的广泛应用为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机会,社交平台、自媒体推广、电商平台、短视频等都是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途径,例如可以通过微博、抖音、小红书、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品牌形象宣传和品牌营销,让人们足不出户通过APP 就可以获得千里之外的宣传资讯,有效提升乡村旅游营销效能。

3.5 持续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当前乡村旅游产业竞争激烈,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建立旅游管理人员、经营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机制,定期组织管理、经营及从业人员集中培训或赴先进景区调研学习等,提高服务意识、经营能力和服务技能。根据当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特点,搭建乡村旅游经营者与农业、林业等对口主管部门之间的专项人才培养合作计划。对于起点低、基础差、接受能力弱的乡村居民群体,必须改变培育培养模式,尝试通过墙体文化、手抄报文化、乡村广播文化等渠道和方式进行全方位培育,逐步提升乡村旅游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为游客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4 结束语

乡村旅游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带动农村地区经济、产业兴旺发展、农民就地创业就业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巩固精准扶贫成果提供了有效的实践途径。未来应当在客观总结过去取得的优秀成果基础上,不断探索更加科学、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式,让乡村旅游发展得更好,为乡村振兴增添累累硕果。

猜你喜欢

旅游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旅游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