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定市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1-12-15黄浩哲陈玉玲郭润琦

山西农经 2021年8期
关键词:科技园区保定市园区

□黄浩哲,李 博,陈玉玲,郭润琦

(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51)

现代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既是农业建设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其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1]。农业科技园区以科技为核心,集聚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是农业经济、科技发展的一种新表现形式,是农业科技能力提升的载体,能够更好地引领农业科技创新[2]。农业科技园区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试验场地,能够更好地将农业科技与当地产业结合,实现市场运作,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示范与推动作用。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更多强调对科技创新要素的集成运用,即通过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普及,产出运用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并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层面获取最大效益[3]。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能够助力农业生产力提升,促进农业发展模式转变。

1 保定市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发展概况

保定市位于华北平原,承接京津石,气候条件优良,光照丰富,全年平均日照接近2 600 h,适合多种作物生长,能满足一年两熟的要求。截至2019 年,保定市已建成60 多家农业科技园区,包含涿州和白洋淀两个国家级科技园区。两个园区代表性鲜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保定市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及发展水平,选作主要的分析和研究对象。

1.1 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位于保定涿州,距雄安新区40 km,距北京60 km,交通便捷,有京昆高速、京港澳高速与北京连接,处于北京一小时通勤圈,区位优势明显。园区规划面积达7.5 万hm2,基础设施建设扎实,主导产业发展富有特色。涿州市制定了《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对于设施农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奖补政策和扶持政策。2016—2018 年,园区农业总产值分别实现21.7 亿元、22.7 亿元、23.5 亿元,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提升的相关规划界已完成,园区产业发展方略、设施支持日趋完善,有省级以上科研机构14 家、众创平台13 家,华大基因涿州科技产业园等20 余项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重大项目落户园区。园区产业与项目之间的共同建设,为创新能力提升建设提供了诸多经验。现已有科技养种植基地、优质育种繁殖基地等多个农业科技创新的实验基地在涿州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规划。园区不断与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依托其智力支持,充分发挥园区公益性作用,开展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逐渐完善农业科技普及体系,加快农业创新成果转化,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创业项目扶持、农业教研培训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1.2 白洋淀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白洋淀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位于雄安新区境内,依据毗邻白洋淀的地理条件,重点发展绿色产品农业、康养农业、水陆生态农业、农业智能设备等,依靠雄安新区、白洋淀及自身禀赋,建设具有特色的农业科技园区,将其打造成为高端、现代、科技、综合性农业园区,提升地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白洋淀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批以来,投资达136 亿元。园区充分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发挥高端农业产业提升、生态农业科技创新示范等功能。

白洋淀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紧跟雄安新区建设规划纲要,着重培养以生态保护、生物育种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链,着重注意修护当地生态环境,目前园区累计参与典型脆弱生态修复等国家重大科研课题6 项。发展淀区生态循环农业、休闲旅游康养农业、创意文化农业、观光农业、认养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业态,打造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创新创业服务和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此外,园区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平台项目搭建,建立了荷花淀星创天地和雄安3R 星创天地等多个创新创业平台,引进了国内外领先技术23 项、优良品种56 种,转化和熟化生态修复技术等高新科技成果20 项,培训各类人员2.6 万人次。

2 保定市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提升面临的问题及阻碍因素

2.1 存在的问题

2.1.1 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自身定位不够清晰

保定市农业科技园区更多依赖承接高校及外来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缺乏专业人才开发自主项目,难以起到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在自主创新资源供给有限的情况下,需要依据自身禀赋明晰自身定位,确定重点发展方向,实现互补,避免资源浪费[4]。

2.1.2 创新载体、创新主体不明确

保定市有众多工业部门,但是农业经济缺乏规模,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机械制造业影响力不够,未来农业发展方向和有效载体不明确,缺少合适的农业产业规划和相应的政策引领。人是创新的主体,科技成果的应用需要不同层次的科技人才去创新和转化,当地农民是验证创新成果实践的主力军,而在保定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农业科技并未与当地农民及农村建设相结合,导致科技成果供给脱节,难以使创新成果真正运用到当地的农业建设中。

2.1.3 创新整合能力较弱

保定市现有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中,承担农业科技创新、集成应用和推广示范活动的主体彼此不同,创新、推广、评价主体不一致,科技人员与推广人员各司其职,使科技与推广之间有所脱节。科研院所等地方科研机构科研设施设备不能共用,科研成果时有重合。农业科技创新大多集中于易出成果且具有一定时效性的科研项目,难以进行系统的科技攻关和技术服务,导致组织实施科技项目和开展科技活动各自为政,部分研究方向海量扎堆,部分研究方向无人问津,而时效性和短视化就会使形成的科技成果零碎化,很难产出系统性、集成性的科技成果[5]。

2.2 阻碍因素

2.2.1 创新支撑相对薄弱

创新支撑是反映农业科技园区资源创新、基础设施汇集和政策支持力度的重要指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需要强大的创新支撑作为后盾,保定市农业科技园区相比于北京等地的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及基础设施方面尚有一定距离。以白洋淀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例,当地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地方财政收入不高,导致了在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扶持力度较弱。

2.2.2 科技创新人才相对缺乏

农业科技园区所需要的人才不仅包括技术人员、生产人员,还包括高水平的顾问团队和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当前保定市从事农业工作的人员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囿于保定市当地农业发展起步较晚,虽然有河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支持,但本地农民及本地大中专人才并未很好地参与到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提升当中,导致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诸多方面的问题。

2.2.3 缺乏系统性规划与融合

政府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宏观调控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真正实现农业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宏观决策的有效融合。另外,保定市各农业科技园区缺乏整体规划,园区之间缺乏交流,农业产业、农业科技与当地农民衔接不足,农业科技创新项目之间未形成整体,科技攻关目标短视化、零碎化,缺乏整体联系,难以形成系统性的研究成果。

3 保定市农业园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和对策

保定市地理位置优良,适合农业科技创新实践。保定市农业科技园区相关产业、企业已经得到较为完善的发展,为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定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除了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外,社会各界也越来越重视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保定市农业科技园区要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历史机遇,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提升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创新能力[6]。

3.1 园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3.1.1 注入文化基因,彰显地方文化特色

文化作为地区的独特所在,能够为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强大的文化底蕴和特色发展依托。涿州作为历史古城,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以作为其创新发展的特色方向。白洋淀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可以将“水”的文化融汇至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将农业科技创新聚焦于“水”,依托白洋淀将“水”的治理与合理利用作为主线和重点,开展农业创新发展,在农业科技园区内设置功能设施和体验活动,整体营造环保、生态、绿色的文化环境。

3.1.2 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大创新团队建设投入力度,落实人才引进激励,建立高学历人才激励制度,合理提高基层科技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培育农业科技高层次人才。二是要革新人事管理制度,推行和规范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人员聘用制度,在体系内部形成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动态人事劳动管理机制。三是要将人才培养与当地农业发展相契合,本地农民的科技创新能力培训与参与建设,通过公告设施、免费培训等方式对农村务农人员展开技能培训,可使农业科技创新更“接地气”。四是注重农业科技职业教育,将大中专毕业生纳入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培养“三农”情怀,加强对周边农村农民的帮扶能力、应用能力。

3.1.3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支持当地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农业产品、农业项目,在引进吸收创新成果的同时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找准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优势,扬长避短,培育区域特色,同当地优势、支柱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培育具有地区特色的优势产品,逐渐走向高端化,打造自身品牌,坚持市场导向来调整园区发展方向[7]。

3.1.4 发挥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优势

一是要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农业企业合作,建立创新资源开放平台,合作共享研究成果。二是将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技术要素、资金要素、环境生态、政策和区位交通最大限度地组合起来,助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三是要将科技创新成果系统化,将原本零散的科技创新成果集中起来,形成体系化和系统性的成果。坚持统筹规划,推进创新结构优化,助力长足发展。

3.2 园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对策

3.2.1 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政府在引领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农业科研的投资力度、精度。在实践活动中,要综合考虑保定农业科技创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体系构建发展方向,加强宏观规划,加强农业科技服务的供给模式创新,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契机,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政府应该加强园区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帮助园区完善配套设施,助力园区吸引人才,最终实现园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目的。法规条款与时俱进,是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保障。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工作指导,加强系统性建设统筹规划,创新体制机制,帮助园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3.2.2 加强研发主体与园区的合作

要充分调动相关单位的积极性,为园区提供规划建议、科技帮扶、智力支持、人才培养。鼓励高等院所与园区协同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并实现技术示范推广。打破行政部门、学科之间的阻碍,相关企业及产业应该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下积极探索产业化运作机制,在保障合作企业利益的同时,切实增强农业科技园区创新支撑和软实力。

发挥农业科技信息、大数据技术潜力,相关部门应把推进农业信息化作为下一步工作重点,相关信息产业机构应在政府的引导下为农业科技园区提供先进的农业信息平台和智慧农业科技园管理系统,助力现有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利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存储、云计算,帮助园区实现自动检测农作物生长环境中的各项数据指标,管理、监控农作物生长,实时把控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环境参数,提供后期植物生长策略的基础数据和大数据分析,并实现信息采集、分析加工、咨询建议一体化。加大科技服务信息化体系建设力度,及时向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项目提供可参考的数据、建议。

3.2.3 以金融手段助力园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在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中,资金支持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金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此提供较好的解决方案。一是以创新担保形式为载体,改善农村及园区金融供给环境,通过创新担保形式、建立信用体系等方式,进一步增强农业科技园区金融供给力,帮助农业科技园区更好地获取资金,为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二是探索农村金融支持方式建设,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担保机制,创新土地抵押方式,合理评估融资对象各方面情况,重点支持农业创新的发展。三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通过政府主导、加强宣传、群众参与等形式,建立良好的农村信用体系,改善金融环境,积极推进针对于农业科技园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优化“三农”金融服务程序,完善创新项目融资奖励机制并实施定向费用补贴政策,落实补贴资金,引导更多资金入驻园区,助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科技园区保定市园区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走访申能集团和捷氢科技园区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游圆明园有感
云南2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验收
If I were a mayor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Advantages of reading
Reading and Life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