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扶持生态旅游转型升级的思考

2021-12-15宫园园艾宏志

山西农经 2021年8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业金融机构

□宫园园,艾宏志

(榆林学院管理学院 陕西 榆林 719000)

生态旅游业是一个全新的现代服务产业,不仅能最大程度降低资源损耗,带动周边产业发展,而且能带来较好的综合收益,例如带动周边商贸业、餐饮业以及交通业等行业的发展。此外,生态旅游业在推动企业发展、增加企业收益、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生态旅游业发展时间较短,产业发展层次不深,实力薄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较为缓慢。

1 金融扶持生态旅游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1.1 金融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旅游企业的资金回收周期通常较长,且风险成本较高,在旅游项目发展的各个阶段都需要相应的资金来维持正常发展,并且需要借助多种金融产品进行风险转移[1]。由此可见,仅靠旅游企业自身的收益很难满足其日常运行的巨额开支,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融资,保证资金能支持其正常经营。金融作为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出现的目的在于将市场上的闲散资金聚集起来,然后通过各种手段将聚集起来的资金进行投资,从而实现资金的合理分配,满足不同主体的资金需求。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上金融机构的数量与日俱增,通过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投资双方的信息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等情况,这样不仅能有效聚集市场中的闲散资金,而且对满足重大项目的资金需求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政府机构应该出台相应的融资优惠政策,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从而为生态旅游业的借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进而促进整个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1.2 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推动金融系统完善升级

生态旅游业在旅游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近年来进入了发展的新高潮,同时对金融结构及扶持力度提出了新要求。若想满足生态旅游业的资金及发展需求,需要不断对金融体系进行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与调整金融结构,以此适应生态旅游业的多元化发展需求。近年来,我国金融体系正从传统的金融结构逐渐调整为创新性的金融结构[2],金融体系发展速度加快且趋于完善。各项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及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与变化,支持生态旅游业发展的金融工具也有了很大的创新与发展,金融工具的种类和可供投资者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金融产品的日渐增多满足了投资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由此可见,金融与生态旅游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进步,金融能推动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而生态旅游业会反过来作用于金融的发展。

2 金融扶持生态旅游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

2.1 金融机构支持力度不足,积极性不高

目前我国生态旅游业的融资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持以及银行信贷等方式,融资渠道较为狭窄,缺乏私募股权投资以及风险投资基金等融资手段的支持。政府与社会合作的融资模式尚未得到广泛运用,生态旅游业与金融机构未形成有效的对接机制及信息交流平台,各金融部门对生态旅游业的投资及运营管理等方面了解不透彻,缺少对其发展前景及收益情况等方面的研究,缺乏生态旅游项目资金管理的相关经验,因此无法有效评估生态旅游业的风险,无法形成有效的风险评估及预警机制。此外,目前我国贷款的要求较高,导致商业银行对生态旅游业提供贷款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对于生态旅游业的总体投资规模较小。

2.2 金融机构审批严格,限制贷款支持

首先,收回了商业银行的放贷审批权,设立统一有效的信用评级标准,提高了生态旅游业进入银行贷款的门槛。地方金融机构受到机构规模、贷款金额以及信贷考核等因素的影响,普通用户的授信额度被限制,而资金需求量大的用户只能通过特定的信贷模式进行贷款,这种信贷模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贷款效率,使得贷款人无法及时获得所需资金,同时金融机构无法降低贷款成本,限制了金融机构与生态旅游业的合作交流。

其次,地方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过小,抗风险能力较低。目前,我国经济总体下行,为了对风险进行有效监控,有必要对贷款流程实施更为严格的审批。与此同时,要提高放贷标准,在发放贷款前对借款人的信用程度及还款能力进行严格审核。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及地方性金融机构对基层的支持力度有限,信贷员面临终身承贷的风险,因此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空贷”现象[3]。

2.3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缺乏产业投资

目前,大多数生态旅游场地交通不便,当地居民的活动范围较为局限,外加受当地传统观念、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地发展较为落后,投资产业稀缺。此外,我国生态旅游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其中交通对生态旅游业的制约作用最大。大部分生态旅游场地周边缺少便捷的交通工具,只有大巴车能供行人往来,因此在旅游旺季时常常存在“进不去、出不来”的情况;各景区之间无法相互联结,形成环形交通;各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沿途的标识系统尚不完善,缺少咨询中心、集散中心等服务平台,整个景区的综合服务水平较低,配套的综合服务部门建设较为落后。

2.4 金融产品供给不足,服务方式较单一

我国生态旅游业正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旅游消费方式逐渐多样化,传统的金融已经无法满足目前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有关生态旅游业的信贷产品品种较少,现有产品缺乏新意,无法及时根据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游客日益变化的旅游需求对信贷产品进行创新研究。生态旅游业的特殊之处在于生态旅游部门只拥有景区的经营权,景区内的景物等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生态旅游部门无权将其抵押,以至于生态旅游部门无法通过提供抵押物的方式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此外,政府部门支持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力度不足,金融机构与生态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程度不同,而信贷结构与生态旅游业的经济效能不相匹配,导致金融产品的供需不对等。

2.5 配套政策不完善,尚未形成良性互动

为了推动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财政及金融政策,但现行的政策之间缺乏协调性,相互之间无法建立起有效的连接,无法真正发挥政策的协同作用。就政策内容而言,现有政策重点关注对生态旅游业的引导,忽视了对生态旅游业的监管,缺乏明确的规定,对于实际操作的指导缺乏力度[4]。生态旅游业相关的财政补贴及税收补贴等政策尚未出台,相关的专项基金尚未建立。

2.6 缺少多方合作平台,未形成合作机制

生态旅游业缺少与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交流,未搭建相应的合作平台。目前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但政府尚未在市场上推广生态旅游业,因此各金融机构及大众无法对其有清晰的了解,无法形成多方合作的投资模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尚未建立,很难对生态旅游业的担保物作出确切的价值评估,景点门票的收益同样很难作为贷款抵押物进行贷款,而担保机制及风险补偿制度加大了生态旅游项目的融资风险。

3 金融扶持生态旅游转型升级的对策

3.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

第一,要加大政府对生态旅游业的投资力度。在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投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生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各部门应加强合作交流,将部分财政收入投入生态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中。第二,加大对生态旅游业贷款的扶持力度。金融机构应该在结合生态旅游业基本财务情况的基础上,遵循生态旅游业的具体经营准则,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及预警体系,采取合理的贷款利率及贷款方式,实现投资贷款的多元化。例如为旅馆及餐饮业等企业提供短期贷款,通过小额信贷等方式为农户提供支持;对于有发展潜力却经营困难的企业,对其进行严格审核后,根据政府政策要求进行适当扶持。第三,加大吸引资金的力度。建立严格的分级管理制度,各部门加快制订引资计划,利用最好的资源以及最大的优惠力度吸引重点企业,加强与龙头企业的合作,进而激活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活力。第四,实现投资机制的多元化发展。遵守政策规定,不断落实优惠政策,深入研究并完善扶持政策,鼓励各行业进入生态旅游业。就政策导向而言,应该坚持政府主导,降低进入市场的标准,积极吸引外资与民间资本进入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事业中[5]。

3.2 完善信贷管理体制,增加信贷资金投入

第一,各金融机构应该对生态旅游业的经营特点进行总体把握,对于经过综合评估后具有较强可行性的项目给予更大的授信额度;在贷款金额方面,金融机构应该适当降低和放宽生态旅游的额度与权限,优先处理生态旅游业的贷款事项,根据不同生态旅游企业的实力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服务。第二,研发多样化的信贷产品。与政府提供的财政补贴共同组成生态旅游业的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资金池资金可用于担保,在贷款时无须利用其他资产进行抵押。第三,建立多方合作的服务模式。为生态旅游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担保服务,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机制,尽量扩大可用于担保的资产范围,允许生态旅游业用景区的经营权及门票盈利权进行抵押。就农业景区而言,可打造具有农村特色的生态旅游项目,加强农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6-7]。

3.3 突出重点景区建设,培育旅游市场主体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逐渐深入人心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生态旅游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升级转型的重要时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同样推动着周边产业的蓬勃发展,因此加快推进生态旅游业的升级转型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要提高生态旅游场地的精致性,充分挖掘场地资源优势,加快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举办旅游活动等方式进行宣传,打造独具特色、功能齐全、便捷舒适的旅游场地。第二,不断扩大生态旅游企业规模。在符合制度规定的前提下,创造多样化的发展模式,通过市场化的管理机制对生态旅游产业进行规范。第三,按照引领突破的发展方式,以龙头企业为主导,通过开展活动及比赛等方式,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从而促进生态旅游业之间以及景点与城市之间的互动,实现生态旅游业的大发展,进而提高生态旅游业整体的影响力与竞争力[8-9]。

3.4 推动产品与服务创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金融机构应对生态旅游业的运行情况及发展特点有一定的了解,结合当地信贷模式的特点,在遵守法律制度规定的基础上,严格控制风险,研发创新金融产品。拥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龙头企业可尝试通过商标权、景区经营权等获得抵押贷款,逐渐拓宽抵押物范围。加大对金融产品的开发力度,例如开发旅游债券、股票等金融产品,更好地帮助生态旅游业解决融资困难、金融产品稀缺、金融工具匮乏等问题。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化金融结构等方式,为生态旅游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拓宽金融网点,优化网点布局结构。同时,大力推进金融服务网络的全覆盖和生态旅游业消费支付的电子化,完善电子支付渠道,加强对电话银行以及掌上银行等现代支付渠道的推广。通过打造安全高效的支付环境,简化游客支付流程,提高交易效率,将信贷及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共同推进生态旅游业的长远健康发展[10-11]。

3.5 落实产业配套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合力

加强生态旅游业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严格生态旅游项目的审核审批流程,加大对生态旅游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各项政策的真实效用。从宏观角度出发,健全生态旅游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完善财政补贴制度及税收制度,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建立科学完善的利益补偿制度,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中[12]。

政府可将扶贫开发、环境保护等专项资金集中起来,鼓励有实力的地方政府与民间资本加强合作,共同建立区域性的生态旅游项目发展基金以及旅游产业发展专项奖励基金,充分调动民间资本,提高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投资企业等参与生态旅游投资的积极性,为生态旅游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提供支持[13]。

各大金融机构应该贯彻落实生态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对生态旅游业发展提出的要求,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与保障。结合当地环境特色、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对当地的资源进行整合,尤其对其结构与发展方向进行统筹管理。结合不同区域的利率政策、再贴现政策以及货币政策等,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出台针对性的激励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生态旅游业的信贷额度,为生态旅游业的升级转型提供支持[14]。

3.6 加强多方协调联动,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第一,搭建多方合作交流平台。政府各部门要重点加大对旅游市场的支持力度,为旅游市场打造合适的旅游形象,做好旅游产品的包装与宣传,加快生态旅游产业向周边辐射的速度。通过开展项目招标会等方式引进民间资本及外资,满足生态旅游发展的融资需求,实现资金的合理流动。第二,加强多方协调联动。加强政府各部门在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开发、产品设计等方面的沟通及合作,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协调联动机制,共同推进生态旅游项目顺利实施,为整个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及资金支持。第三,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各大金融机构应该遵循绿色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区域间的合作交流机制,创新合作交流新方式,提高合作交流水平,形成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突破资金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实现资金在整个金融市场上的流通,实施有效的资源配置。第四,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生态旅游业与文化、体育以及养老行业的深化合作,形成多元化的生态旅游产业链,实现生态旅游业的升级转型,提高生态旅游业服务质量,打造全新的生态旅游格局[15-16]。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旅游业金融机构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新疆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贡献实证分析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