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地区紫色山药种植产业探索实践
2021-12-15宗爱春
□宗爱春
(巨野县永丰街道办事处 山东 菏泽 274900)
山药块茎垂直生长,可以长到1~1.2 m,一般种植在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疏松的地方。山东省巨野县董官屯镇山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引种紫色山药进行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探索,采用浅生槽种植模式,变深栽为浅植,种植出了“横着长”的紫色山药。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肥料成本,而且山药光滑美观,产量高,卖相好。2020 年,合作社种植约5.33 hm2的紫色山药,平均产量约为2 000 kg/667 m2,按市场价16~20 元/kg 计算,效益为3 万~4 万元/667 m2,走出了一条特色种植致富路。
1 品种选择
巨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属半湿润温带季风气候,土层深厚,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气候特点是年均气温较高,夏季炎热,无霜期较长,年平均降水量为600~800 mm,≥0 ℃的积温超过5 000 ℃,≥10 ℃的积温为4 400~4 600 ℃,无霜期200~210 d,春、初夏偏旱,秋季较少旱涝,得天独厚的生态气候条件比较适合紫色山药的种植。
山药的品种繁多,在我国种植区域广泛,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较高,深受广大种植户的喜爱。近几年,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的消费增加,紫色山药在市场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量逐年提高。山东省巨野县董官屯镇丰裕农民种植合作社引种的紫色山药名叫紫玉淮山,也称“紫人参”,引自江西省。山药表皮呈紫色,肉质紫红色,晶莹剔透,有一种玉般的质感,口感软糯,花青素含量较高,富含淀粉、多糖、蛋白质、皂甙、淀粉酶、胆碱、氨基酸、维生素、钙、铁、锌等20 多种营养素。紫色山药还被称为“紫淮山”。据《本草纲目》记载,紫色山药作为一种药山药,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经常食用不仅可以提高人体的抵抗力,降低血压、血糖、抗衰益寿等,还有益于提高脾、肺、肾功能,是很好的食补材料,被人们称作“蔬菜之王”,属于养生珍品。紫色山药还具有减轻肝功能障碍、减少紫外线辐射等功能,是功能性保健食品。紫色山药淀粉和黏蛋白的含量比普通山药高,适宜食用、药用和加工,深受消费者欢迎。
2 管理要点
2.1 地块选择
紫色山药根系不是特别发达,多分布在土壤浅层吸收水分和养分,对土壤的要求不高,适应性强,可在沙性土壤和黏性土壤中生长。紫色山药块茎“横着”生长,因此种植地块宜选在地势高、土层深厚、透气性好、土质肥沃、易排水、光线充足的地方,这是确保山药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实践证明,紫色山药比较适宜在沙性土壤中种植,因为沙性土壤透气性好,生产的山药光滑美观,卖相好,价格更高[1]。
2.2 肥水管理
土壤的肥沃程度是保证山药质量和产量的前提。紫色山药喜温暖、湿润,耐肥力较强,种植之前要平整土地,施足底肥,以保障生长期间有充足养分。这种“横着长”的山药不用深耕,可采用旋耕的方式,深度为15~20 cm 即可。旋耕前施复合肥150 kg/667 m2、腐熟农家肥1 000 kg/667 m2拌匀。为预防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可喷洒40%的辛硫磷或用50%的辛硫磷乳油100~150 g/667 m2拌饵料4~5 kg 均匀撒于地面,对土壤进行消毒,耕翻后晾晒一段时间。为保证紫色山药有充足的养分,生长期间用冲施方式追肥3 次。第1 次在6 月,山药甩蔓发棵时,冲施硫酸钾肥40~50 kg/667 m2;第2 次在7 月底8 月初,山药块茎长20~30 cm 时,冲施硫酸钾肥40~50 kg/667 m2;第3 次在收获前15~20 d 左右,可以冲施硫酸钾肥40~50 kg/667 m2,利于块茎膨大。追肥时一定要掌控好量和浓度,避免肥料过多发生肥害。
紫色山药是以块茎为主的农作物,充足的水分是保证紫色山药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紫色山药整个生长期都要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块茎进入膨胀期时,需要的水分比较多,要保持土壤湿度,有利于块茎膨大生长。在紫色山药收获前15 d,土壤不能太湿,要避免浇水,以便采挖和山药块茎储运。需要注意的是,紫色山药虽喜湿但不耐湿,雨季积水时要及时排水,否则容易引起块茎腐烂,影响其生长,同时还会产生病害;天气干旱时,土壤过于干燥,要及时补充水分。
2.3 适时种植
实践证明,鲁西南地区在清明前后气温回升,当地温不低于15 ℃时即可播种。栽种前一定要保证土壤底墒充足,栽种后不再浇水,以促进山药根系生长发育。播种前,挑选色泽鲜艳、顶芽饱满、块茎粗壮、无病虫害、无腐烂的山药作为种薯,先将表面的泥土清理干净,切成长4~5 cm 的均匀块状,每个薯块都要带顶芽。切之前,使用的刀具要进行消毒,避免将刀具的细菌传染给山药种薯。切好的山药块茎要进行消毒处理,先用杀菌剂,如甲基托布津液、多菌灵或百菌清等浸泡5~10 min,晾干后再用干剂,如石灰粉或草木灰进行二次消毒处理并晾晒,待切面愈合后即可播种。经过摸索实践,丰裕农民种植合作社采用“浅生槽种植模式”,具体方法如下。在平整好的田地里开挖一个约25 cm 的垄沟,放入一个特制的U 型塑料浅生种植槽,种植槽长约1 m、宽5~6 cm、高3~4 cm,将稻壳或松软的有机物铺在槽内,在顶端预留放置山药种薯的空位。将浅生槽竖着平放在10°~15°的斜坡上,然后将山药种薯放入预留的空位里,撒上5 cm 的土层,最后在表面铺上一层地膜埋土压实,以保墒保湿,确保尽早出苗。山药种薯的生长具有向地性,所以要将浅生槽放在小斜坡上,这样种薯就能顺着管槽定向生长,也就能让紫色山药“横着长”。
播种时要控制好各植株之间的距离,确保合理密植,一般行距大约为1.6 m,株距控制在20 cm 左右,种植2 200~2 500 株/667 m2,为山药留出足够的生长空间。用这种方法种植出的紫色山药受到的压力较小,有利于山药横向膨胀生长且又大又直、表面光滑、产量较高。此外,因为表面只有一层薄土覆盖,加上鲁西南地区秋季昼夜温差大,利于山药积累养分,其营养含量更丰富。相比传统种植法,浅生种植采挖时不易挖断,既提高了山药的卖相,又减少了采挖山药时的损失,还能节省更多的人工成本。
2.4 搭架引蔓
紫色山药的藤茎生长迅速且具有蔓性,若任其自然生长,不利于通风透光和产量的提高,因此要适时搭架引蔓,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具体办法如下。栽种山药后,待苗长至20~30 cm 时,即可适时搭架。选用不小于2.5 m 长的竹竿(也可适当增加搭架高度,增加受光面积,加强茎蔓间的通风),隔4~5 m 搭一个坚固的“人”字架,在人字架之间用直径适宜的铁丝连接,然后在铁丝上覆盖定制的尼龙网,便于山药茎蔓顺着网架向上缠绕生长。需要注意的是,搭建网架的技术要求较高,一旦尼龙网架松紧度不合适,刮风时会导致网架来回摆动,摆动幅度大会将山药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连接处扯断或造成损伤,影响山药生长。
另外,山药生长期间要采用人工方式将藤蔓分布均匀,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植株中下部叶片的光合作用,降低架内的湿度和减少病害,从而提高山药产量,增加产出效益。
2.5 其他管理措施
一是山药栽种出苗后,要挑选强壮主芽保留1~2 个,去除其他多余芽苗,以减少养分损失。二是山药生长期间,当藤蔓生长旺盛,影响通风透光时,要及时控制藤蔓疯长。为保障山药质量和实现绿色无公害种植,不宜采用药物控制,可采用人工方式掐尖、剪除茎部侧枝或摘去主茎和侧枝顶部以控制藤蔓生长速度,增强群体的透气性和光照度。人工掐尖应根据山药藤蔓生长情况开展3~4 次。三是立秋后,山药进入薯块形成和膨大的关键期,1 个月即可长到70~80 cm,期间一定要加强肥水和病虫害管理。对于草害严重的地块,要在晴天及时进行人工除草,并适当培土。
2.6 病虫害预防
紫色山药的抗病虫害能力强,病虫害防治应本着“预防为主、防治为辅”原则,尽量做到“早防、早治”。炭疽病、枯萎病一般发生在8 月底至9 月初,要重点做好防治工作。枯萎病可用托布津或多菌灵800 倍液喷施或浇施于根部进行防治;炭疽病可用炭疽福美500 倍液喷施防治。虫害主要是棉铃虫(俗称小青虫)和小麦蚜虫,发生期主要在每年的麦收前后,大约为6 月份,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90%敌百虫或5%百树得1 000 倍液喷施预防。
3 收获储存
初霜之后(10 月下旬)天气转冷,山药块茎停止生长并开始休眠,低于0 ℃之前(10 月底前)要适时采挖收获,避免茎块腐烂变质。采收时小心轻放,尽量不要伤及块茎表皮,避免山药块茎折断。如果山药产量较大或市场行情不好,可在室内或利用冬暖大棚储存待售。储藏时,温度控制在5~18 ℃为宜,采用一层山药铺一层沙土的方式储存到春节销售,以便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相比传统的种植方法,采用“浅生槽种植模式”能够变深栽为浅植,让紫色山药“横着长”,且这种种植模式简单易学,易推广。现阶段,大力推广紫色山药种植产业不仅能够提高区域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同时也能大幅提高农业种植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是一条极具特色的种植产业路径。因此,不仅需要提高对紫色山药种植技术的重视程度,还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等措施,保证更多高质量的绿色农产品走向市场,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