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建议
2021-12-15丁金涛
□丁金涛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 合肥 230000)
目前,我国城市高速发展,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出现了大批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空置的田地和房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目的之一是将人口重新引流到农村,进而解决田地闲置问题,构建良好的乡村生态体系。
1 开展调查研究,借鉴先进经验
目前,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存在不少问题,影响着培训模式的扩大和发展,需要进行系统解决。有关调查主要针对当前新型职业农民的未来发展、培训结果、农民的满意度及如何克服培训中的难题进行深入讨论。
对山东省政府单位和社会机构所拥有的资源进行了分析,借鉴其他省份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的发展经验,与相关专家进行深入交谈,从而对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进行合理指导,进而作出正确的工作部署[1]。
2 培训环境以及培训主体对培训效果的影响
对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人员进行走访调查和谈话,调查内容包含基础情况,例如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情况、政策、市场活力、农民参与的积极性等方面。在此期间,共发放320 份问卷,收回297 份问卷,其中可作为研究依据的为268 件,有效率为90.24%,可按以下方式进行调查。
相关人员建立一个关系团队,包括从事指导工作的相关政府人员以及培训工作的讲师等服务人员,进而开展工作。
2.1 自身因素
一是年龄。从理论上来看,农民的年龄对其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具有不同的影响。年长者对新事物和新思想的接受能力不足,接受培训的可能性较小。而年龄越小的农民,对新事物的渴望与接受能力更强,能够接受政府策略和时代前沿思想,学习的主动性较强。
二是性别。性别对职业农民的培训意愿具有一定影响。一般认为,在经济欠发达的区(县),男性有更多的机会接受培训,男性的抗风险和抗压能力也高于女性,男性对信息的接受和处理优于女性,因此男性更有可能参与职业农民培训。
三是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对农民参加培训意愿的影响受到受教育时间和受教育质量的影响,受教育时间越长、质量越高,其接受职业培训的意愿就越高,即受教育程度与接受培训的概率呈现正相关。
四是个人现有财富。个人财富影响农民参加培训的可能性,根据调查结果可推测,农民参与新型职业培训与家庭现有财富相关联。现有的可支配财富越少,越希望学习农业生产技术和接受相关专家的指导,为其创造财富提供保障,增加农业收入。
五是家庭人口数。家庭人口数也是影响农民培训意愿的因素之一。家庭人口数越多,说明家庭规模越大,需要更多的经济收入支持每个家庭成员生活所需的支出[2-3]。
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参加培训的概率很大,希望提高家庭的收入状况,以改善现有的经济问题,减小经济压力。
2.2 培训管理变量因素
在培训制度方面,不同的制度及其表现形式也会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产生影响。
一是培训方式及其适用程度。不同的培训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培训方式便于农民接受,那么参加率就较高。具体的培训方式要与培训者的工作环境相结合,不可脱离实际,例如在郊区开设的培训机构要与农民的生活密切接触,在田地里进行试验和演讲,让农民亲眼见证培训效果。
二是农民对培训机构和主讲师的认可度。农民越认可培训机构和主讲师,参加培训的概率就越大,且若有其他相关培训,农民也会参与其中;对主讲师的满意度与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呈正相关,即越认可主讲师,参与概率高,如果不认可主讲师,农民会在课程中产生抵触情绪,缺乏主动性;农民在培训中对某些知识点和操作技巧产生兴趣且能应用于实际操作之中,会提高对此次培训的认可度,今后参加培训的可能性就越高。课时的长短也会影响农民参与的意愿,调查走访的数据显示,培训课时越长,会耗费更多的培训时间,可能影响农民日常的农业生产,参加培训的概率呈现降低趋势;如果培训课时较少,农民参加培训的概率则呈上升趋势,因此培训课时长短对农民参加培训的概率有负向作用。
三是开设课程地点的选择。培训概率与课程地点的选择具有一定联系,农民参加培训的意愿受居住地与培训地点路程的影响。培训地点越远,会在无形之中增加培训的相关费用,农民参加课程培训的意愿呈现降低趋势,所以农民参与培训的概率与课程开设地的距离呈现负相关。
四是了解培训机构的方式。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可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的宣传方式各有差异。随着科技进步,宣传方式趋于网络化,但农民通常会选择同乡参加过或者有同乡一同参加的机构进行培训,这些培训且机构多为线下宣传的培训机构,因为多数农民表示担心遇到网络诈骗。面对社会中的培训机构,农民对由政府相关部门举办或者受政府监督的机构具有较高的信任度,选择受政府监督的机构的概率较大。更多农民希望培训课程能够解决当前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问题以及提供技术上的帮助,若问题得到解决,农民参加培训的概率会增大[4]。
2.3 培训效果
通过分析我国中北部297 户农业人口家庭的调研数据得出相关结论,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我国中北部农民对培训内容、时间、方式、地点、培训机构、培训人员等方面的需求发现,新型农民有参加培训的意愿,对与创造财富相关的技术、方法有很大的学习意愿,自身学习能力也与意愿产生了一定关联。具体结论如下:男性参加培训的概率高于女性,并且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高于女性;现有文化程度对农民的培训效果产生影响,即文化程度越高,培训效果越好,反之亦然;农民的培训意愿与家庭成员数量有一定关系,虽然劳动人数的多少会对培训产生影响但不显著,是非重要因素;培训时间的长短与培训意愿成反比,但与培训效果成正比;培训导师的素质及其培训方式会对培训意愿及其效果产生影响,培训地点的选择也会对培训产生重要影响。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需要有长远的目光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这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来说非常重要。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过程中,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可持续、可循环、利于农民群众的工作,让相关的培训方案发挥应有的作用。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督,不断提升培训机构质量,让培训机构为民服务。
3 建议
3.1 以政府引导为主,整合社会培训力量以及各培训机构资源
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引导社会资源集中,大力提倡新型农民培训,集中力量办大事。社会相关培训机构要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减少无效的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可持续、可循环的新型农民培训模式。走访、调查结果和数据研究表明,政府应发布更多积极政策来鼓励相关培训机构建设以及大力发挥统筹和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当地的技术资源,鼓励当地高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当地龙头企业的力量,带动当地农业生产。加快建立制度保障,总结现有经验科学合理配置培训资源,实施具有时代性和适应性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3.2 充分准备,提升培训效果
立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根本,创造更加符合广大农民的诉求,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当地企业广泛参与、农业专家指导的新模式,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覆盖范围更广、课程内容更丰富,实现线上线下双互动的培训效果。
3.3 多措并举,做好持续培训
仅依靠培训课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在实际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所以要做好培训后的强化工作。持续跟进农业生产,解决农业生产问题,才能获得农民的认可。可以在线上解决问题,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的便捷性,利用各大社交媒介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4 结束语
贯彻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现有的培训机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开展革命性的变革,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予以大力宣传和保护,增加农副产品销售量,加大农产品的商业竞争力,从而对整体的农业发展提供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