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土地保障功能以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探讨

2021-12-15李思思

黑龙江粮食 2021年2期
关键词: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社会保障

□ 李思思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从土地问题上来讲,我国与其他东亚国家有明显差异。中国农村的土地是农民生活保障和农业生产的关键基础,它也是农业生产中最为关键的生产资料,作为生产要素存在的土地,又是农村居民的生活保障,也就是说,农民没有就业机会和其他收入的情况下,再加上社会保障体系有缺陷时,他们就会对土地所提供的生活生产资料极为依赖,这也是农村人口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和抵御社会风险的重要手段[1]。以下主要围绕着农村土地社会保障现状展开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一、农村土地社会保障现状研究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缺陷

我国政府根据宪法建立了许多社会保障制度,比如社会补贴、社会救济、劳动保险、困难补助等。在集体化时代还构建了合作医疗社、敬老院等社会保障组织。但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民对土地有了使用权、承包权和经营权,这也让土地成为了农民获得社会生活基本保障的关键方式,同时也让政府不再承担农民的社会保障责任。这一体制的实施,使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显著的效益,但这也让社会保障问题在农民收入增长的条件下被掩盖了,随着时间推移,农民收入增长陷入僵局,我国目前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这也让农村社会保障的弊端凸显出来[2]。

(二)农村土地保障存在问题

首先,土地保障功能逐渐弱化,农民和土地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张,我国农民人均占有的耕地数量越来越少。据调查,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的63.9%,农村人口每年增长,但是耕地数量却在逐年递减,因此造成了人地紧张的局面,其结果直接造成土地所承担的社会保障功能上升而生产资料的功能下降,再加上农业生产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偏低,使得农业生产只能作为最基础的保障手段,部分农户并不从事农业活动,因此其持有的土地经常粗放经营或直接撂荒,再加上当前城镇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部分农民已经失去了土地的永久使用权,也就导致农民没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其次,耕地的质量逐年下降,当前农药、化肥的品种数量越来越多,许多农民并不了解农药、化肥的正确使用方法,导致使用农药、化肥时造成不合理的使用现象,让土地受到严重污染肥力下降或重金属超标[3]。

(三)农村土地保障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步伐缓慢,使得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长期落后不前,而将社保体系的建设重点放在城市,这也是造成农村和城市保障差距变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城市的社会保障资源占比过高,而农村保障资源只是最低层次的。从数据显示来看,城镇居民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30%,但是其占有的社会保障资金却占总保障资金的89%。另外,土地具有社会保障功能也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因,由于农村土地具有保障功能,因此农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有所降低,这也导致了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参保率不高,所以也阻碍了农村社保体制的建立健全。

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一)构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原则

我国农村社保制度的建立健全,要根据农村的真实情况为其提供保障,农民基本生活为出发点,健全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水准,在建立完善农村社保制度时,应该抓住以分阶段、分项目、分重点、分地区的总体性原则来依次进行[4]。

(二)保障资金充足,运作顺畅

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时,确保制度运行的重点在于资金,这也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最大阻力,农村社保基金主要来自社会筹款、个人缴纳、集体补助、财政扶持等。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和政策上的变化,农村社保事业的筹资渠道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致使农村社保基金欠缺无法可持续发展,进而制约了农村社保制度的实施。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财政投入的力度和财政的能力还无法真正承担起整个社会的保障体系建设与完善,所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执行操作要向多元化发展,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来筹措农村社保障的资金[5]。第一,要加大对社会保障支出的财政支持,并将投入的重点放在农村。保障农村的社保制度建设跟上时代发展,进而拉近城乡之间的差距;第二,还可以利用国债的收入、国有企业资产的收入以及上市公司减持的部分变为国家财政的收入,然后将其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资金支持;第三,国家也要积极采取措施出台政策,将目前征地制度中政府所获得的高额土地差用于农民的社会保障基金建设工作中。

(三)建立健全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

为了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准,要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的生活保障制度,这也是我国国民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因此,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该保障所有的农村居民,无论是出于残疾、灾祸、疾病、幼孤等什么原因而造成的家庭生活困难的人,都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以保障生活收入水平低于最低标准的贫困者,同时还要根据我国各地区的发展状况制定保障体系,确保各地实施的保障水平不会过高也不会过低。在实际开展过程中,社会保障方式要包括货币保障和食物保障,双管齐下,保障资金可来源县级、乡级和村级三个级别,随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农民依靠土地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的依赖性会逐渐下降,同时就会让农村土地所具有的社会保障功能得到削减。其次,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巨大变化,而合作医疗也逐渐走向衰落,部分农村居民没有了医疗保障,这也是使得农民不愿意离开土地,甚至十分依赖土地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所以想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村土地流转,就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消除农民顾虑。目前对农民和其家庭造成巨大灾害的主要来自于重大疾病,在一个农民家庭中,一旦某人患上了重大疾病,就会使整个家庭陷入贫困甚至负债,所以我国不少地区的农民存在因病致贫的现象,因此需要尽快建立健全新型的农村互助合作医疗制度,保障农村医疗实施,按照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农民收入情况等制定一个合理的缴费标准,以促进农民参保。此外,还要加大对农村患有重大疾病居民家庭的扶持,通过全体参保的方式,发挥互助精神,切实解决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6]。

(四)落实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巩固社会稳定

对我国社会发展来讲,有一个明显的历史问题就是部分农民逐渐失去土地,当前农业逐渐实现现代化发展,部分农民已经不再依赖土地务农,而是转投到其他行业工作,尤其是当前土地承包经营权大量流转,农村的流民潮越来越明显。一个国家有流民并不足为据,但是出现大量的无业游民则需要引起重视。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国家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导致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经营权而变成了城市居民[7]。目前,我国农村保障体系建设水准偏低且没有完全覆盖,制度体系也存在漏洞,而我国正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时期,许多农民失去了土地而成为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对于这部分农民来讲,其保障问题若不及时处理,只会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有严重影响。因此,要优先落实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措施。构建流民潮机制以促进社会稳定。比如,首先要鼓励主动出让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应将其承包经营权所得的一部分收入存入政府成立的某一个金融机构中,当这部分农民没有获得生活保障时,可将这部分储蓄作为临时的生活基金使用;其次,若该土地征用是商业性质的征用,可将其补偿金的一部分也存入政府的某一金融机构中,商业经营性质补偿金包括现金补偿和土地参股,这可以确保农民的收入具有稳定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遇到重重困难,且作为一个巨大的、关系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下足功夫,做好社会与实践的双重保障,以加快构建完善、有可实施性的农村社保制度,切实地保证广大农民的权益,进一步地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猜你喜欢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社会保障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农村土地如何突破“细碎化”?——“三农”干部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经营创新
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召开
强化债券市场逆周期调节 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山东省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
建立健全四项机制 发挥审议意见作用
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增长原因分析
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关系浅析
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