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两新融合”阐释现代农业经营的一部力作
——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新型职业农民“两新融合”机制研究》

2021-12-15宋华明

中国农业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高素质现代农业经营

我国农业发展正经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巨大变革,现代农业的突出标志是组织与个体的深入融合。现代农业从业者,从组织形态看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个体形态看就是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代表的高素质农民。当前实践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已经实现融合,其融合发展也符合各自内在需求和客观趋势,但仍存在诸多困境亟需寻找突破口。针对二者难以有机结合的现象,从现实和理论中进行洞悉和探索,并构建“两新”有机融合机制,对构建现代产业经营体系、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河北农业大学张亮教授团队完成的专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新型职业农民“两新融合”机制研究》,基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年的研究,对全国12个省6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地调研,27个省的新型职业农民调查问卷展开深入分析。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分析“两新融合”的影响因素;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四川崇州等4个典型案例进行行为和有效性对比分析;运用博弈和均衡分析个体和组织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融合理论的有效拓展,为解决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的“错位”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具有可适应性和可推广性,实现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目标。研究发现,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通过要素融合、市场化运作、优化配置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融合前提是消除土地制度的障碍,基础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必须建立政策支持机制,通过主体、农民和政府三方协作来不断突破边界与稳定边界。这对于未来现实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操作样板。其学术创新如下:

一是理论创新、重构框架。构建了全新的理论解释框架,从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合作原则遵循利润最大化、利益分配实行股权激励、权利制衡运用双方博弈、三方协作实现效率最大化等方面进行多维度分析。

二是视角创新、寻求突破。从内、外部两个视角构建“两新融合”机制。内部通过优化要素融合,市场化运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外部通过政府政策支持;最终突破内外边界即政府、主体、农民三方协作来实现“两新融合”。

三是观点创新、指导实践。首次提出“两新融合”的观点,基于利益联结机制的理论分析指出委托代理机制应用于合作社(或职业经理人)和普通农户之间,合作共赢型应用于龙头企业+职业农民培育,客户服务型应用于农业高科技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或家庭农场)更为有效。

高素质农民的最重要的载体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是高素质农民的优秀代表。该书为当前乡村人才振兴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各级政府培育高素质农民提出了新方向。同时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阶段下,“两新融合”为实现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探索了新路径。该书的出版是将农民问题与产业组织融合研究的集中呈现,是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结合,值得“三农”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研读和借鉴。

猜你喜欢

高素质现代农业经营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