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讨

2021-12-15庄森朱珠

中国农业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供给侧教育资源供给

庄森,朱珠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5)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思想引领是任务引领,是高校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坚守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政治担当[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极端重要的作用,理想信念和思想基础问题是高等教育当前与将来都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重大问题。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为其提供体量充足、质量过硬、形式多样、广泛关注的思想政治教育养分供给。各高校必须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总要求,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科研、师资、管理等综合优势与办学特色,从落实国家育人总要求、契合一流人才培养特征和满足学生群体个人发展与成长成才的需要等角度出发,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将“变”字贯穿始终,在改革中谋求有效的路径和方法。因此,切实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输出供给与学生群体发展需求的总体“平衡”,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环节。如何实现高校所“给”与大学生所“需”的科学衔接,我们认为,通过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对于更加有效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度与实效性,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特征

“供给侧”来源于19世纪初法国经济学家萨伊的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理论,即萨伊定理[3]。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针对新时期如何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成功的改革模式与经验对于进一步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进而扩大教育教学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给予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一)“供给侧”改革的内涵特征

在经济学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需求侧”主要是投资、消费和出口,“供给侧”则是指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与之相对应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需求侧”则是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阅读分析、领会思考与成长发展,“供给侧”具体指师资力量、课堂教学、课程建设、讲座报告、实践训练、平台载体、管理服务和体系格局与制度创新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前提下,以强源为基础、以创新为手段、以需求为导向,着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体输出的总量、质量和效率,进而不断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

(二)“供给侧”改革的结构特征

“供给侧”改革公式化表述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通过改革推动结构化调整,拓展供给资源、提高供给质量,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满意度、精准度和实效性。在宏观层面,体现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的特征,形成高校党委主导、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整体格局,具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特点,体现全局性特征。在中观层面,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与创新的过程特点,是对高校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师资、举措、平台的整合与创新,与对传统形式吸纳与创新方法嵌入的新过程,具有优质性的特征。在微观层面,体现为以学生为本,因地制宜尊重个体化、差异化的成长规律,具有匹配性的特征。通过宏观、中观与微观层面的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体系,丰富教育资源、畅通供给输出、保障供给质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与吸引力,切实夯实高校一流人才培养的思想根基。

(三)“供给侧”改革的体系特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自上而下、层层配合、逐级展开。第一,体现为目标的一致性,从国家层面,各高校要紧紧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高校层面,要聚焦到具有高校自身优势传承、底蕴与文化特征的一流人才培养需求。第二,体现为协同的一致性,高校各部门间既要分工又要配合,围绕共同目标,做到创新与制度协同、任务与举措协同、资源与力量协同,真正打好组合拳,发挥思政政治教育的集聚优势。第三,体现为供需匹配的一致性,要能从需求角度出发,深入师生一线群体,将调研分析与信息反馈及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结合学生个体与社会评价,把准问题、找准需要,科学、动态调整思想政治育人的方式方法,进而达成供需精准与匹配一致,提高从教育输出到学生领会的转化率与满意度。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在全球化及互联网的背景下,大学生对信息的获取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在这一背景下,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将面临教学内容相对单一、方式方法影响弱化、教育载体蚕食挤压严重等突出问题,从“供给侧”的视角来看,这些问题所体现的就是高校针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力不足,以及“供给”和“需求”的脱节。

(一)大格局尚未形成,教育资源的供给体系还不健全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但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单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或党务部门的职责,更是高校各个部门、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共同责任,要建立并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4]。

从当前大格局的建立情况来看,一方面,大格局意识基本达到高度共识,但大格局体系建设的路径尚不系统,缺少总揽高校全局的顶层设计和具体细化的有效办法;另一方面,高校各职能部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定位、职能尚不明确,育人作用的发挥受到制约,功能交叉、多头重复、资源浪费、举措模糊等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高校顶层层面着眼,从全员角度入手,加速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科学化、系统化的设计与建立,不断完善教育资源的供给体系,切实解决整体供给的作用力和协同力不足等关键问题。

(二)学生成长需求广泛,教育资源供给体量还显不足

高校供给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扎根大学生心灵的“养分”“土壤”,是其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基础。“供给”与“需求”不是简单的“平衡”和“划等号”,而是要具备全面、均衡、多样等“沃”的特质,并能够达到学生现实实际需求、未来发展需求、隐性可能需求和国家培养人才需求动态的、可持续性的供给平衡。

这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相对单一,仍然存在以思政课程为载体的供给为主,课程思政资源挖掘与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二是对学生成长需求把握不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低效供给,高效供给的比例亟需提高;三是对缺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研究,针对其成长需求的分析研判不够,供给资源的动态性、时效性和及时性还有待加强。因此,如何扩大教育资源的供给总量,提高有利于满足大学生成长实际需求有效供给的占比,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前提与基础条件。

(三)供给方式创新不够,教育资源供给质量有待提升

高校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供给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决定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引领是否坚强有力。当前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尚缺少深度分析与实践探索,创新性、科学性、引领性的特征不明显,在教育资源的供给方式与方法上,还存在整合不够、简单重复、小调小改、内容陈旧等现实问题,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供给质量。

同时,高校除思想政治教学与学生管理等直接参与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外,其他党务机构、职能单位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方法还显粗糙,缺少创新,教育资源供给的质量差异性显著。由此可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核心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全力提高教育资源输出的优质性,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进而增强大学生对于政治理论学习的兴趣和关注度。

(四)供给侧与需求侧彼此脱离,教育输出的精准度亟待加强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供给方”,其开展教育的实际效果如何,关键取决于大学生这一“需求方”的接受度、满意度和认可度。当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亲和力不够和针对性不强等现象,其产生的根源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供给方”与“需求方”二者联系的脱节,供给结构存在不匹配、不协调与不平衡的现实问题。

一方面,各高校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安排、开展形式、实践设计等环节除高等教育自身规定的统一要求之外,自选动作大致相同,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创新不够,“需求”导向作用发挥不充分,缺少针对大学生群体思想特征与实际需求的调研、论证、分析、研判与设计;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部门在联系大学生群体的紧密程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供给与大学生成长实际需求的不一致,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亟需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改变思想政治教育供需脱节、不对等、不匹配的现象。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建设路径

高校以推进“供给侧”改革为突破口,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水平,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高校要高度重视、全力推进,教师与学生也要形成共识、全员参与;不但要发挥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与专职思想政治教师的重要职能,还要利用好机关部处、管理部门和专业教师、党员干部、管理人员、标杆典型等的整体资源,实现全局联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要始终聚焦“供给”和“需求”这两个关键环节,从体系构建、教育输出、质量提升、需求对接和评价反馈等五个方面加以统筹推进,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大学生的心里,为一流人才培养立根筑魂。

(一)构建“五位一体”的大格局体系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建立与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相一致、与一流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即建立“学校党委—马克思主义学院—机关部门—学院—学生”五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构框架。

在高校党委层面,坚持把关定向,加强顶层设计,统筹“五位一体”各层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定位与职能划分,优化与完善大格局体系建设和制度体系建设,扶优扶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的向心力。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层面,要建设好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的主阵地,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求,不断深化内部改革,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和课程建设等具体举措,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力。在机关部处层面,要强化部门间的协同作用,深入挖掘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定位,明确任务、层层分解、逐步细化、责任到人,同时,加强部门间互动互补,高效联动,提高机关部门思想政治教育的贡献力和部门间的协同力。在学院层面,要立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不断增强自主创新力,有效开辟独具学院、学科、专业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在学生层面,要强化教育、注重引领、选塑典型,发挥朋辈榜样效应,不断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与鉴别力。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供给体系是一项基础保障工程,只有将高校内部各个供给层面的结构理顺了,把关键阻塞点打通了,才能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通畅,促使各个育人阵地更加协同高效地发挥育人作用,进而不断提高高校整体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输出能力。

(二)做好思政教育的“强源拓库”

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供给不是简单的“供给=需求”,一定程度上来说,供给必须远大于可见的需求,因为大学生的思想是无限的,关注点也是多样的和容易转变的。如何将立德树人始终贯穿于一流人才培养始终,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把握“思想引领”“现实需求”“未来发展”这三个关键重点,也就是既要能够满足国家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还要能契合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性、预期性与可能性需求。

在价值引领上,要守住高校人才培养之“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思政课,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教育重点上,要善用思想政治教育之“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思政“金课”,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将知识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三者有机结合,把思想引导和价值塑造有机灵活地融入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5]。在思政素材上,要激发教学资源之“新”,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校史校训、名人故事、校园人文等思政元素,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在教学载体上,要拓展教育群体之“广”,既要强化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用教育者的成长经历、社会阅历、人生体会、专业认知和知识理解去教育人;还要将高校广大的管理人员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游离者”“观望者”,转变为“参与者”“引领者”,用管理、服务、交流、行为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在教育内容上,要抓住实时需求之“变”,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通过加强对大学生成长需求的调研分析和科学研判,有针对性地、及时地更新补充教育资源供给。

做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库容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首要条件,只有不断拓展教育资源的输出源头,丰富输出内容,构建更加多样、更加完善供给的“生态体系”,提供适合广大学生成长需求的肥沃土壤,高校才能真正地筑牢一流人才培养的思想根基。

(三)始终聚焦“供给侧”的质量提升

高校要更好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把广大学生关注的、感兴趣的理论知识,用其喜欢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将传统与创新结合起来、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思政课堂贯通起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确保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输出,持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既要整合思想政治理论第一课堂已有授课经验,从传统方法上寻求新突破,又要丰富教学内容,增加理论背景、理论延伸、理论案例和心得体会等衍伸教学内容,拓展理论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创新教学方法,丰富编演舞台剧、情景演绎、学习沙龙等教学模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计等。第二,要贯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主阵地,打好思想政治教育组合拳,实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与网络教学“三位一体”的科学衔接,在课堂教学中,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在实践教学中验证理论成果,增强理性认知,在网络教学中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加深理论理解,提高学习效果,做到三个环节体系的一致性,教学内容的互补性,传授知识的递进性。第三,要将时事政治及时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时事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与关注度,站在时事的角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教育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事,进而从世界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大势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关键。

可以说,提升供给质量是确保占领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决定因素。因此,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要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供给要素,丰富教育内涵,创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进而始终保证供给资源的优质性。

(四)着力解决“供给侧”的精准度与契合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好不好,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供给的认可度与接受度是关键。要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式的“教”与“被教”的过程,推动教育形式由“教”向“导”的转化,实现教育对象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就必须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关心什么、思考什么、亟需什么,把握教育对象的群体和个体特征。在明确需求后,以“问题”为导向,切实提升教育资源“供给”的精准度,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完美契合。

一是要深入师生群体开展调研,在学生方面,以“需求”为导向,准确把握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特征与成长诉求;在教师方面,以“问题”为导向,及时找准制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症结,深刻剖析存在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方法路径。二是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差异性原则,这里所提出的尊重对象个体差异,并不是教育的内容和重点的转移改变,而是要找准特殊个体教育的切入点,从每个学生的兴趣点起始,由点带面、由浅入深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到学生的心里。三是要逐步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咨询机制,完善咨询体系,搭建咨询平台,实现专兼职思政教师、专业教师、教育管理服务人员与大学生的紧密互动,让学生真正尊重、接受、信服的教师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的来说,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将传统以“灌输”为主的教育形式,改变为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的交流互动,通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度与实效性,进而实现教育引领大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育人目标。

(五)进一步完善“多元化”质量评价机制

要精准有效地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科学系统的评价机制必不可少。目前,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硬性工作中,评价体系相对健全与完善,但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相对弹性的工作中,评价体系还显欠缺和不足,亟待加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应该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在内部评价方面,既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供给与教育对象需求是否吻合的评价体系,科学评判“供给”与“需求”的契合度,以评价促进问题整改,以实现供给平衡;又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体系下,各教育与职能部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输出供给能力与实际效果的评价机制,通过对比分析大格局体系中各个环节的育人效能,通过评价反馈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布局和调整,进而持续完善与优化大格局的体系建设,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输出力。在外部评价方面,要建立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评价体系,通过建立事业、企业等用人单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或者建立社会第三方评价体系,将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认可度、可适度或差异度,也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并应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这对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重点和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我们认为,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有效补充,可以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与“需求”整体的衔接更加紧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结构、要素结构以及供给主客体关系的改善与优化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结语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就是要培养一流的人才,就是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中心是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点是立足高校思想教育资源精准与高质量的供给输出,目的就是要真正做好深受大学生欢迎与认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围绕“供给侧”,以“问题”为导向,从“需求”视角出发,提出了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思路与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工程,还需要高校做好更深层次的顶层设计和更全面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深化并拓展其所涉及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以及行政管理等各个相关领域、环节、举措的思想政治教育效能,通过加强协同联动、注重专题研究、深挖思政资源、整合师资力量、创新教育方法,多措并举持续深化改革,全面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切实加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猜你喜欢

供给侧教育资源供给
物理教材中STSE教育资源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重视城乡教育资源调整 保护农民家庭发展希望
育见未来共创美好——2019未来学校行业年会暨教育资源交流会圆满落幕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