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均苯三甲酸对Eu(III)的吸附性能

2021-12-15汪妍林张亚萍3李劲超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等温甲酸吸附剂

汪妍林张亚萍 ,3李劲超

(1.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2. 西南科技大学生物质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四川绵阳 621010; 3.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绵阳 621010)

随着核工业的迅猛发展,含有大量镧系和锕系核素的放射性废水处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较长半衰期的铕(Eu(III))是放射性废水中最危险的污染物之一,迫切需要寻找性价比优异的方法将其从废水中去除[1]。目前,处理放射性废水的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化学沉积法[2]、离子交换法[3]和膜分离法[4]等,吸附法因具有成本低廉、效率高和材料来源广泛等优点[5]而被研究者们广泛关注。Zhao等[6]研究了经碱水蚀变的高庙子膨润土对Eu(III)的吸附性能。在较高的温度下,改性后的膨润土对Eu(III)的最大吸附量为41.67 mg·g-1。Wang等[7]制备了十二烷基磺酸钠改性的球形二氧化硅(SLS/SiO2)。在25 ℃下,SLS/SiO2对Eu(III)的吸附量为52.5 mg·g-1,其吸附机理为Eu(III)与SLS/SiO2表面的强络合作用。但是,这些吸附剂对Eu(III)的吸附量都偏低,且吸附时间较长。因此,亟待开发对放射性核素Eu(III)具有较高吸附量和较快吸附速率的吸附剂。

均苯三甲酸(BTC)含有丰富的羧基,且其能与金属离子进行螯合,因此常用于重金属离子的分离,但将其用于处理含Eu(III)废水的研究鲜见报道。基于此,以水热法将商用均苯三甲酸进行重结晶处理,制备具有吸附量高和吸附速率快的均苯三甲酸吸附剂,研究其对模拟放射性废水中Eu(III)的最佳吸附条件、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等。本研究旨在为含Eu(III)废水处理提供具有高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的新吸附剂。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六水硝酸铕(III)(分析纯,上海阿拉丁生化试剂公司);偶氮胂-III(分析纯,上海罗恩试剂公司);均苯三甲酸(分析纯,上海罗恩试剂公司);超纯水(电阻率为:18.25 MΩ·cm)。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UItra55,德国卡尔蔡司公司);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Nicolet-5700,美国尼高力仪器公司);X射线衍射仪(DMAX1400,日本理学公司);综合热分析仪(STA449C,德国耐驰仪器公司);紫外分光光度计(UV-1800PC,上海菁华科技仪器有限公司)。

1.2 均苯三甲酸重结晶

将0.58 g均苯三甲酸放入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并加入 25.00 mL超纯水。然后将聚四氟乙烯反应釜放入烘箱,在180 ℃ 下水热处理 24 h 即得到白色固体。将此白色固体用超纯水洗涤3次后,在80 ℃下真空干燥8 h,即得均苯三甲酸重结晶。

1.3 均苯三甲酸的吸附性能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经1.2节重结晶后的均苯三甲酸,加入到100.00 mL一定浓度的硝酸铕(III)溶液中,并考察料液比(单位体积硝酸铕(III)溶液均苯三甲酸用量,RS-L/g·L-1)、吸附时间和初始浓度对均苯三甲酸吸附Eu(III)性能的影响。利用偶氮胂-III作为指示剂,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附前后溶液中Eu(III)的浓度。所有实验均平行3次,误差不超过±5%。均苯三甲酸对Eu(III)的吸附量和去除率的计算如式(1)和式(2)所示[8]:

(1)

(2)

其中:m表示均苯三甲酸的质量(g);C0表示Eu(III)的初始浓度;Ce表示吸附平衡时Eu(III)的浓度(mg·L-1);V表示Eu(III)溶液的体积(L);qe为吸附平衡时Eu(III)的吸附量(mg·g-1);E表示吸附平衡时Eu(III)的去除率(%)。

1.4 材料表征

使用SEM-EDS表征吸附前后均苯三甲酸的形貌及元素变化。利用FT-IR,TG-DTA和XRD分析吸附前后均苯三甲酸结构的变化,从而推断其吸附机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料液比对Eu(III)吸附性能的影响

料液比对均苯三甲酸吸附Eu(III)性能的影响如图1所示。当Eu(III)的初始浓度为150 mg·L-1、吸附时间为240 min、温度为25 ℃ 时,随着均苯三甲酸用量的增加,Eu(III)的去除率逐渐增高。这是由于随着吸附剂用量的增加,吸附活性位点随之增多,在Eu(III)总量不变的情况下,Eu(III)的去除率增大。然而,当吸附剂活性位点过多(即均苯三甲酸的用量大于0.02 g)时,因溶液中Eu(III)含量已经固定,故过多的吸附剂用量对Eu(III)的去除率提升幅度不明显,导致Eu(III)的去除率增加缓慢直至几乎不变。此外,Eu(III)吸附量随吸附剂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这是由于过多的吸附剂用量使得部分吸附位点未达到吸附平衡,从而使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吸附量反而降低[9-10]。综上,均苯三甲酸与Eu(III)溶液的最佳料液比为0.2 g·L-1。

图1 料液比对Eu(III)吸附性能的影响Fig.1 Effect of solid-liquid ratio on the adsorption of Eu (III)

2.2 吸附时间对Eu(III)吸附性能的影响

吸附时间对均苯三甲酸吸附Eu(III)性能的影响如图2所示。在初始浓度为150 mg·L-1、料液比为0.2 g·L-1、温度为25 ℃ 下,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吸附剂对Eu(III)的吸附量和去除率均呈现先迅速增加、后缓慢增加、最后几乎不变的趋势。由图2可知,吸附达平衡仅需90 min,说明吸附速率较快,具有潜在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因此,均苯三甲酸吸附Eu(III)的最佳吸附时间为90 min,平衡吸附量为546 mg·g-1。

图2 吸附时间对Eu(III)吸附性能的影响Fig.2 Effect of adsorption time on the adsorption of Eu(III)

2.3 初始浓度对Eu(III)吸附性能的影响

初始浓度对均苯三甲酸吸附Eu(III)性能的影响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在料液比为0.2 g·L-1、吸附时间90 min、温度25 ℃ 下,随着Eu(III)初始浓度的增加,吸附剂对Eu(III)的吸附量呈现先增加、随后趋于平衡的趋势。去除率则随着Eu(III)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原因如下:(1)当Eu(III)初始浓度较低时,吸附剂表面的活性位点较多,易于吸附Eu(III);随着Eu(III)初始浓度的增加,吸附剂表面的活性位点逐渐饱和,吸附过程逐渐趋于平衡[11]。(2)随着Eu(III)初始浓度增加,溶液中Eu(III)变多,但是吸附剂的活性位点不变,故吸附剂吸附Eu(III)的总量不变,溶液中剩余的Eu(III)逐渐增多,所以吸附剂对Eu(III)的去除率逐渐降低。基于此,Eu(III)溶液的初始浓度为80 mg·L-1时去除效果最好。

图3 初始浓度对Eu(III)吸附性能的影响Fig.3 Effect of initial Eu(III) concentration on the adsorption of Eu(III)

2.4 动力学拟合

为了进一步研究均苯三甲酸吸附剂对Eu(III)的吸附行为,本文采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吸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线性表达式如式(3)和式(4)所示[12]:

ln(qe-qt)=lnqe-k1t

(3)

(4)

式中:qt(mg·g-1)表示t时刻均苯三甲酸对Eu(III)的吸附量;qe(mg·g-1)表示达到吸附平衡时均苯三甲酸对Eu(III)的吸附量;t(min)为吸附时间;k1(min-1)和k2(g·mg-1·min-1)分别为准一级和准二级模型的吸附速率常数。

图4的拟合结果所对应的动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准二级动力学的相关系数(R2=0.9993)大于准一级的相关系数(R2=0.9221),且准二级动力学的理论吸附量为625 mg·g-1,更加接近实际平衡吸附量546 mg·g-1。综上说明,均苯三甲酸吸附Eu(III)的吸附过程更加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该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13-14]。

图4 动力学模型拟合Fig.4 Fitting with kinetic model

表1 均苯三甲酸吸附Eu(III)的动力学参数Table 1 Kinetic parameters of Eu(III) adsorption onto BTC

2.5 内扩散模型拟合

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吸附的整体特征,但不能确定吸附过程中主要的速率控制步骤。因此,基于动力学数据,用式(5)所示的内扩散模型(Intra-particle diffusion model)分析均苯三甲酸对Eu(III)吸附的速率控制步骤。

qt=kidt1/2+c

(5)

式中:kid(mg·g-1·min-1/2)是内扩散速率常数,c(mg·g-1)为常数。

采用内扩散模型拟合得到的均苯三甲酸吸附Eu(III)的结果如图5所示。均苯三甲酸对Eu(III)的吸附过程分为3个步骤:第一段为外部转移步骤,Eu(III)从边界层转移到均苯三甲酸表面;第二段为内扩散步骤,Eu(III)从均苯三甲酸表面转移到内部活性位;第三段为平衡步骤,均苯三甲酸吸附Eu(III)达到平衡。从图5可以看出:qt与t1/2间的第一段拟合线为直线,但未经过原点,表明该吸附过程存在多个速率控制步骤,Eu(III)在均苯三甲酸表面和内部被吸附[15]。

2.6 热力学拟合

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研究

图5 内扩散模型拟合Fig.5 Fitting with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model

均苯三甲酸吸附Eu(III)的过程,其线性表达式如式(6)和式(7)所示[16]:

(6)

(7)

式中:qm(mg·g-1)表示Eu(III)的理论最大吸附量;qe(mg·g-1)为Eu(III)的平衡吸附量;Ce(mg·L-1)为Eu(III)在液相中的平衡浓度;KL(L·mg-1)代表与吸附自由能有关的Langmuir平衡常数,可说明吸附质与吸附剂的亲和力。KF(mg·g-1)代表Freundlich平衡常数,是吸附容量的近似指标。

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拟合结果及其对应的动力学参数分别如图6和表2所示。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的相关系数(R2=0.9991)高于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R2=0.7769),并且实际平衡吸附量(546 mg·g-1)更加接近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的理论吸附量(526 mg·g-1),说明该吸附过程更加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17]。因此,均苯三甲酸对Eu(III)的吸附过程是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18]。

图6 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拟合Fig.6 Fitting with Langmuir model and Freundlich model

表2 均苯三甲酸吸附Eu(III)的Freundlich和Langmuir参数Table 2 Freundlich and Langmuir parameters for Eu(III) adsorption onto BTC

2.7 吸附机理分析

2.7.1 SEM-EDS分析

均苯三甲酸吸附Eu(III)前后的SEM-EDS测试结果如图7所示。均苯三甲酸吸附Eu(III)之前为层状结构(如图7(a)所示),层与层之间堆积形成的空隙能有效地增加吸附剂与Eu(III)的接触面积,有利于Eu(III)吸附的进行。而在吸附Eu(III)后,均苯三甲酸则由层状结构变成了针状结构,这是因为Eu(III)与均苯三甲酸上的羧基配位形成了一种新配合物[19],该配合物也在2.7.2部分进行了结构表征。对比图7(c)和图7(d)可以发现:均苯三甲酸吸附Eu(III)后,除出现C,O元素峰外,还出现了明显的Eu元素峰。此外,吸附后的均苯三甲酸中的Eu原子含量为6.04%。以上结果说明Eu(III)被均苯三甲酸成功吸附[20]。

2.7.2 FT-IR和XRD分析

图7 均苯三甲酸吸附Eu(III)前后的SEM和EDS图像Fig.7 SEM and EDS images of the BTC before and after Eu(III) adsorption

图8 均苯三甲酸吸附Eu(III)前后的FT-IR,TG-DTA和XRD图谱Fig.8 FT-IR spectra, TG-DTA curves and XRD patterns of BTC before and after Eu(III) adsorption

3 结论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均苯三甲酸对Eu(III)的吸附性能,分析了均苯三甲酸对Eu(III)的吸附机理,得到如下结论:(1)在最佳条件下,均苯三甲酸对Eu(III)的最大吸附量为546 mg·g-1,该值已达到目前报道的对含Eu(III)废水吸附处理的较高水平。(2)均苯三甲酸对Eu(III)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过程存在多种速率控制步骤,Eu(III)在均苯三甲酸表面和内部被吸附。(3)均苯三甲酸对Eu(III)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均苯三甲酸对Eu(III)的吸附机理主要为螯合作用。

猜你喜欢

等温甲酸吸附剂
铜基改性吸附剂对磷化氢的吸附去除研究
球化退火等温时间对高碳H13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Zr-Mg改性吸附剂捕集热解气中CO2的实验研究
高炉喷吹用兰炭与煤粉非等温/等温燃烧热分析动力学研究*
净水污泥柠檬酸钠改性焙烧制备陶粒吸附剂及其对废水中氨氮吸附性能的研究
原料药中残留甲酸的检测方法
低温贝氏体转变对渗碳纳米贝氏体轴承钢表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ZIF—8派生含氮多孔碳作为吸附剂固相萃取茶叶样品中6种痕量金属离子
藏毯羊毛红花染色的研究
毛坯二次等温正火对渗碳淬火金相组织和硬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