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库工具AntConc 的《面纱》研究

2021-12-15

现代交际 2021年19期
关键词:面纱毛姆语料库

张 萌

(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6)

语料库语言学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语料库分析在学术研究中应用得十分普遍,涵盖语言习得、翻译研究、语法研究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语料库方法用于文学作品研究,丰富了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主要的研究思路是用语料库软件从词汇、短语及句子层面对语篇进行量化描写,进而研究作品的文体特征,包括语言特点和作家风格等。[1]还有的研究是通过检索词汇频率、搭配和分布等信息,结合定性分析,来探讨作品主题、叙事特点、情节发展及人物塑造等。[2]简而言之,语料库的定量方法为文学作品研究提供了客观数据,用直观的数据展现作品相关信息,避免了完全依赖定性解读的主观性。

一、《面纱》的相关研究

《面纱》是英国作家毛姆于1925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20世纪初的中国为背景,讲述一个出轨女性思想觉醒与自我救赎、最终建立起独立人格和理想的故事。《面纱》的相关研究很多,在CNKI中检索发现,仅标题有《面纱》字样的论文就有上百篇。这些论文研究角度各不相同,有从精神分析角度解读女主人公的觉醒之路的,有从叙事学角度对比《面纱》及其电影改编的,有依据波伏娃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理论解读作品主题的,有运用萨义德东方主义理论分析小说所体现的东方主义思想的,等等。综合来看,《面纱》的现有研究局限于文学批评理论分析,完全依赖定性分析,不可避免地过于主观。基于此,本文尝试用语料库方法分析《面纱》,借助语料库分析软件AntConc,定量描写和定性分析结合,解读《面纱》的叙事特点、人物分布、写作艺术和主题思想等,验证语料库用于文学作品研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研究设计

本文使用语料库分析软件AntConc3.3.0分析毛姆小说《面纱》的英文文本。自建语料库ThePaintedVeil是由《面纱》英文全文构成,总形符数为76253。参照语料库为Brown语料库(BrownCorpus),总形符数为1023243。Brown语料库由美国布朗大学于20世纪60年代创建,是第一个平衡语料库和机读语料库。本研究选择Brown语料库作为参照语料库有两个原因:其一,该语料库对研究者完全开放,便于研究;其二,Brown语料库内容来自1961年印刷的美国英语文本,全部为自然发生的(naturally-occurring)语料,采样涉及面广,包含15个领域的美国英语文本,有较好的代表性。

本研究使用的语料库分析功能有生成词表(wordlist)、语境共现(concordance)、索引定位(concordanceplot)、主题词表(keywordlist)和搭配词(collocates)。生成词表功能可以列出文本中出现的所有单词,并且统计出每个单词在文本中出现的次数,反映文本词频信息,尤其是对高频词的统计,能够基本反映文本的主要内容及语言特征。语境共现通过索引行提供检索词在语料库中的上下文语境。索引定位通过条形码将包含检索的索引行定位出来,可以反映检索词在文中的分布信息。主题词(keywords)是指出现频率显著高于参照语料库对应词的词汇。主题词区别于高频词,是从观察语料库与另一个较大的参照语料库的比较中获得的。分析文本中超常频率的词,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文本的主题特征,进而分析背后的写作意识。搭配是一种共现信息,搭配词能提供检索词的语法和语义信息。

三、检索结果及分析

1.生成词表和语境共现分析叙事特点

利用生成词表功能(word list)对自建语料库ThePaintedVeil进行高频词排序,作者发现频次最高的代词为her,出现次数为1583,说明本文的主要人物为女性,是围绕女性角色展开的。人称代词 she的频次为1332,I的频次为1008,you出现了979次,he出现次数为896;she的频次最高,这表明小说是以第三人称叙述的。生成词表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人名是Kitty,出现了423次,说明故事是围绕着女主角Kitty展开的。在《面纱》中,毛姆采用了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只叙述Kitty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申丹指出,“采用人物眼光聚焦的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述”,满足了展示人物自我和追求逼真性的需求。热拉尔·热奈特[3]将叙述者观察人物的方式分为三类:零聚焦、外聚焦和内聚焦。内聚焦可以理解为叙述者=人物,叙述者借助人物视角,叙述人物的体验。[4]在小说中,毛姆运用内聚焦来叙述Kitty的心理活动,深入其内心世界,展示其思想蜕变的历程,使人物更逼真。

除了Kitty,生成词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人名还有Walter,Waddington和Charlie,频次分别为157、104、81。通过concordance观察包含这几个人名的句子,发现这几个人名都是男性人物的,说明这三位男性人物在故事中有着重要地位,与女主角kitty有重要关系。然而这三位男性人物与女主角Kitty有怎样的关系,他们在故事情节中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还未可知,需要进一步分析。

2.索引定位和语境共现分析人物关系

针对3.1中提出的问题,作者用索引定位功能(concordanceplot)查阅Kitty、Walter、Waddington和Charlie这几个主要人物的名字,得出每个人名在小说中的分布信息,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

图1 “Kitty”索引定位

图2 “Walter”索引定位

图3 “Waddington”索引定位

图4 “Charlie”索引定位

索引定位图显示Kitty在全文分布最为密集,这说明Kitty作为小说女主角占了主要篇幅,作品紧紧围绕着她的生活遭遇和思想变化展开。三位男性角色的分布各不相同。Walter在故事中的分布相对均匀,在故事后半部分逐渐稀疏。比较Kitty和Walter的索引定位结果,作者发现,Kitty和Walter的分布在故事中呈现出互斥性,在Kitty的分布最密集时,Walter的分布最稀疏,可以得出这两个人物之间存在着对立关系。结合语境共现发现Walter与Kitty是夫妻关系,Kitty对Walter没有感情,而钟情于Charlie,这验证了两人之间存在着很深的矛盾。并且Kitty十分信任、依赖Charlie,对Walter则冷漠、无视。可以得出,处在爱情中的Kitty是非常天真的,她厌恶沉默寡言、不善表达的丈夫Walter,沉浸在与Charlie的婚外情中难以自拔,并且天真地认为Charlie是真爱她的,愿意为她付出一切,进而对背叛Walter有恃无恐,丝毫没有愧疚之心。[5]

Charlie在故事前半段分布密集,中间稀疏,在结尾甚至完全消失,可以得出虽然 Kitty与Charlie是情人关系,然而关系十分不牢靠。结合故事中间部分Charlie的语境共现,Kitty评价Charlie为“a worthless creature”,对其人品表示鄙视,说明Kitty与Charlie的婚外情在故事前半部分被Walter发现,而 Charlie对这段感情毫不负责。Kitty看清了Charlie自私虚伪的真面目,明白了爱情不是花言巧语,逐渐接近人生的真相。

Waddington在故事前半部分并未出现,在故事中间出现最密集,且密集程度与女主人公Kitty呈现一致性,可知女主人公Kitty是在故事中间与Waddington相识,且两人有着较亲密的关系。结合语境共现可以发现,在与Kitty的交谈中,Waddington给出对Charlie的侧面评价,指出其愚蠢虚荣的真实面目,使Kitty的认知发生转变。在与Waddington的交往中,Kitty逐渐发现自身的缺点,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可以分析出,Waddington对Kitty的觉醒起了很大的引导作用。

3.主题词表和搭配词分析写作艺术和主题思想

本文将Brown语料库作为参考语料库,与The Painted Veil语料库进行比较,提取出主题词列表,按照主题性由高到低的顺序,剔除虚词和代词,得出前20位主题词,包括Mother,Superior,little,eyes,Sister,know,think,smile,heart,love,thought,knew,looked,face,nuns,Hong,Kong,Chinese,want和cholera。

描写人物面部的词eyes、face、smile出现频率很高,分别为181条、128条和74条,反映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神态描写较多。根据检索对Walter的描写有“his eyes were filled with a painful anxiety”“his face bore a sullen look”“he forced his lips to smile”。这些面部表情和动作表达了人物压抑的情绪,折射出Walter被Kitty伤害后压抑的痛苦和愤恨。此外,描写人物眼部动作的“looked”出现了126次,与“eyes”一起反映出了人物的眼神交流,比如“he has had his eyes so long averted”和“suddenly he looked full at her”,描写了婚外情捅破后Walter与Kitty对峙时的眼神变化,折射出了人物心理的转变,Walter从一开始隐忍到后来反击,提出让Kitty跟他一起远赴疫区,将她置身于霍乱肆虐的中国小镇,来报复Kitty对他的背叛。

主题词中出现了许多表示思想意识的词,如thought、think、know、knew、want。利用搭配词功能对这些词进行检索,发现与thought和knew的搭配力最强的是代词she,与know、think和want搭配力最强的是I。由于小说是用一般过去时态叙述的,可以判断出I know、I think、I want这些成分主要在人物对话中出现,表明小说主要以对话表达人物的内心想法。而在对话之外,she thought、she knew这些结构是女主角Kitty内心活动的主要标志,例如“she thought of the future”“she knew that she had made a mistake”“she knew what love was now”和“she thought how woefully her self-confidence had been shattered”。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毛姆聚焦于Kitty的思想转变和心路历程来揭示女性自我觉醒和精神独立的主题。Kitty曾经沉沦在狂热的婚外情里,愿意为“爱”不顾一切。然而,在遭遇Charlie的背叛后,她知道了花言巧语并不是爱情。瘟疫之地湄潭府的生活使她发现精神独立和经济独立的重要,她意识到了自身的缺陷,开始为过往的愚昧无知、自私浅薄感到羞愧,最终完成了自身的成长和觉醒。[6]

从主题词中还可以得出一些有关小说的背景信息,Hong Kong出现了38条,Chinese出现了56条。毛姆根据自己1919—1920年游历中国的亲身经历创作了《面纱》,小说的背景为中国香港。在包含Chinese的词条中,描写中国现状与环境的有Chinese history、Chinese novels、Chinese beggar、Chinese dieofcholera、untidiness of a Chinese street,从中可以看出,毛姆塑造了双重中国形象;一是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优秀的文化典籍;二是中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家贫穷,遍地乞丐,环境肮脏不堪,医疗落后,霍乱肆虐。描写中国的短语有these Chinese、a Chinese woman、a Chinese scholar、Chinese solders、Chinese coolies、Chinese girls、Chinese cups,从中可以发现小说中的中国人物无名无姓,形象非常模糊,显示了西方人对于中国人冷漠、歧视的态度。

四、结语

本文通过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生成词表、语境共现、索引定位和主题词表功能,探索了毛姆小说《面纱》的英文文本,解读了小说叙事特点、人物关系、写作艺术和主题思想。语料库检索能为文学作品研究提供数据,为文学作品鉴赏提供了全新视角。

猜你喜欢

面纱毛姆语料库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揭开“河洛古国”的神秘面纱
口罩时尚
揭开藏北草原的神秘面纱
四百法郎买一个苹果
运用语料库辅助高中英语写作
丑角的原型
撩开“漂亮”证明的面纱
我的毛姆叔叔
生命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