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弹性发展模型的护理干预对脑垂体瘤病人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2021-12-14闫雯雯
闫雯雯
脑垂体瘤是由于垂体前后叶及上皮残存细胞病变所致的脑部疾病,神经内镜下脑垂体脑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脑垂体瘤常用的手术方式[1]。然而脑垂体瘤切除手术作为侵入性操作会引发病人焦虑、恐惧情绪,降低其治疗信心,加大了病人对疾病的不确定感,不利于病人的身心康复[2]。疾病不确定感是个体因对疾病认知不足而影响疾病判断能力,导致病人对疾病后果产生不良身心体验,从而引发病人负性情绪,降低其生活品质[3]。心理弹性归为积极心理学,通过尽可能地激发个体潜质,增强个体应对逆境的信心[4]。创伤后成长是指个体面对创伤事件时做出抗争后体验到的积极的、正性的心理变化[5]。研究指出,提高病人心理弹性将有助于个体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充分发挥内在品质,从而改善病人身心健康[6]。因此,本研究探讨基于心理弹性发展模型的护理干预对脑垂体瘤病人创伤后成长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接受治疗的92例脑垂体瘤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病人经头部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确诊;②年龄18~45岁;③病人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并发认知功能困难或精神类疾病;②并发心、肾、肝之类脏器异常;③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及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4例。观察组:男24例,女24例;年龄18~43(38.9±3.2)岁;病程5~25(16.25±3.12)个月;垂体瘤直径0.8~3.5(1.25±0.21)cm。对照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18~44(38.8±3.4)岁;病程5~26(16.32±3.28)个月;垂体瘤直径0.8~3.8(1.28±0.25)cm。两组病人均由同一组术者完成神经内镜下脑垂体脑切除手术。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①入院前评估临床症状,告知病人各项检查目的及意义,向病人讲解术前注意事项;②术后对病人进行饮食指导、心理指导、引流管护理指导、体位指导及日常生活指导。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心理弹性发展模型的护理干预。
1.2.2.1 成立心理弹性干预小组 小组由神经外科1名护士长、2名主管护师、3名专科责任护士、1名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资格证的心理治疗师组成,小组成员均接受过心理弹性发展模型相关知识培训,且经考核合格后入组。
1.2.2.2 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 病人办理好入院手续后由弹性干预小组成员与病人进行面对面访谈,访谈时鼓励病人说出内心诉求及感受。干预小组针对病人术前恐惧、焦虑情绪,指导病人通过交谈、聆听音乐或阅读等方式宣泄内心感受。通过语言诱导法引导病人回顾自己的优点及让自己感觉自豪的事情,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病人遇到问题后坦诚与家人交流,让家属帮助其共同解决问题,树立病人治疗信心。
1.2.2.3 多维度健康教育 术前由心理弹性小组根据病人病情对其实施多维度健康教育,包括深入病房与病人进行面对面脑垂体瘤健康宣教、向病人发放脑垂体瘤围术期健康指南、为病人播放脑垂体瘤手术操作相关视频,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对脑垂体手术的认识及自护能力。同时心理弹性小组通过情景模拟及小组讨论的方式进一步增强病人对于脑垂体手术的认知,进而增强其对疾病的认知,提高治疗信心。
1.2.2.4 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体系 术后第3天由心理弹性小组与主治医生共同查房,在查房时向病人讲解脑垂体瘤术后注意事项,同时鼓励病人家属参与到病人疾病管理中,让家属密切关注病人心理变化,给予病人情感支持,从而增强病人治疗信心。
1.2.2.5 微信随访 病人出院后由心理弹性干预小组通过微信随访的方式了解病人院外康复情况,通过微信软件向病人推送脑垂体瘤居家康复注意事项,鼓励病人及其家属定期上传病人居家康复相关视频。心理弹性干预小组通过微信软件加强与病人以及病人家人的沟通,激励病人积极对待疾病,降低其负性情绪。
1.3 评估方法 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应对方式、创伤后成长及生活质量。①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采用麦嘉轩等[7]研制的MUIS量表评估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此量表包括不明确性、复杂性、有关疾病信息缺乏和不可预测性4个维度,合计条目33个,各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计1~4分,总分为33~132分,得分越高表明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越高。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22,表明量表信效度良好。②中文版医学应对问卷(MCMQ)[8]:评估病人的应对方式,量表包括屈服(5个条目)、回避(7个条目)、面对(8个条目)3个维度,各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计1~4分,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13,表明量表信效度良好。③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9]:评估病人的创伤后成长,量表包括欣赏生活、人际关系、个人力量及新的可能性4个维度,合计条目19个,各条目赋值为0~5分,总分为0~95分,得分越高表明病人创伤后成长水平越高。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26,表明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④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估量表(WHOQOL-BREF)[10]:评估病人的生活质量,量表包括躯体症状(7个条目)、心理维度(7个条目)、人际交往(6个条目)、社会环境(6个条目)4个维度,合计条目26个,各条目赋值实行5级评分法,计1~5分,总分为26~130分,得分越高表明病人的生活质量越佳,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06,表明量表有着良好的信效度。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应对方式得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创伤后成长得分比较 单位:分
表4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3.1 基于心理弹性发展模型的护理干预对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疾病不确定感的产生与病人情感负担及压力产生有密切的关系,病人面对不熟悉的症状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当病人心理调节能力下降时会加重这种消极情绪,从而影响病人身心健康[11]。基于心理弹性发展模型的护理干预通过策略改变个体对危险因素的认知,增强了个体面对疾病时的信心,进而推动病人积极应对疾病[12]。此外,该模式充分调动了家属参与到病人的疾病管理中,让病人获取家人的支持,增强其治疗信心及心理适应性[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心理弹性基础上的发展模型可成功减轻脑垂体瘤病人疾病不确定感。考虑可能由于基于心理弹性发展模型的护理干预给予了病人一定的信息支持、社会支持、必要的心智觉知训练和压力管理,进而帮助病人强化了对疾病的科学认知,提高了其治疗信心,降低了病人对疾病的不确定感[14]。
3.2 基于心理弹性发展模型的护理干预对病人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相关报道显示,提升病人创伤后成长水平对于帮助病人正面看待疾病有益,能增强其治疗时的积极性与治疗信心,有益于促进病人身心康复[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创伤后成长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基于心理弹性发展模型的护理干预能促使病人创伤后成长。考虑可能由于基于心理弹性发展模型的护理干预通过渐进式的健康教育,为病人提供完善的院内及院外支持系统,提高了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增强了病人治疗信心,因此促进病人创伤后成长[16]。
3.3 基于心理弹性发展模型的护理干预对病人应对方式的影响 研究指出,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采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增强病人面对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改善预后[1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应对方式中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屈服与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心理弹性发展模型的护理干预能让病人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促进病人身心健康。考虑可能由于基于心理弹性发展模型的护理干预通过不断给予病人鼓励和支持,提高其治疗信心,降低负性情绪,进而帮助病人积极对待疾病[18]。
3.4 基于心理弹性发展模型的护理干预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心理弹性发展模型的护理干预能提升脑垂体瘤病人的生活质量。考虑可能由于心理弹性是身心健康的保护因素,个体心理水平越高,也有助于个人采用积极的行为缓冲应激事件对其心理产生的负性影响,促使个体成功调适,从而产生积极的改变,促进病人身心健康,提高病人生活质量[19-20]。
综上所述,基于心理弹性发展模型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脑垂体瘤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帮助病人积极对待疾病,推动病人实现创伤后成长,提升病人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