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治理的困境与路径分析

2021-12-14郑跃勇沈忠辉

山西农经 2021年17期
关键词:德治农村

□郑跃勇,沈忠辉

(中共衡山县委党校 湖南 衡阳 421300)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治理有效是基础[1]。当前,我国在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不再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尤其是我国2020 年实现了全面脱贫这一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乡村振兴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乡政村治”格局,造成乡村治理主体乏力、方式老旧,无法适应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需要。因而,破解乡村治理中难题,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成为当前乡村振兴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1 当前乡村治理面临的主要困境

1.1 农村社会结构性失衡

一是阶段性“空心化”与节日性回归潮并存。在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农业效益低下的双重影响下,城市发展机会多、生活条件好。大量年轻农村人口常年外出务工、经商,加上交通便利以及礼尚往来的人情社会特点,农村呈现出阶段性“空心化”与节日性回归潮并存的现象。二是“听得到”与“找不到”并存。年轻人在外,自己不说,家人不知,邻里不晓。“你不找他,他不找你;他要找你,加班加点;你要找他,爱理不理”成为乡里乡外人员联系的常态。尽管飞速发展的手机、网络方便人们联系,但这种联系“近在耳边”,实际“远在天边”。三是治理人才短缺与治理主体弱化并存。农村精英本就稀缺,加上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大学生群体缺乏毕业回乡就业创业的思想认识,乡村各类人才明显短缺。老人和妇女成为生产劳动的主要承担者,留守儿童缺乏正常健康的成长环境,家庭养老、夫妻分居、孩子教育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乡村的有效治理。

1.2 基层组织号召力偏弱

一是优秀带头人难找。自己想当村干部的,各方不一定认同;想让当村干部的,自己却积极性不高,“想的不行,行的不想”的两难境地突出。二是村两委班子能力不足。由于城镇化速度加快,年轻优秀人才外出较多,村两委干部整体素质较低且年龄较大,学习新管理方式、管理技能的能力不强,难以适应新形势下乡村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三是微腐败导致失信。截留资金、优亲厚友、“雁过拔毛”等农村小微权力腐败问题的影响恶劣,导致村两委失去公信力,群众对村干部不信任、不支持。

1.3 内部发展动力不足

一是认同不足。新一轮并村打破了原有村庄的界限,村民在磨合期内对新成立的行政村在心理、情感上难以马上认同,不愿意主动参与村内事务,慢慢形成了政府主体、农民客体的状况。二是资金不足。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依靠财政转移支付维持村级组织运转,缺乏支撑自我发展的经济“造血”功能。在修桥修路、通水通电还需村里资金配套的前提下,没有自我“造血”功能,只能走借款、筹款的道路。三是劳动力不足。青壮年常年在外,村里常住人口大量减少,参与修桥修路、通水通电等公共建设的劳动力明显不足。

1.4 民间诉求多元化凸显

一是公共服务诉求追求城乡公平。现如今农民的生活生产方式、思想价值观念逐步转变,例如有人质疑农村修桥修路为什么要农村人筹款,城里不但修路还修广场,为什么不需要城里人筹款。二是矛盾纠纷诉求发生内容转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民民主意识、维权意识大幅提高,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由以家庭和邻里矛盾为主逐渐转变为涉及宅基地、项目征地、林地收益等经济纠纷为主,经常出现村民选举纠纷、医疗纠纷等新型矛盾,呈现出多种矛盾相互渗透的复杂局面。三是个体利益诉求趋向“则闹则访”。一些群众与政府部门的矛盾纠纷,当事者会想方设法将责任向地方党委政府、部门单位靠,旁观者推波助澜,摸准了信访维稳政策底线,卡住了领导干部的“脖子、帽子”,“信上不信下、信闹不信理、信谣不信真、信网不信实、信访不信法”等现象不时显现。如何正确引导农民通过理性合法的方式保障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成为乡村治理难点[2]。

2 “五治融合”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2.1 政治引领,把稳乡村治理之舵

政治引领在乡村治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要切实把政治引领贯穿于乡村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一是坚定政治方向。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略,推动党员干部、广大群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上“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让人民群众真正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二是强化政治领导。探索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推动人、财、物向基层下移,以“头雁强”“雁阵齐”式的党支部动员组织、团结引领最广泛群众投身乡村治理新实践。三是夯实政治根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老百姓的难点、痛点作为着力点,让乡村治理现代化更加惠民、便民、安民。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标准,让群众真正成为参与者和评判者。四是涵养政治生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态有了根本好转,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以优良的政治生态引领社会生态,树立起新时代新风尚。

2.2 自治聚力,夯实乡村治理之基

一是完善自治制度。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村级议事协商制度,通过参与议事、参与相关事务管理、参与重大活动,调动村民议事、管事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善村规民约,以村民认定的规章制度约束好自己,形成良好乡风。二是建强自治组织。在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前提下,加强村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职能,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深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扶持发展城乡基层生活服务类、公益事业类、治保维稳类等社会组织。三是增强自治财力。继续因地制宜发展村集体经济,以持续强劲的自我造血功能,优化基础设施,美化村容村貌,提供文娱活动。四是激发自治活力。村民委员会承担了较多建设任务和中心工作等管理性事务,应对其管理权和村民自治权的边界进行明确规范,为其减负,增加活力。同时,可引入政府购买服务,把非基本公共服务交给有能力和实力的社会组织,让社会组织为乡村治理增添活力[3]。

2.3 法治保障,强化乡村治理之序

一是推进严格执法。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彻底把农村黑恶势力扫荡根除。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扎实做好涉众群体的稳定工作。二是坚持综合司法。加快完善乡村法律服务体系,抓好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和志愿点建设,探索建立流动驻村法官工作站,发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微法律顾问”的作用。三是推动全民守法。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和观念[4]。

2.4 德治教化,铸就乡村治理之魂

在乡村治理中融入德治,发挥德治教化的作用,为自治和法治提供情感支持和社会认同。一是优化村规民约。村规民约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合当地实际,融入农村生产生活,让村民用自己的价值规范进行自我约束。二是健全德治体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建设具有地方特色、彰显时代精神的德治体系。要建立完善道德讲堂、文化主题公园、农家书屋等阵地,发挥农村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作用,开展“结对子送文化”“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活动和文化志愿服务等,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生活。三是增强德治约束。提倡把尊老爱幼、扶残助残、和谐敦睦、诚实守信等纳入各类规则,引导群众明是非、辨善恶、守诚信、知荣辱。要加大对见利忘义、坑蒙拐骗、制假售假等行为的执法力度,让败德违法者付出高昂代价,发挥对全社会的警示教育作用。四是激发德治能量。鼓励见义勇为,完善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机制,弘扬正气、压制邪气、化解戾气。

2.5 智治支撑,插上乡村治理之翼

一是增强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变革正在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的重要力量,也为乡村治理提供了科学高效的新方法和新路径。二是统筹推进平台建设。乡村“智治”是乡村治理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一个渐进过程。考虑到平台建设、人才支持、系统维护等需要大量人力、财力,智治平台建设需要顶层进行统筹安排。三是提高基层干部应用能力。加大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县、乡两级要设置专人专岗负责村干部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工作。确定好培训内容,根据村干部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进行分类培训,确保村干部参训全覆盖。

3 结束语

乡村振兴事关人民福祉,是实现2035 年远景目标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面前,要继续丰富乡村治理主体类型,克服现存的治理困境,坚持党的领导,推进农村现代化程度,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德治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用“问道”之理 求“德治”之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荷叶礼赞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一部深度探讨德治问题的佳作
哪些游戏更有利于孩子智力发展等
从不等式证明的激活策略看数学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