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措施分析
2021-12-14吴晓东李启宇
□谭 令,吴晓东,李启宇
(四川轻化工大学经济学院 四川 自贡643000)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协调城乡发展
乡村振兴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政策的引导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目前,借助乡村振兴战略,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改善,农业运营管理方式得到高效提升,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使农村对外联系日益密切,这些都给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契机。
协调是城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观测指标,因此要不断引入资金和技术助力农业发展,降低农村资源浪费,利用资源优化、技术支持为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保驾护航,这样可以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有效缩小城乡差距。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提升农村劳动利用率,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投入到工业、服务业发展中,为我国工业化发展提供支持。同时,乡村在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城市专业人才到农村发展,推动了城乡之间要素的流动,实现农村和城市共赢。
1.2 提升农村整体经济水平
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我国农村区域发展将更加协调、高效,在此过程中农村与城市、农村与农村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渐缩小,整体水平具有一个大的跨度,这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出台并执行的目的所在。通过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城乡整体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推动我国整体发展水平得到不断进步[1]。
1.3 不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从当前农村发展来看,乡村振兴战略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理念不断变化,这就需要及时调整乡村发展战略,使其更加合理。在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科学技术的引入,使经济发展更有动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一些不符合标准的、落后的农村产业不断被淘汰,尽管短期内对农村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随产业结构升级而不断涌入,这对农村经济发展是长久获益的转变,是一项积极举措。在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实现对产业的升级和改造,吸引更多资本、技术和人才,并通过实地调研,总结出适合乡村发展的战略,从而推动乡村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 当前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完善的农村产业机构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从政策倾斜到资金扶持等方面,国家给予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以大力支持,在此过程中农村生产逐渐呈现出规模化的发展趋势,但在规模化发展过程中仍受小农经济的影响,阻碍了规模化发展的速度和步伐。
目前,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产品的附加值仍较低,因此获得的经济利润相对比较有限,同时个体经营是当前大多数农产品最常用的营销手段。从这些方面来看,在短期内很难实现农产品销售的规模化和系统化发展。此外,当前互联网销售快速兴起,直播带货迅速发展,这都为农产品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但由于缺乏完善的农村产业机构,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无法呈现规模化和集约化,农村产业机构的缺乏导致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缓慢[2]。
2.2 农村人力资源缺失
乡村振兴不仅要有国家和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还要有相应的农村经济人才推动,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要靠人才来拉动。目前,人力资源缺失、人才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虽然这一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地重视,但由于农村自然、经济等现实发展情况难以有效吸引人才。金融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等相关人才从事农村建设的十分有限,一方面农村很难引进人才,缺乏有效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内部很难有效地开展自主培养和建设,农村教育资源十分匮乏,不具备自主培养的能力,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缺乏动力支持。
2.3 农业生产要素流动受阻
农业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业人口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农村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要素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此背景下,凸显出当前农民在科学素质方面存在的不足。由于农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缺乏对先进技术、先进农业生产设备的了解,导致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中人力资本短缺。一些农村地区的资金和政策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生产信息和农业生产要素流动不畅通,使农业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一定的不平衡。
2.4 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业的支持,而农业发展又受限于机械化发展、现代化发展等因素。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处于小农发展阶段,农业机械化未得到有效普及,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农村经济发展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好,信息技术发达,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在一些中西部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严重与社会发展脱节,产业化水平低,现代化发展不足,导致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一定的不协调[3]。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
3.1 推进产业带动农业,完善农村产业机构
国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明确指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农业产业化,为此要切实发挥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带动作用,积极调整农业经济产业机构,构建完善的产业结构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规模化、现代化。依托完善的农业产业机构积极调动各类农业生产要素,不断推动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要想完善农村产业机构,首先,要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将其作为农村产业链的核心,加强信息化的应用,推动农业产业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全流程管控,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渠道的问题,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以点带面,激发农村、农民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农村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其次,要推动农产品深加工,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再次,积极推动规模化生产和加工,改变以往分散式小农经营模式,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4]。
3.2 推进科技发展,促进发展模式转型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积极推动各方面发展,使其成为推动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首先,要从资金层面予以支持,积极拓宽农村资金供给,避免农村经济发展因资金而受阻。其次,要在农村建设中不断加大人力资源投入,让人才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健康发展。要不断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利用率,积极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发展农村高等教育工作,为人才提供发展空间,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增添活力。再次,要加强科技投入,推动农业产业机械化、规模化,依托科学技术提升生产率,让科学技术真正成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3.3 建立健全生产要素流动机制,促进生产要素流通
对于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来说,加快推动生产要素的流动是推动协调发展的核心之一。东部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发展前沿,但必须认识到一些中西部偏远地区的交通和信息相对闭塞,农业生产过程中没有引入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也没有足够的专业人员为其提供指导,导致这些地区出现生产要素流通不畅等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了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就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为此,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推动生产效率的提升。要依托完善的生产要素流通结构体系,让各种生产要素能够实现自由流通,政府等相关部门要在此过程中起到推动作用,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推动生产要素流通[5]。
3.4 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坚持农业发展为根本,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当前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方面。为此,要大力发展农业,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部分地区农村经济水平较低,要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现代化改革,以此解决该问题。要认识到发达地区在区域上的优势,要发挥其辐射以及带动周边的重要作用。
对于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要积极借鉴和参考并给予政策支持,加强科技投入和资金投入,切实发挥农业资源优势,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从而有效促进农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4 结束语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经济支持,因此必须正视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从人才引进、促进生产、优化结构等方面推动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