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驼的饲养管理

2021-12-14宋彩霞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农业农村局山东青岛26620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1年8期
关键词:羊驼布鲁氏菌公羊

●程 尧 黄 静 郑 红 宋彩霞(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农业农村局 山东 青岛 266200)

1 养殖历史

羊驼(Vicugnapacos)属于哺乳纲(Mammalis)偶蹄目(Artiodactyla)骆驼科(Camelidae)美洲驼属(Lama),最早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地区,有“安第斯山脉走动的黄金”的美誉。当地原始牧民是最早的羊驼驯化者,在高海拔地区的恶劣环境下,形成了独特的安第斯山文化。15世纪至16世纪中叶,羊驼养殖达到鼎盛,总数超过2000万只。16世纪中叶以后,由于西班牙的入侵,90%的羊驼被掠杀驱逐,后在秘鲁等地得到规模繁衍。到20世纪70年代,秘鲁羊驼数量约为380万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许多国家开始了羊驼的引种和繁育工作,如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瑞士、新西兰等。各国相继成立了羊驼协会,制定引种、饲养、育种等标准[1]。到2009 年末,世界羊驼数量约为400万只[2]。

2002年,我国首次从澳大利亚引进羊驼,填补了羊驼在我国科学研究和生产领域的空白。随后山东、新疆等地陆续建立起羊驼良种繁育基地,我国羊驼养殖技术趋于成熟,养殖规模在亚洲地区位居前列[3]。目前,我国在羊驼生物学特性、饲养管理、科学繁育、毛色发生机制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在饲养管理方面,构建了羊驼标准化生产体系、疾病防控体系、饲料营养体系等;在科学繁育方面,制定了羊驼精液品质评价标准;在毛色形成分子机制研究方面,成果显著[1]。近年来,在我国新疆、山东、山西、内蒙古等地均建立了规模化羊驼养殖场,在新疆等高海拔、干旱贫瘠区域,羊驼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生存优势较明显,经济效益高,发展前景广阔。

2 生活习性

羊驼自然分布于海拔4500~4800 m的高原、丘陵、草原以及沼泽地带,耐寒、耐旱、耐贫瘠性均较强。羊驼为草食动物,反刍,食性杂,耐粗饲,干草及作物秸秆均食;羊驼采食多集中于白天,且不连续采食,日采食(包括寻找食物)时间为7~8 h,其余时段反刍、休息或活动。羊驼为群居性动物,性情温顺,喜静,爱清洁,常沙浴以清洁被毛,嗅觉和听觉较为灵敏。总体来讲,适合养殖,善与人亲近相处。公羊驼2~3岁龄可用于交配。母羊驼12月龄后达到性成熟,可排卵。妊娠期335~352 d,分娩多发生于清晨和中午,一般为单胎,产后18~20 d可再孕。

3 饲养管理要点

3.1 饲养环境

羊驼养殖场应设在商业区和居民点的下风处,远离污染区。选择地势较高、干燥、避风、光照充足的地方建造羊驼舍,可稍有坡度(不超过25°),利于排水。养殖场布局分羊驼舍、运动场等。羊驼舍有屋顶式、棚式、棚舍结合、暖棚式等几种类型,可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及实际需求进行选择。适宜的饲养密度:散放状态下,1~6月龄羔羊驼0.8~1.0 m2/只,6月龄以上的青年羊驼1.5~2.0 m2/只,成年羊驼3~4 m2/只,临产母羊驼4~5 m2/只。

3.2 成年公羊驼的饲养管理

公羊驼的粗饲料日投喂标准:青饲料2~3 kg/只,优质干草0.4~0.6 kg/只,多汁类饲料约0.5 kg/只。精料日投喂标准:0.3~0.5 kg/只。对配种期的种公羊驼,饲喂标准要适当提高,需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饲料。如粗饲料中可添加苜蓿干草、三叶草等,精饲料添加燕麦、大麦等,多汁饲料可添加胡萝卜、甜菜等,使种公羊驼在配种期保持中上等体况,性机能旺盛,精子多且品质好。

3.3 成年母羊驼的饲养管理

空怀期母羊驼的日粮标准基本与成年公羊驼相同。母羊驼一般12月龄、体重达到45~50 kg时进入初情期,在18~24月龄时适宜配种,一只母羊驼的繁育周期为13~15岁[1]。对于进入初配期的母羊驼,应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因管理不当造成不孕。母羊驼妊娠初期,营养需求较少,可维持空怀期日粮饲喂标准;妊娠4个月后,需提高营养水平。每只妊娠母羊驼每日精料补饲量为0.3~0.6 kg,青粗饲料自由采食。精料配比可参照:玉米50%、糠麸10%、油饼粕30%、高粱7%、石粉2%、食盐1%,补充优质牧草和胡萝卜等多汁饲料,每日还需添加维生素A 10 000 IU/kg。

母羊驼分娩后及哺乳期,身体处于恢复阶段,对各营养需求较大,此阶段要重视饲养管理。产羔后3 d内,对母羊驼只饲喂少量优质干草,4 d后可逐渐添加精饲料和多汁饲料。一般产后6~7 d,可恢复至日常水平,促进产后母羊驼恢复体况。哺乳后期逐渐减少多汁饲料和精料饲喂量。需要注意的是,哺乳期务必注意母羊驼的营养均衡,缺少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等会引起羔羊驼发育不良,导致发生下痢及佝偻病,也会影响母羊驼恢复健康。

3.4 羔羊驼的饲养管理

0~7日龄的羊驼为初生羊驼,6月龄内的羊驼均称为羔羊驼。由于初生羊驼的胃部发育不完全,3周龄内以羊乳为主,20日龄后可逐渐添加草料,消化功能日渐完善,4月龄基本可断乳。羔羊驼出生后,要尽快使其吃上初乳,或人工按摩,促其排出胎便。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对羔羊驼的抗病能力有极大帮助。可将羔羊驼与母羊驼放至隔离单间,方便哺乳及管理。健康的羔羊驼体形舒展,活泼好动,被毛顺而有光泽,粪便成形,叫声响亮。5~6月龄羔羊驼的日粮标准:精饲料200~250 g/只,青饲料0.5~0.6 kg/只,优质干草0.1~0.2 kg/只。

3.5 疾病防治

3.5.1 口蹄疫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病原是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 FMDV),该病毒可在牛、羊、猪及羊驼间相互传播。羊驼对口蹄疫病毒十分易感,传播渠道主要为呼吸道,被污染的饲料及饮水也可以传播。潜伏期48~72 h,初期于舌部出现水疱,后可遍布全身。病驼表现为发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流涎、跛行等,易引起妊娠母羊驼流产,羔羊驼急性夭折。口蹄疫病目前并无特异疗法,多采取预防措施,即每年定期对羊驼接种口蹄疫疫苗。一旦发现病情,立即进行隔离及扑杀,防止病情蔓延。

3.5.2 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 melltensis)引起的人兽共患性传染病,是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在家畜牛、羊、猪最为常见。多经消化道传播,使生殖系统受到侵害。羊驼对布鲁氏菌具有易感性,染病后会引起妊娠母羊驼流产。可提前接种疫苗,发病后使用抗生素(对广谱性抗生素均敏感)治疗。

3.5.3 痒螨病痒螨病是羊驼易患的一种寄生虫病。痒螨以雌虫在寄主皮肤伤口上产卵,1~3 d开始孵化。终生寄生在动物皮肤表面,当羊驼体况不佳、免疫力弱时容易感染。多在潮湿阴暗、通风不佳、卫生条件不好的舍饲中发生。染病羊驼皮肤出现红色或黄色黄豆粒大的小结节以及脓疱,瘙痒不止,出现鳞屑,后结痂,造成被害部位被毛脱落。可使用伊维菌素0.2 mg/kg皮下注射,成年羊驼约剂量为2 mL,羔羊驼剂量1 mL,隔7 d再注射一次。对患病部位进行剪毛,去除痂皮,涂抹敌百虫、硫磺等。

猜你喜欢

羊驼布鲁氏菌公羊
提高种公羊繁殖力的几项措施
简述羊布鲁氏菌病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羊驼为什么喜欢吐口水?
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
清凉装
盐窝镇:组织代表视察布鲁氏菌病防控情况
羊驼展
冰岛公羊育种要“看脸”
公羊触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