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常见寄生虫病及防治措施
2021-12-14李成光陵水黎族自治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南陵水572400
●李成光(陵水黎族自治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海南 陵水 572400)
山羊寄生虫病的流行性强,单纯的寄生虫病对山羊生理症状无显著影响,因此在日常养殖工作中容易被忽视。山羊寄生虫病可以破坏山羊的正常生长状态,导致其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易诱发更为严重的疾病,甚至死亡。因此,在山羊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中,需以预防为主,从源头上规避寄生虫病,并做到防治结合,保证山羊的健康生长。
1 山羊消化道线虫病
1.1 病理特征
消化道线虫主要为蠕虫,以寄生方式聚集在山羊肠胃中,破坏胃肠黏膜,导致肠胃出现损伤以及出血的情况。山羊消化道线虫的类型较多,有捻转血矛线虫、食道口线虫等。消化道线虫病源与饲料和饮用水有关,若其中存在线虫或线虫卵,山羊在采食后将会受到感染,从而发病。
1.2 发病症状
山羊的消化功能出现障碍,营养的摄入量异常,机体消瘦;部分患有消化道线虫病的山羊有明显的体温升高症状,心音变弱,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山羊的咳嗽较为明显,咳出物中有部分成虫和虫卵黏液。若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则会因消化道疾病而诱发肺部炎症。病山羊的生理状态欠佳,机体乏力、不愿走动,长此以往,山羊会逐渐消瘦。若病情持续加重,部分病山羊出现明显的贫血症状,体温明显升高,呼吸愈发困难,支气管无法正常发挥功能,堵塞现象严重,严重时造成死亡。
1.3 治疗措施
驱虫治疗的方法较为合适,根据山羊体重配置药量,按每千克体重用8~10 mg左旋咪唑灌服,或是将该药物掺入饲料内,山羊经采食摄入体内[1]。
2 山羊绦虫病
2.1 病理特征
幼山羊是绦虫病的高发群体,成年山羊发病率相对较低。病症具有流行性特征,每年的2~3月为感染的高峰期,4月开始发病,在5~7月达到发病高峰期,自8月开始有缓解的趋势。
2.2 发病症状
绦虫病易导致山羊精神萎靡。生理方面,被毛粗乱且易脱落,营养不良,发育迟滞。如治疗不及时,会使病情加重,机体发热,食欲下降(基本达到食欲废绝的状态),呼吸变粗,活动能力异常衰退(卧地后无法起立),嘴边泡沫多。此外,在成团虫体的影响下,病山羊会出现肠梗阻的情况,腹部有痛感,严重者造成肠道破裂。
2.3 治疗措施
密切关注山羊的精神状态和生理状态,发现山羊患绦虫病后,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常用药物为丙硫咪唑悬混液,按照每千克体重使用15 mg的用量标准喂服,具体可根据病情做适当的调整。
3 山羊肺线虫病
3.1 病原物及感染途径
山羊肺线虫寄生在呼吸器官中,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网尾科线虫,虫体较大,雄虫体长30~55 mm,雌虫体长60~80 mm;二是原圆科线虫,虫体较小。
山羊患肺线虫病后,在咳嗽或排便时,会有部分幼虫沿着飞溅物或粪便排出体内,附着在水或草等介质中,健康山羊在采食或饮水后,容易患病。通常会按照“口腔→肠壁→淋巴管和血管→心脏→肺脏→毛细血管→肺泡→支气管”的路径发生侵染,并在该过程中逐步从幼虫转变为成虫。
3.2 发病症状
山羊患病初期的症状不明显,通常在1~2个月后才伴有干咳症状,此后成群山羊开始咳嗽,并且该症状在夜间以及剧烈运动下更为明显,咳嗽时易咳出成虫、幼虫及虫卵,并且以黏液团块状为主;病山羊精神萎靡,不愿走动、喜卧;因鼻孔内有黏稠分泌物,导致其呼吸困难。如不及时治疗,会出现贫血症状,四肢逐步水肿,严重时死亡。
3.3 治疗措施
网尾线虫可用丙硫苯唑治疗,按照每千克体重使用5 mg的用量内服,具体用量可视病情灵活调整;丝状网尾线虫可用内服噻咪唑的方法,每千克体重用2.5~5 mg[2]。
4 山羊毛虱病
4.1 病理特征
山羊毛虱侵袭山羊后,常见症状为山羊表皮水肿、受损,严重时继发细菌感染,伴有化脓、发炎等症状,也有可能出现恶性贫血。毛虱还可传播细菌,如炭疽芽胞杆菌,从而导致山羊出现交叉感染。
4.2 治疗措施
消除畜体的毛虱,可用人工捕捉、涂擦粉剂、喷涂药剂、药浴等方法。若山羊群养殖规模较小,并且养殖人员的时间充裕,可以详细检查山羊的体表,若有毛虱则及时捕捉并杀死。在采用涂擦粉剂的方法时,可以选用3%马拉硫磷等粉剂,该药剂在捕杀毛虱时具有较好的效果,按照每7~10 d一次的频率操作,每只山羊用量以30 g左右为宜。若为喷涂药液的方法,则可以选用1%马拉硫磷等乳剂,每只用量约200 mL,频率为每隔21 d操作一次。药浴可选用0.05%双甲脒。
此外,尤其要注意饲槽等处的缝隙,除采用药物加以处理外,还需利用水泥或相关材料予以封堵,避免给毛虱提供藏匿环境。
5 总结
寄生虫病是影响山羊正常生长的主要疾病,其种类较多,但多数可治愈。对此,需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在日常工作中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因地制宜做好山羊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尽可能降低寄生虫病对山羊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