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卢龙县土地整治促进农村发展和环境改善的途径
2021-12-14赵丽娜
□赵丽娜
(卢龙县勘察测绘队 河北 秦皇岛 066400)
土地整治主要指针对未利用、利用不合理以及低效利用的土地展开治理工作,针对受自然灾害以及建设活动影响而遭受损毁的土地采取相应的恢复利用措施,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率。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分别为农村未利用地整治、集体建设用地整治以及农村耕地整治等。目前,卢龙县在实际土地整治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有必要对其展开更深层次的探究。
1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时期农村土地整治要点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当下卢龙县开展的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其创造了新条件。在我国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农村土地工作面临着全新的要求。农村土地整治对于促进农村发展以及改善环境有重要意义,若想提升卢龙县新时期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应加强对以下内容的重视。
1.1 构建统一的组织管理形式
优化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应当构建统一的组织管理模式,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切实保障政府、国土部门以及公众的参与度,以便促进各项责任有效落实。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本身具有较强的复杂性,需要多个部门联合起来,因此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十分重要。构建统一的组织管理形式,能够充分体现出各部门的实质性作用,尽量避免出现问题后各部门之间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同时,各部门之间应当加强沟通与交流,共同完成整治计划的编制工作,减少各部门在规划上的冲突与矛盾,切实保障整治项目持续平稳实施。
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本质上属于一种综合性整治工作,涉及的范围极广,包括田、水、路、林、村,所需资金较多,因此在农村土地整治的过程中应当保障资金的使用。
土地治理是一项政府措施,能够对土地关系以及土地结构进行调整,应当在现有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资金体系。相关部门应当注重对组织管理模式的构建,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宽相应的资金来源渠道,从根本上保障有充足的资金投入,为平稳推进整治项目奠定坚实的基础[1]。
1.2 提高生态环保意识
现如今,农村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在这种目标导向的基础上,农村往往会大面积平整土地、硬化沟渠以及田间道路,然而这一做法并未充分与生态系统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相适应,导致农村现有的生态平衡系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生物多样性有所减少。
在正式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将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在土地整治的同时,既要综合考虑土地整治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也要开展相应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保障农田生态系统质量,提升森林覆盖率。
2 优化土地整治,促进农村发展和环境改善的途径
为了提高土地整治的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时应当将构建统一的组织管理形式以及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两方面内容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将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同多样化手段进行有效融合,最终体现出土地整治对环境改善以及农村发展的推动作用。
2.1 “农村土地整治+乡村旅游”,发展乡村产业
乡村旅游主要指充分利用乡村人文景观以及自然景观,包括自然环境、建筑以及优美的风景等,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地方的特色优势资源,形成多样化的旅游模式。
在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的过程中,应当与乡村旅游加强有机融合,对特有的风景文化采取强化保护措施,还可以适当增加能够让游客自己动手参与体验的各种旅游项目,包括农田种植与采摘等,以此保障乡村旅游在乡村休闲观光游览、农耕文化体验以及农村景观美学等方面的价值。
此外,土地整治还应当强化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乡村交通提供有效保障。灵活应用“农村土地整治+乡村旅游”,能够深化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通过发展旅游业,保障乡村旅游和土地整治融合的质量,最终实现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2.2 “农村土地整治+产业融合”,助力乡村富裕
除了促进农村土地整治同乡村旅游的融合外,还应当将农村土地整治与产业融合结合起来,以达到助力乡村富裕的效果。基于此,需要帮助各乡村深层次探索自身所具有的独特历史文化以及景观,切实展现出强烈的区位优势,落实土地综合整治的相关目标,进而整体提高乡村景观的观赏性,有助于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土地整治工作还应当合理利用整治后更加集中的耕地资源,灵活应用当下现代化、信息化的农业生产技术,保障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强化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以及机械化水平,深入挖掘卢龙县的特色农业,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对农业产业结构采取优化调整措施,强化提升各产业之间的融合效果。
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真正落实对产业、土地以及人口等相关内容的优化与完善,保障多样化产业的共同发展,进而实现乡村富裕[2]。
2.3 “农村土地整治+上下联动”,强化乡村治理
从目前来看,我国农村开展的土地整治工作大多采用两种模式,分别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应用这两种模式,需要在相关原则的基础上开展实际的土地整治工作,具体为部级监管、省负总责、实现组织实施。
在“自上而下”模式中,实施主体通常情况下是国土部门以及本身具有一定政府性质的代理机构,还存在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龙头企业等。
“自下而上”模式主要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实施主体,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等。
上述两种模式的实施不仅同政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包含着农民集体,所以在实际农村土地整治的过程中,应当保障政府以及农民集体的上下联动效果,将土地整治机构同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结合起来,推动项目实施管理各项任务高质量落实。此举能够充分激发农民集体的参与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为其积极投入到土地整治项目中,并充分表达自身的想法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土地整治工作中,上下级相互尊重与配合,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土地整治项目开展面临的压力与阻碍,还能最大限度解决好各成员之间存在的矛盾,为土地整治项目持续平稳推进创造良好的条件,切实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2.4 “农村土地整治+美丽乡村”,打造生态宜居乡村
在不断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应当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进而打造生态宜居乡村。
从本质上来看,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种综合性战略,能够将经济、文化以及生态建设融为一体,这同土地整治工作之间存在一致性,因此卢龙县应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在落实“农村土地整治+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尽量避免破坏传统村落的面貌,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从厕所改造、垃圾收集、污水处理、水利、交通设施以及乡村道路建设方面着手,科学开展乡村面貌整改工作。
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贯彻落实相关要求,将各种重要的土地整治要素高效结合起来,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人文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共同发展的目标,构建现代化乡村。
2.5 “农村土地整治+文化建设”,增强乡村乡风文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乡风文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此,卢龙县在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过程中强化开展文化建设,以提升乡村乡风文明水平,助推乡村振兴逐步落实。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同文化建设工作结合起来,主要是指利用土地整治的相关措施,实现对农村各种人文活动设施、农村环境以及农村基础设施的健全与完善,进而创造高质量的乡村人居环境。提高乡村空间建设质量,具体体现为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保障农村文化广场以及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质量,还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健全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并为其配置相应的活动设施,这样能够为农村积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升乡村建设的质量[3]。
3 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优化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能够有效促进卢龙县农村发展和环境改善,对于提升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积极作用。基于此,农村土地整治应当同乡村旅游、产业融合、上下联动、美丽乡村建设以及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工作充分结合起来,从而充分体现土地整治的实质性作用,推动卢龙县农村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