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武威市金融扶贫与金融创新研究

2021-12-14黄万华叶鸿雁贾建峰

山西农经 2021年6期
关键词:武威市金融服务贷款

□李 丽,黄万华,叶鸿雁,贾建峰

(1.武威市金融服务中心 甘肃 武威 733000;2.中国建设银行武威分行 甘肃 武威 733000;3.中国人民银行武威市中心支行 甘肃 武威 733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前期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开启了新局面。脱贫攻坚消除了贫困,是实施乡村战略的前提,而金融扶贫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乡村振兴对金融扶贫与金融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金融扶贫、金融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逻辑

金融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在理论上具有相同的目标,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脱贫攻坚时期,金融机构更多侧重于通过资金“输血”完善自身“造血”功能,提高贫困人口持续增收和抗风险能力。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金融扶贫工作要适应新形势要求,提供更符合群众需求的金融服务。

1.1 乡村振兴战略能更好地巩固前期脱贫攻坚成效

目前贫困地区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显著改善,还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和相关增收产业持续跟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能够巩固和补充脱贫攻坚成果,更好地实现持续增收并改善居住环境。前期的脱贫攻坚和后期的乡村振兴,都需要金融支持[1]。

1.2 金融创新是对金融扶贫的支撑和延续,能激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金融创新力度加大,金融科技被广泛应用,打通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急需金融支持落后地区发展相关配套产业,以提供就业岗位,保证农民持续增收。农村金融创新发展是金融扶贫的延续和动力,扶贫资金能够带来更大的产业经济效益,巩固金融扶贫成效。

1.3 金融扶贫和金融创新能提供资金支持,金融创新能助力农村发展

富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项目资金,金融机构需要探索新的金融服务,在满足基本金融需要的同时创新服务,根据乡村实际情况探索创新,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支持。

2 武威市金融扶贫的成效

武威市下辖4 个县(区),其中天祝县为“四省藏区”贫困片区县,古浪县为国家六盘山贫困片区县,凉州区和民勤县为“插花型”贫困县。截至2019 年底,4 个县(区)均摘帽,全市整体脱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 518 元,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居环境也得到改善。

2.1 银行机构充分利用各类信贷资源,扩大信贷投放规模

截至2020 年10 月底,武威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 037.32 亿元,同比增长9.14%;各项贷款余额895.22 亿元,同比增长6.2%;存贷比86.3%。

2.2 扎实推进扶贫小额信贷政策

在财政、扶贫、银保监等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对符合贷款条件且有贷款意愿的贫困户全面摸底,凡用于产业发展的,按照“应贷尽贷”原则,落实“免担保免抵押”政策,及时给予扶贫小额信贷支持。截至2020 年11 月底,武威市发放扶贫小额信贷7.59 亿元。

3 乡村振兴战略下武威市金融创新的举措

3.1 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加大金融扶贫创新

人保财险在古浪县开展“扶贫100”保险业务,充分发挥“保险保本垫底”的工程效应。天祝县推出“防贫宝”,建立防止返贫致贫保险机制,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截至2020 年11 月底,武威市实现保费收入28.14 亿元,增速11.09%,居甘肃省第5 位。

3.2 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室建设

农村金融服务室广泛覆盖村镇的同时,需要加强管理并发挥积极作用。武威市三县一区落实行政村农村金融服务室组建挂牌和人员配备及培训工作,切实发挥金融惠农、助农的作用。武威市共建立农村金融服务室1 062 个,配备人员3 036 人。乡镇建立农金站95 个,覆盖率达到100%。中国建设银行已在武威市建立了1 173 个“裕农通”助农取款点,构建了农村服务网络,为一批农村商户、农资企业以“惠懂你”线上金融服务提供无抵押、无担保信用贷款。

3.3 加强产业发展与农户之间长效联结机制的构建

武威市三县一区共设立了8 000 万元风险补偿金,成立金控武威融资担保公司并做好融资担保工作。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完善融资增信服务,帮助企业及农业项目纾困。截至2020 年10 月底,金控武威融资担保公司担保项目89 个,放款4.44 亿元,在保项目162 个,涉及金额8.81 亿元。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金融服务各方构建稳定的长效利益机制,目前产业项目贷款大多针对大型龙头企业,农户的利益有时难以保证,政府、金融机构的多方监督至关重要[2]。

3.4 加大产业发展资金支持,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武威市分行先后为古浪越海公司产业扶贫基地授信3 亿元,先期投放2.5 亿元,带动400 余贫困户实现了就近就业;为凉州区和天祝县贫困村提升工程发放贷款2.75 亿元,改善了贫困村交通和人居环境条件;为古浪县黄花滩调蓄供水工程投放贷款5.5 亿元,有效解决了黄花滩5.6 万生态移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为天祝县藜麦项目投放贷款3 500 万元,为天祝臣祥菌业项目投放贷款1 000 万元,吸纳南阳山片区64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2 849 户生态移民脱贫致富。甘肃银行武威分行累计为德青源金鸡扶贫产业项目投放贷款4 500 万元,积极支持农村人口实现就近就业和通过发展产业致富。

4 金融扶贫与金融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挑战

虽然金融扶贫在脱贫攻坚时期及乡村振兴衔接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具体有以下4 个方面。

4.1 产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金融支持资金较难发挥效果

武威市下辖三县一区,传统的种植和养殖业不具有典型的发展优势,农业发展水平较低,风险较大,部分贫困户发展意愿不强烈,对信贷的需求不足,缺乏有效的贷款载体,难以发挥金融扶贫效果。

4.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资金需求较大

当前乡村资金外流现象严重,涉农项目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长久以来无法化解。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通过贷款对产业项目发展进行支持,贷款种类少,涉农贷款主体因为金融承贷能力不足,统一的信贷政策和授信模式对落后地区存在制度限制,而国有大型银行的信贷产品倾向于经济发达地区,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3]。

4.3 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环境

武威市部分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信贷支持不足,农村担保机制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部分偏远乡镇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快基础金融业务的普及和创新。

4.4 金融服务不能满足金融需求,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创新不足

武威市金融机构探索创新多种模式,扩大小额信贷发放范围。贷款资金到位后,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大幅改善。武威市三县一区发展侧重点不相同,自然资源的差异导致缺少符合特定环境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和服务。

5 乡村振兴过程中推进金融扶贫与金融创新的建议

5.1 健全金融领域服务体系

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继续深化普惠金融事业建设,向基层延伸普惠金融服务机构网点,加快落实“五专”经营机制。引导甘肃银行、兰州银行、农商行、村镇银行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和小微企业的发展方向,继续下沉经营管理和服务重心,重点向县域和乡镇等地区延伸服务触角。对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非存款类放贷组织进行规范管理,提高中和农信发展模式提供小额贷款服务的规范性,引导农商行参考孟加拉格莱珉银行模式,支持农村妇女发展相关产业。

5.2 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扶贫方式和金融服务模式

金融机构应探索创新基于村集体经济的抵押及质押贷款,激发农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乡村振兴阶段,农村贷款缺少抵押担保,政府应通过担保基金,解决农户贷款难题。对于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绿色通道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完善“企业+合作社+大户”联动机制。

5.3 建立健全诚信体系

发扬农村宗族制度在诚信建设中的作用,构建新时期社会诚信惩戒模式,规范使用信贷资金,实现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农户有需求、银行最支持、社会得效益。

5.4 大力培养金融人才,服务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人才,要重点培养既熟悉金融,又热爱乡村事业的人,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发人才的创造力,真正发挥金融服务的作用,提高乡村发展活力。

猜你喜欢

武威市金融服务贷款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生态优先 逐绿前行——武威市深入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作品赏析(7)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旧信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