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山西省康养产业发展策略

2021-12-14□金

山西农经 2021年6期
关键词:康养山西省养老

□金 宇

(山西省农村调查办公室 山西 太原 0300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山西省历史文化厚重、生态环境良好、资源禀赋突出、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康养产业有基础、有条件、有前景。近年来,山西省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加快布局康养产业,取得一定成效。

1 山西省康养产业发展现状

1.1 出台一系列康养产业优惠政策

2015 年出台的《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措施》(晋政发〔2015〕39 号)文件,从放宽准入、财政扶持、用地需求、盘活资源、税费优惠、医养融合和人才保障等多个方面,提出了18 条含金量高、接地气和易操作的措施。2017 年出台的《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17〕168 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康养产业,着力打造“夏养山西”康养品牌,加快建设一批康养产业园区、康养小镇,引进培育一批旗舰龙头企业,打造融休闲、养老、养生、医疗和护理为一体的康养产业集群,努力构建大康养格局。2019 年6 部门联合印发《支持康养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山西省康养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点项目、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等5 个方面的内容,在土地、财税、金融等方面给予康养产业重点项目大力支持,分3 年有序推进30 个康养小镇、康养社区项目建设。

1.2 分类上岗,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素质

一是加大养老机构护理员的培训力度。“十三五”期间,山西省完成了3 万名养老护理员的培训。从2013 年起,山西省依托省老年公寓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已连续7 年成功举办35 期养老护理员免费培训,并对通过考试的成绩合格者发放培训证书,使山西省养老护理人员持证上岗率不断提高。二是积极培养专业护理人才。目前,山西中医药大学以及太原、大同、晋中和长治等市的卫校已经开设了老年护理专业,为养老服务机构和组织提供专业技术人才保障。三是开展民办养老机构院长培训。为推进民办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山西省依托全国著名湖南普亲养老培训学院,在长沙举办了4 期近300 人参加的山西省民办养老机构院长培训,切实提升了民办养老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1.3 引进社会资本,实现合作共赢

一是设立山西养老服务业发展基金。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康养产业发展,满足山西省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和建设的资金需求,山西省民政厅和晋商银行联合发起设立山西养老服务业发展基金,一期规模10 亿元。2017 年山西省政府169 次常务会同意山西省财政为基金认缴2 亿元。在此基础上广泛吸收金融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解决康养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全力支持大同、忻州等康养项目建设,推进山西省康养产业发展。二是围绕打造山西康养品牌,积极协调引导山西文旅集团、国信养老投资公司和森林康养集团等省属企业投入养老产业,充分发挥以上企业在康养旅游景观开发和旅游资源管理方面的优势,结合民政部门在服务老年群体、实施老年人康养护理方面的丰富经验和资源,在设施服务配套等方面充分合作,实现优势资源互补,推动形成全生命周期的康养产业链。

2 山西省康养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不到位

一是康养产业涉及部门多,覆盖面广,服务内容块状分割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对康养产业的认知度不高、参与度不强。二是发展康养产业尚未在全省推广形成潮流,缺乏顶层设计和细分产业的具体政策引导。三是碎片化康养事业发展误导了群众对康养产业发展的认识。一些单独功能的康养机构往往容易误导居民,使其认为康养就是住院、旅游疗养或者互助作伴。相关机构各行其事,职能部门各负其责,难以形成完备的康养体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广大居民对康养产业认知并接受的信心。四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老年人养儿防老与不愿离家的观念难以改变。许多老年人出于个人原因,宁愿“居家受罪”,也不愿搬进养老院。许多亚健康人群不愿承认亚健康状态需要康复治疗或休养,为健康埋下隐患。

2.2 产业链融合不足

康养产业属于新兴现代服务业,除自身包含多种业态之外,还涉及众多领域。康养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要素融合、产业融合和产城融合等诸多问题,需要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创造新模式、形成新业态。例如康养产业可以与当地文化资源、气候条件结合,可以与旅游、养生和运动结合,可以与中医医疗结合。由于山西省康养产业发展总体思路、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空间布局等方面的研究不到位,导致资源共享不充分、产业集中度低、带动效应不明显,上下游产业之间未有机衔接,无法形成联动效应,缺少较有影响力的康养中医医疗机构、基地、康养产品和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等。

2.3 社区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

一是在政策资金的资助下,山西省各级养老院、托老中心、老年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有所发展,但许多康养机构因体制、机制制约,养老服务驱动力不足。缺乏运营经费、老年人安全难以保障、养老中心服务水平落后和医养融合难等,导致现有康养事业机构床位占用率不高,居家康养配套服务不完善,老年人口对居家康养配套服务不满意。二是目前山西省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少,且真正具备条件为社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上门服务的机构和组织少。三是政府养老服务投入不够,未建立养老护理补贴制度,其他投入相对薄弱,远不能满足群众需求。

3 做大做强山西省康养产业的措施

3.1 积极探索创新,完善政策保障

一是在借鉴国内外发展康养产业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山西省人口老龄化现状以及现有的家庭模式和经济水平等情况,实事求是地制定有利于山西省康养产业发展的政策,例如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用地和金融政策等,为山西省康养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在此基础上,着力构建完善与年龄层次、健康状况、收入水平等衔接匹配的立体式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二是用好、用活优惠政策。在立项、用地、财政、金融和税费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促使更多康养项目落实落地,从而推动康养事业和康养产业互促共进、协同发展。例如将县级公办养老机构中利用率不高或处于闲置状态的乡镇敬老院,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走公建民营的路子,不仅可以盘活现有资源,而且可以提高入住率。

3.2 找准发展定位,打造山西康养品牌

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和成长性好的项目,打造山西康养品牌。二是加大康养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和培育一批旗舰龙头企业,自北(大同)向南(晋城)打造山西省独特的康养产业带。融休闲、养生、养心、养老、旅居、医疗和护理为一体,努力构建大康养格局,着力打造“夏养山西”康养品牌。三是实施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山西省独特优势,整合现有资源,实施优势转换战略,坚持市场化运作,以康养为主线,系统谋划旅游、医疗、农业、养老、体育和现代服务业等配套产业,融入文化创意,开发系列产品,积极探索康养产业发展新模式。四是围绕打造山西康养品牌,积极协调引导省属企业投入养老产业,充分发挥省属企业在康养旅游景观开发和旅游资源管理方面的优势,结合民政部门在服务和康养护理方面的资源,充分合作,实现优势资源互补,推动形成康养产业链。

3.3 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康养机构

按照养老事业与产业并重、农村养老与城市养老并重、项目建设与服务质量并重的总体思路,在做好保障民政“兜底”养老服务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康养产业发展。一是利用山西省气候、区位、饮食和文化旅游等优势,通过一系列项目谋划、政策和资金扶持,建设一批品质高、设施完善的康养社区、康养小镇、康养民宿村和森林康养基地。二是通过融合发展,开发建设康养项目。例如鼓励和支持房地产业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共同开发建设养老公寓。三是鼓励和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康养产业发展。通过外省引进和本地培育,打造品牌化、连锁化和规模化的康养企业和机构。例如探索成立康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构建健康养老产业链条为驱动,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重点,通过投资、融资、控股、参股、兼并、收购、转让、合资、合作、PPP 和咨询服务等多种方式进行运作,实现山西省康养产业快速发展,抢占市场先机。四是各级部门应支持建立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和疗养院等机构,延伸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同时,加大对老年家政护理人员中医药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开发力度,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国家级中医药康养服务业基地。

3.4 强化公共服务,构建并完善信息平台

一是由政府主导,整合资源,建立山西省统一的健康养老产业数据库和健康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吸引省内外老年人来晋旅居养生、抱团养老,努力把山西省打造成京津冀豫夏季养生的“后花园”。二是大力推广电子认证技术,保障养老人员和机构服务人员身份认证。提升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产品的网络信息安全水平,构建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家政预约、物品代购和生活缴费等服务。三是加大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健康养老中的应用。将B2C、O2O 等电子支付服务与电子认证、医药配送相结合,大力发展可穿戴设备、自助式、智能化检测监护仪器及监护机器人等智能产业。利用智能设备实时监测老年人身体状况,为其配送康养设备和药品,并可由子女或监护人支付订单。

猜你喜欢

康养山西省养老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