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策略探究
2021-12-14热西旦木乌斯满
□热西旦木·乌斯满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2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并将其作为“十四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实现了与十九大报告精神的协同,为实现2035 年远景目标指明方向,有助于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水平、促使农业发展、增加经济效益。
回望“十三五”,我国脱贫攻坚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连续5 年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农业发展获得了历史性成就,也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十四五”规划将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作为目标,并且以2035 年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愿景,通过处理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应积极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识到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贡献。
1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
1.1 提高农业质量效率与竞争力
在实施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应落实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的基本战略,加大水利设施的开发和建设力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为农业科技化发展提供装备层面的支持,有效提高农业种植水平和农产品质量。
在实施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应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构建更加完善的动物防疫体系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逐渐形成智慧农业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实力。
在此基础上,可以确保粮、油、棉、肉、糖等农产品供应稳定、安全,并且可以有效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实现对粮食的有效节约,也可以为农民增收提供广阔的空间。
1.2 积极统筹乡村建设行动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将乡村建设放在了首要位置。通过进一步提高县城的综合服务水平与能力,将乡村建成服务农民以及农业的中心,实现对村庄规划、县域城镇建设之间的统筹与协调,并保护传统乡村的风貌与习俗。
在实施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需要完善水、路、电、通信、煤气、物流、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农业房屋的建设水平与质量,基于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促使农村在生活垃圾处理、厕所、污水治理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另外,要将河湖系统的治理工作予以落实,有效改善农村地区居民生活环境。
1.3 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工作
在落实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应该积极开展农村改革工作,健全城乡融合机制,促使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平等交换,从而增加农业和农村的活力。
应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制,重视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发展主体,构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服务体系,创新经营模式、扩大经营规模,实现现代农业与小型农户经营之间的有效衔接。
要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探索集体经营型用地的入市机制,完善公共利益用地制度,适当缩小土地征收对应的范围。
还要对宅基地所有权、使用权、资格权的分置实现形式进行探索,确保进城落户农民所享受的集体收益分配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权等得到有偿处理,在维护农民权益的同时,为新型农村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1.4 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衔接
在实施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之间的有效衔接。这一过程中,应针对农村低收入人口以及欠发达地区建立帮扶机制,确保财政投入力度持续且稳定,为农村贫困地区发展提供持续性保障。
构建更加完善的帮扶机制和返贫监测机制,避免出现返贫等问题。做好贫困地区搬迁后的针对性帮扶工作,强化项目资金管理与监督,确保资金得到有效利用,推动特色产业稳定发展。对于西部地区脱贫攻坚及农业农村发展而言,需要将一批乡村振兴的帮扶县作为关注重点,实现集中脱贫致富。
2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2.1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保障
“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成果十分显著,但收获这一成果十分不易。目前,我国还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业质量较低、公共服务匮乏等多方面的问题[1],因此在“十四五”时期需要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提高农业农村在市场发展中的地位。
坚持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基本思路,不仅可以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实现对短板的有效补充,还能够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实力和动力,从而实现对“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巩固,避免出现脱贫人口返贫的现象。
2.2 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果,为农业农村日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但是,脱贫攻坚只解决了以往发展中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日后工作中还需要将解决相对贫困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的水平和效果。
相关调查表明,我国月收入在1 000 元以下的人口为6 亿人,低收入者主要集中在农村。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会对城镇化的发展形成制约与影响,导致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城乡要素无法实现平等交换等问题[2]。
要想实现“十四五”规划以及2035 年远景目标,应该将农业农村放在首要位置,充分发挥其作用,通过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水平,促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
2.3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义
近几年,由于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已经有大量农村人口逐渐在城市安家落户,但是涉农人口依然占据较大的比重。为了实现国内经济大循环的目标,需要充分发挥农业农村的潜力,全面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实现畅通国内大循环、扩大国内市场的目标。
同时,在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我国短板集中在农村。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战略的落实,能够促使城乡齐头并进、取长补短,最终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目标。
3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策略
3.1 以科学技术为依托
在实施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需要将技术创新放在重要位置,以技术进步为依托,逐渐走上产品安全、产出高效、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一方面,通过科技实现对原有无法利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依靠科技进步,减少生产要素投入,提高农副产品的质量,扩大市场,改善农业农村的生产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科学技术激发活力,创新机制,解决生产和科研“两张皮”的问题,切实实现农业与科技之间的有效融合。
3.2 积极建设生态文明
在实施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建设生态文明。优化农村环境,能充分展现乡村在生态价值方面的功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生产出符合人们需求和要求的产品。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使农业农村的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生产方式的创新与变革提供支撑[3]。
在实施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充分展现绿水青山的意义和价值,还需要在提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的基础上,达到生态美和百姓富之间的协调与统一,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3.3 不断创新农业经营制度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且明确提出要巩固和完善乡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工作,实现对三权分置制度的有效完善。韩长赋认为,此方面的工作实际上是对以往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同时能够对农村的生产关系、生产力予以有效调整,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应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 年的政策,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实现对社会服务体系的进一步构建,发展多种不同形式的规模经营,实现现代农业与小农户之间的有效衔接。将以往的基本经营制度作为前提条件,将现代化的生产要素融入到农业生产之中,实现对不同生产能力、生产水平的适应,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