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为体,泰饰为用
——浅析“洋桶壶”的造型特色与文化内涵
2021-12-14顾燕梅
顾燕梅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壶工艺自形成初始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期间诞生的佳作名品数不胜数,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紫砂壶精巧高超的工艺与实用至上的设计理念。紫砂壶在漫长的发展岁月里,其工艺不断更新迭代,造型库也在不断丰富,“桶型壶”就是其中一朵奇葩,它的诞生与流传证实了紫砂壶这种茶具工艺广阔的艺术包容性,可以受到中外人民的喜爱。
1、“洋桶壶”的款式由来
“洋桶壶”的桶形款式最早诞生于中国,其高而圆直,壶身外形极似桶,因此冠名为“桶”,但是明明是国产的紫砂壶,缘何称之为“洋桶壶”?这就要从“洋桶壶”的发展历史说起。上溯到光绪年间,紫砂壶远销国内外,因此就有大量的壶型、款式流入外国市场。其中,桶形紫砂壶非常受到泰国市场的消费者欢迎,这就是“洋桶壶”最早的样子——“独钮洋桶”。因为泰国当地的民族文化,泰国的消费者更加喜欢具有光泽的紫砂壶,为了迎合当地人的喜好,我们对紫砂壶进行了打磨抛光的处理,甚至将其镶上铜边,将提梁改为铜制,这样制作出的紫砂壶比起国内市场的紫砂壶更有光泽,更符合泰国人追求“珠光宝气”的审美,因此这一款式得以被设计和流传。
2、“洋桶壶”的器型品鉴
这把“洋桶壶”(见图1)整体的器型敦厚优美,壶身微凸,壶嘴较长,提梁为宽扁形状的铜制提手,整体观之有一种拙趣。桶形紫砂壶的流传非常久远,较大的容量将其与精巧的文人壶划分开,形成一种自成一派的品鉴审美。以这件“洋桶壶”为例,壶身整体成圆柱状,但中腹略向外凸,使得器型线条不至过于死板,形成一种圆润的观感;壶嘴采用了长颈的设计,曲线流畅,弯曲角度恰当适中,平一分则呆板,曲一分则媚俗;壶肩为近似直角,耸立起两个提梁的穿孔,为圆润的身形增添了一分正气;壶颈较短,平衡了高壶身带来的上移,使得整体的造型依然敦厚稳重;提梁采用铜制,曲度为一个近似的半圆,贴合了“洋桶壶”的整体造型特点;壶身呈现赫红色,光彩照人。总体来看,这把“洋桶壶”的造型设计曲直结合,大气端庄但又不失灵动,壶整体接近“珠光宝气”的风格,适合家用和摆件。
3、“洋桶壶”的装饰鉴赏
这把“洋桶壶”在壶身上运用了陶纹雕刻的方式,并且用彩绘为纹样上色,使得壶面纹样生动逼真,增添了壶的艺术性与观赏性。这件“洋桶壶”壶身为花卉式样,画面松弛有度,右部为画面紧凑的部分,大量的白色花朵、花骨朵都绘制在此处,枝干纵横交错但不凌乱,展现了花卉纹样的生动与有致;画面左侧为一只枝干旁逸斜出,其上有两枚花骨朵,枝干高低起伏,逼真且不呆板,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丝生动,也使画面的分布更加均匀。这件紫砂壶的壶身花卉设计灵感来源于国画中的工笔画,讲究写实、追求形似,这样的绘画与精致光亮的“洋桶壶”完美结合。“洋桶壶”最早是为了迎合泰国市场而制造出的,因此壶身的造型、装饰工艺都是更加贴合泰国民众的审美。但是在装饰纹样上,这件紫砂壶的制作者选用了中国传统工笔画的纹样造型,融入了中国特色,用传统的工笔画表现中国设计者对于精致的理解,增加了这件紫砂壶的文化承托。这件紫砂壶整体纹样设计恰当自如、收放得当,丰富壶身空白的同时也给“洋桶壶”增加了文化气息,使得其观赏性和实用性兼具。
4、“洋桶壶”的文化启示
“洋桶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紫砂壶从明朝诞生以来,经过不断地更新、迭代,制壶工艺不断提升,无数的紫砂艺人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中坚持着紫砂壶的工艺与品质,这才有了能够流传至今的茶具精品——紫砂壶。在传承的同时,紫砂壶艺人们也大胆开拓,不断设计出新的紫砂壶型、装饰纹样,对紫砂壶的形状、色彩等进行大胆的创新,使得紫砂壶能够为更多人所接受。紫砂壶甚至能够远销海外,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我们的紫砂艺人也能够因地制宜,设计出符合当地市场的壶型、款式、纹样,使得紫砂工艺能够在海外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紫砂壶在其自身演变的过程当中,除了胚胎选土的始终如一之外,其余设计部分几乎都发生了多样的演变。壶型丰富多彩,但不变的是美观、实用两条标准,以不变的品质迎合多变的市场喜好,就如这件紫砂作品“洋桶壶”,本质上都是为了茶事服务。如今我们的紫砂工艺更加现代化与科技化,我们更应当从传统的紫砂工艺中汲取灵感,针对海内外不同的市场,像“洋桶壶”一样,设计出与当地文化风俗融合又不失中华文化内涵的产品,让紫砂工艺能够得到更多的认可,使得紫砂壶能够成为更具影响力的“中国名片”。
紫砂壶最早作为一种茶具出现,但是随着其自身的不断发展,其本身的意义早已超出了茶具的范畴,成为了一种工艺品与美术作品的化身。现今,紫砂壶产业仍然在兴盛发展,我们要坚守好紫砂壶的质量底线,但同时更要关注紫砂壶产业自身的求变与突破,用更好的质量、更丰富的产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使紫砂壶能够受到更多人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