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紫砂陶刻作品“唐诗四首”来看书卷气息和金石味道

2021-12-14刘书岐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紫砂陶陶刻青松

刘书岐

唐诗宋词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的典型代表,也是许多的艺术作品灵感的来源和创作的题材。紫砂陶刻作为一种后来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唐诗的演绎有了一个新的层次和角度,紫砂艺术在经过长期的发展以后,得到了文人雅士的青睐和喜欢,并且许多的器型都是在他们的主导之下设计的,然后亲手陶刻装饰,除了自己的一些书法、绘画作品之外,唐诗就成为了其中主要的题材。唐诗和陶刻装饰的结合,可谓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无论是苍凉豪迈,还是婉约隽永,都可以用陶刻的手法和技法完美地展示出来,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视觉体验和艺术享受。

这件紫砂陶刻作品《唐诗四首》作为纯粹的陶刻展示,陶板的材质也是采用了粉段的手法,可以更加具有层次感和增加色彩的明艳动人,使得陶刻的刀法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此件作品把唐代诗人孟浩然、贾岛、王维和唐备的代表作镌刻于陶板之上,设计巧妙,字迹流畅,刻刀所过之处,凌厉而不失古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天若无雪霜,青松不如草。地若无山川,何人重平道。”窥一斑而见全豹,在唐诗的海洋之中,我们领略到大唐的风华绝代,也从中能够读懂诗人的千秋同心,以紫砂陶刻加以演绎,在一刀一画背后,是作者的心灵共鸣和对紫砂文化的全新领悟,也让我们欣赏紫砂艺术表现的另一种形式之美。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陶刻作品《唐诗四首》,技艺的水准已经趋于化境,无论是什么样的书法字体,都能够因地制宜,按照笔锋的特点进行陶刻的设计,于此同时,尽可能地揣摩古人的书法和胸臆,把当时的那种状态和情境还原,使其具有浓郁的书卷气息和金石韵味,让我们在使用此壶的过程之中,能够更好地领悟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梦回大唐的盛世明月。

在中国历史之上,在封建社会能够与唐代争辉的,寥寥无几,带给我们很多的传奇故事和美好记忆。我们最初开始接触诗歌,就是从“床前明月光”等唐诗三百首开始。唐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等等都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尤其是唐诗,把我们中华古老的文字演绎到了最高的境界,寥寥几字,行行数语,就能够记录一件很大的事情,或者抒发一种复杂的心情。“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就是这么简洁的话语,记录了作者去拜访高人而不遇,描绘了山川高云,刻画了一种失落的心情,试问还有什么样的语言能够传递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呢?还有“天若无雪霜,青松不如草。地若无山川,何人重平道。”一种对比的手法,形象地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玄妙之处,生动立体的青松、山川呼之欲出。正是这样充满了艺术气息和灵动自然的语言,从紫砂陶刻的刀尖缓缓流淌,融入玉液琼浆之中,刻进我们的脑海,大唐的悠悠历史和古人的拳拳之心若隐若现,成就了天人合一的艺术佳话。这件紫砂陶刻作品《唐诗四首》并不是一件炫技之作,在平铺直叙之中展示出匠人的陶刻功力,但是却充满了艺术的无穷魅力,文字之美、书法之美、韵律之美都呈现其上,让我们在欣赏这件作品的时候,能够很容易地就联想到主人的艺术审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结语:紫砂陶刻在最初作为一种锦上添花的技艺存在,在后来的发展历程之中,成为了紫砂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许多文人雅士的参与之下,紫砂陶刻除了在紫砂壶上面进行创作之外,紫砂雅玩、紫砂陶板等等都屡见不鲜,功能性也非常单一,就是欣赏之用,摒弃了原来的饮茶功能,这就使其成为了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紫砂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为陶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更好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紫砂陶陶刻青松
紫砂陶刻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结合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Experimental Study on Grinding Force of Electrostatic Coated Grinding Wheel
丰收歌
青松、红帽与圣诞老人
紫砂陶的艺术之我见
浅析宜兴紫砂陶
浅谈紫砂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