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手抟壶绕指柔
——论紫砂壶“美人肩”的工艺技巧和人文韵味

2021-12-14密为强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陶刻宜兴肩部

密为强

梁实秋说:“不喝茶还能称之为中国人?”我们国家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的地域,也是最早开始饮用茶叶的国度,传说中神农氏尝百草,其中就发现了茶叶提神解毒的功效,茶叶的饮用方式也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从煮茶、抹茶到今天的冲泡茶叶,随着饮茶方式的改变,茶具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演变。“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紫砂壶也从提梁的形态更多地转变为端把的设计。茶文化的普及和传播使得紫砂器也更多地成为了茶座之上耀眼的主角之一,宜兴的紫砂艺人充分地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大力地传承和发扬紫砂文化,为我们广大的壶友带来更多、更好的紫砂创新之作。

这件紫砂艺术作品《美人肩壶》脱胎于传统的明代制壶名家徐有泉的经典光素器美人肩壶形,经过自己对紫砂艺术的理解和人文气韵的把握,更多地展示了其亭亭玉立的特点,再加上陶刻装饰,更加具有金石味道,给人一种刚柔相济的感觉。此壶壶身相较于传统的美人肩,下面部分更加的收缩挺拔,腹部鼓起,便于茶叶的冲泡,肩部也做了相应的改动,层次感更加清晰。壶嘴婉约,但是相对较短,出水非常的爽利,没有拖泥带水之感;与之相呼应的壶把也增加了小飞把的设计,端握更加的舒适称手;壶盖压合壶口,高高凸起,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上面点缀的壶钮宛如一个莲心一般隽永,和整体完美地融合起来。壶身还装饰有“高情远志”的陶刻字样,字体规整,刻绘老辣,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情感的寄托和美好的祝福。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美人肩壶》,作者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之上善于创新,经过全新的演绎之后,不失原有的韵味,宛如美人茕茕孑立,又通过陶刻的装饰赋予了其全新的感觉,不再是单纯的一个美人形象,而是志存高远、情趣高雅的大家闺秀,让我们在使用此壶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既能够感受到紫砂壶的形态之美,也能够领悟到生活之中的人文之美。

《阳羡茗壶赋》记载:“圆珠在掌,如合浦之珠回,内盛香茗,如软玉温香,不啻掌珠,赏心悦目也。”其描绘的就是美人肩这一器型带给我们的美好体验。明代紫砂巨匠徐友泉在看到梅瓶这一器型之后,从中汲取到创作的灵感,设计制作了美人肩这一紫砂壶形,其中的难点就在于用全手工的方式来拍打成型线条和肩部的处理,从古至今都是被陶手们认为是最为难以掌握的经典款式。美人肩壶,顾名思义就是以比较窄的女性化的肩膀为题材的壶型。美人之肩,顾名思义,窈窕俊美的壶身,漂亮匀称的壶肩、肩项及腹,骨肉匀亭,在自然舒卷的曲线之中,好似美人盈盈而动,清扬婉兮,美目盼兮。高情远志,这一词汇用在美人之壶之中,更加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古代的女子在端庄可爱的同时,又有着大家闺秀、女中豪杰的雄心壮志。这件紫砂艺术作品《美人肩壶》可谓是改良传统经典之中非常成功的案例之一,在增加了更多的层次感的同时,又保留了肩部的特征特点,使得整器骨格清高,身筒硬朗不拖沓,别有刚强内在,和壶身的陶刻装饰相得益彰,在浅吟低唱之中给人以润物无声的感觉,或者端放于茶座之上供人使用,或者陈列起来供人欣赏,都不失其灼灼其华,也让我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其中浓郁的文化内涵。

结语:江南水乡宜兴,有着中国陶都的美誉,正是在这片钟灵毓秀、风物传情的土地之上,蕴藏着独一无二的紫砂矿料,也让紫砂艺术绽放出非常耀眼的光芒,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旅游观光,体验紫砂的神奇和美妙之所在。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它的名字叫做宜兴,这就是对宜兴和紫砂最完美的诠释,也让紫砂技艺传承有序,紫砂文化不断地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陶刻宜兴肩部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活动颈部时有响声是怎么回事?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浅谈紫砂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