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未病干预对脾虚痰湿型糖耐量减低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1-12-14袁春光王晓娟周艳萍王开飞柴风贤刘振耀孙英英

医药前沿 2021年31期
关键词:湿型糖耐量脾虚

袁春光,王晓娟,周艳萍,王开飞,柴风贤,刘振耀,孙英英

(上海市徐汇区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231)

发生糖耐量降低的患者是2 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中医中没有“糖耐量减低”这一表达方式,将该病归为“脾瘅”和“消瘅”范畴,二者都可能会导致糖耐量减低出现,但是其中以“脾瘅”为主[1]。脾瘅在中医当中为消渴的前一阶段,随着疾病的发展最终会转变为消渴,同时,还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2]。中医采用治未病方式对脾虚痰湿型糖耐量减低患者进项早期防治,控制疾病向糖尿病进一步发展,从生活习惯、饮食等方面进行积极调整,建立健康生活方式,调整糖耐量减低的情况,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干预[3]。基于此,本文针对我社区服务中心收治的脾虚痰湿型糖耐量减低患者采用中医治未病方式进行积极干预,并分析其临床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社区服务中心2020 年1 月—2021 年6 月收治的100 例脾虚痰湿型糖耐量减低患者,根据不同防治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 例。其中对照组男26 例,女24 例,平均年龄(55.39±8.26)岁,平均病程(2.93±0.46)年;实验组男25 例,女25 例,平均(55.10±8.34)岁,平均病程(2.82±0.39)年。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符合脾虚痰湿型糖耐量减低临床诊断标准。

1.2.2 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患者;②意识及沟通障碍患者;③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④合并其他脏器重大疾病患者;⑤相关药物及治疗使用禁忌患者;⑥传染性疾病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防治模式,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饮食、生活以及运动指导等,患者遵医嘱进行自我管理。

1.3.2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未病干预,具体为:(1)饮食干预,根据患者的体重以及日常平均活动量帮助其计算每天所消耗的热量。了解患者日常的饮食习惯以及喜好,并结合患者的生活条件等为其指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合理安排饮食中的质和量。其中质是糖、脂、蛋白、维生素、无机盐类和粗纤维等营养元素,量则为这些营养元素在一日三餐总量中的分配以及具体食物所需要的量。针对一些肥胖或者BMI 在24 kg/m2左右的患者,其体重需要减轻至少5%~10%,这就要求其每天饮食所摄入的总热量需要减少400 ~500 keal,饮食当中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要低于总脂肪酸摄入的30%。患者的饮食方案要讲究多样化,避免单一饮食导致患者出现厌烦心理。食物采用中医辩证法进行选择,如果患者食欲比较强,可以多为患者提供一些花生、芹菜、木耳等食物进行凉拌。(2)运动干预,根据患者的基础运动量以及比较喜欢的运动方式来帮助患者进行运动方案的制定,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运动强度根据患者身体的实际状况进行选择,运动时间为每天30 min,于饭后30 min 以后开始,每周至少保持5 d 的运动量,运动量根据个人的适应水平逐渐增减,运动要循序渐进进行。同时,患者在家中可以适当的自己进行一些捶背、捶胸、叩击丹田等活动,对心肺脏腑等功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3)情志干预,健康的心理是保证疾病得到顺利治疗的关键,精神以及心理保持乐观的状态对血脉的流通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可以使患者阴阳和调、正气充足。对于心绪不畅又不会进行自我疏导的患者可以指导其采用唱歌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郁闷,慢慢将自己沉浸在歌声中。通过高效的情志干预减少负面情绪对疾病治疗带来的不良影响。(4)药物干预,采用中药对患者进行治疗,组方为黄芪50 g、白术30 g、山药40 g、苍术以及法半夏各15 g、陈皮5 g、葛根25 g、玄参20 g、丹皮以及鬼箭羽各10 g,上述药物加水煎服,1 剂/d,分两次于早晚服用。另外,每天使用50 g 黄芪泡水饮用,指导患者口服参苓白术丸以及香砂六君子丸。(5)穴位自我按摩,按摩双侧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每周三次,每个穴位顺时针方向按揉60 次。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干前后的各项检查指标,包括血糖水平(FBG、2hPG)、胰岛素水平(FINS、2hINS)以及血脂水平(TC、TG)。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s)表示,行t检验。当P<0.05 时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各项检查指标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之间各项指标水平无比较显著的差异(P>0.05),预之后,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各项检查指标对比(± 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各项检查指标对比(± s)

组别实验组(n = 50)对照组(n = 50)tP干预前 FBG/(mmol•L-1) 6.36±0.546.42±0.410.6257 0.5329 2hPG/(mmol•L-1) 9.93±1.1410.03±1.230.4216 0.6742 FINS/(mIU•L-1) 16.98±5.1316.95±5.100.0293 0.9767 2hINS/(mIU•L-1) 98.72±33.42 98.80±33.31 0.0120 0.9905 TC/(mmol•L-1) 5.63±0.875.52±1.010.5835 0.5609 TG/(mmol•L-1) 2.30±0.762.41±0.850.6822 0.4967干预后 FBG/(mmol•L-1) 5.11±0.305.97±0.2116.6062 0.0000 2hPG/(mmol•L-1) 7.54±1.428.67±1.054.5244 0.0000 FINS/(mIU•L-1) 9.69±4.1611.51±4.152.1901 0.0309 2hINS/(mIU•L-1) 67.61±21.52 78.66±23.04 2.4784 0.0149 TC/(mmol•L-1) 4.23±1.095.41±1.255.0310 0.0000 TG/(mmol•L-1) 1.61±0.702.13±0.623.9322 0.0002

3.讨论

“治未病”这种表达方法最初是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及,临床当中大多数的情况下将“未病”解释为一些尚未出现明显症状或者还未发展的一些疾病。治未病现阶段所涉及的人群为处于健康、亚健康状态的人群,疾病及康复人群[4-5]。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系统且动态的防治手段。在中医当中,“治未病”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这种思想是中医疾病防治当中比较独有的一种,是现阶段针对疾病防治中比较热点的方向之一[6-7]。糖耐量减低是糖尿病之前的一种状态,未及时发现并进行干预,最终都会发展为糖尿病,除此之外还容易使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通风、脂代谢紊乱甚至心脏疾病等。因此在诊断为糖耐量减低时,采用治未病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变化,通过饮食、运动、情志以及药物等全方位的干预,积极改变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通过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以及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来提高患者的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改变自身的错误认知,通过正确的饮食以及运动来降低自身的血糖水平,并且配合中药进行合理的治疗,内外兼施、标本兼治的方式能够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高效的调整,提高患者整体的身心健康水平,延缓或者避免糖尿病的发生[8]。本研究中对比两组患者的多项临床指标,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对脾虚痰湿型糖耐量减低采用治未病干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以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猜你喜欢

湿型糖耐量脾虚
中医药治疗糖耐量异常的研究进展
刘万里治疗脾虚痰湿型功能性便秘伴无便意症经验及验案浅析
针药结合改善肾虚痰湿型PCOS激素水平的9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
自拟化痰调经方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尿靛甙测定对糖耐量减退患者的应用价值
糖尿病教育对糖耐量异常人群临床意义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益气养阴和祛瘀化浊法治疗糖耐量异常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