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慢性乙肝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价值分析
2021-12-14陈凤娟通讯作者
陈凤娟,沙 薇(通讯作者)
(1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科 江苏 苏州 215600)
(2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 江苏 苏州 215600)
慢性乙肝属于传染性疾病,在我国全部传染病中稳居第2 位。该病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对人体进行侵袭后,导致肝细胞凋亡及坏死的疾病现象[1]。患者临床表现普遍为恶心、呕吐以及肝区疼痛。临床绝大多数乙肝患者在治疗基础上,都需进行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病情自我护理技能的改善可调动患者参与疾病管理积极性[2]。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模式介入其中,引导个体从意识层面接受新观念和新事物,并提供具有有据可循的科学护理干预措施,结合临床经验与科研依据,为患者改善疾病[3]。对此,本研究将探讨循证护理在慢性乙肝患者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 年1 月—2020 年1 月,选取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科80 例慢性乙肝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住院号录入计算机,以双色球红、蓝色滚动筛选方式进行分组,红色为对照组40 例,以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该组选取对象男性及女性例数依次为19、21 例,年龄32 ~68 岁,平均年龄(56.21±8.33)岁;蓝色为观察组40 例,以循证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该组选取对象男性及女性例数依次为26、14 例,年龄33 ~70 岁,平均年龄(56.84±8.6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选病例均符合《乙型肝炎病毒诊断标准》,且排除认知障碍、并发症严重且缺乏依从性患者。
1.2 方法
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对照组,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观察组。循证护理的具体方法:(1)评估患者问题:慢性乙肝患者普遍对自我健康认知不足,且缺乏健康知识,这是导致患者遵医行为和自我护理基础较差的原因,护理人员通过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自身文化水平等,明确护理问题,通过检索相关文献,从理论依据及临床经验中找出与患者病例特征相符的案例,结合其中优质护理方式,为患者展开健康教育;(2)提高自我护理意识:患者受限于主观能力较差,对医护人员伴随较强的依赖感,护理人员需纠正患者对自护能力的认知,激发其自我潜能,并为患者介绍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共同参与自身疾病改善中的应用效果,并邀请自护能力较强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为患者提供有力说明,并树立康复信心;(3)改善心理压力:乙肝患疾病具有传染性,并且疾病恶化严重,无法根治,患者在疾病状态下承受巨大心理压力,不仅影响身心健康,还导致免疫力下降,患者不愿积极配合,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明确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做好患者的倾听者,采取合适放松干预改善患者情绪,多鼓励、理解、陪伴患者,指导患者正确宣泄情绪,并协同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陪伴与关心,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采用ESCA 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衡量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包含43 个条目,即自我概念、健康知识、自我护理技能及自护责任水平,总分为0 ~172 分,分值越高表明自我护理能力越强。(2)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对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对应进行分值评估,涉及焦虑、恐惧、敌对、抑郁、躯体化等5 项内容,分值呈更高显示则表明生活质量较低。(3)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设计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由护理人员对自我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强度等进行测评,并将意见展开现场调查,统计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各项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s,分)
表1 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s,分)
自护责任水平观察组 40 20.15±0.55 17.25±1.54 23.51±2.01 50.01±1.78对照组 40 19.52±1.55 16.26±1.15 22.09±1.56 48.99±1.53 t 2.4223.2583.5302.748 P 0.0180.0020.0010.007组别 例数自我概念健康知识自我护理技能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症状自评量表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自评量表比较(± s,分)
表2 两组症状自评量表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焦虑恐惧抑郁观察组 4020.15±2.5611.26±2.3512.01±1.26对照组 4021.99±3.5512.88±2.3313.59±2.55 t 2.6593.0963.513 P 0.0100.0030.001组别 例数敌对躯体化观察组 4011.56±1.3516.28±1.58对照组 4012.46±1.5817.55±2.35 t 2.7392.836 P 0.0080.006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循证护理作为主要护理干预措施,是以临床新型护理模式为基础,遵循有据可循的护理依据,结合临床实际问题,检索相关文献,获得论据支撑,为患者拟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4-5]。循证护理的实施主要是从患者自护能力的提高作为出发点,展开针对性护理,评估患者护理问题,针对存在自我护理意识较强且心理压力过重的患者,展开健康教育[6]。并依据患者的受教育水平的差异性和认知程度的差异性,展开不同健康教育方法。以确保其对自我疾病和健康知识的充分了解,为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本研究显示,通过与患者沟通期间,提高其自我护理意识,纠正患者对自护能力的认知,激发其自我潜能,并为患者介绍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共同参与自身疾病改善中的应用效果,并邀请自护能力较强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为患者提供有力说明,并树立康复信心,使患者对护理人员建立信任,助于护理满意度及配合度的提升。此外,疾病治疗期间多鼓励、理解、陪伴患者,指导患者正确宣泄情绪,充分调节患者情绪。循证护理是基于检索文献,结合护理经验和患者意愿,层层递进护理措施,保障护理干预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将护理内容全方位落实。从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健康教育、健康知识认知程度展开多维度综合护理,为患者身心健康奠定基础。上述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循证护理干预基础上,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明显提升,且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与护理人员之间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促进满意度的提升,突出循证护理干预应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的应用能在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同时,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有关患者疾病的相关内容,并强化自身专业素养,以确保各个护理流程都能得到合理化落实。循证护理应用于慢性乙肝患者取得了明显的实践效果,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