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效果观察
2021-12-14刘伟贤
王 杰,胡 军,刘伟贤
(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骨科 四川 巴中 636000)
肩袖损伤是常见的肌肉损伤症状,也是一种肌肉组织结构外损伤,对患者带来极大的影响,患者可能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且手臂肌肉明显减弱,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影响[1]。因肩袖损伤的因素较多,包括创伤以及供血不足等,针对该疾病的治疗,通常采取手术治疗以及保守治疗的措施,不同的治疗方式效果不同[2]。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该疾病的应用逐渐广泛,在治疗中对患者产生的创伤小,且该项手术措施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3]。为进一步证实该项手术的效果,本文特进行以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 年11 月—2020 年11 月收治的80 例患者纳入研究,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 = 40 例)和观察组(n = 40 例)。观察组男性25 例,女性15 例。年龄39 ~80 岁,平均年龄(62.93±4.68)岁。对照组男性为23 例,女性为17 例,年龄40 ~80 岁,平均年龄(62.95±4.5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经磁共振、超声检查等多项措施,确诊为肩袖损伤;②患者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肩部骨折、关节僵硬等多种骨质疏松疾病;②患者存在严重精神障碍或是配合度低。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了常规药物治疗如盐酸替扎尼定等。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指导患者呈中立位,然后屈肘90°,采取上举,内外旋转的姿势,然后进行上臂的牵引,将患者的肩部进行外展,将受损的一侧举起,并将上臂向头部前屈,程度为患者的最大耐受程度,重复上述动作。接着将患者前臂保持90°弯曲状态,将手放在患者枕部,进行肘关节前后运动[4]。将患者的肢体进行牵引,使得患者时间手臂尽量向上运动,并最大限度向外展开,在以上操作完成后对患者肩袖进行修复治疗。
观察组行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在关节镜下直接松解后实施修复,并在距喙突外缘切开皮肤,距离大致保持在外援10 mm 处,将套筒放置关节腔内,前方套管为器械或是排液通道[5]。同时,对患者的肱二头肌肌腱区域进行仔细探查,对患者的肩袖、肩关节软骨等多个部位的具体情况进行查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若是L 型肩袖撕裂患者,需要使用对其拆点部位进行缝合,使用带线锚钉进行缝合,并且在肱骨大结节的部位进行固定,将残存的撕裂缝进行对边缝合。针对U 型肩袖撕裂患者,则需要将撕裂的部位进行对边缝合,并将缝合过程中形成的小月形使用带线锚钉进行缝合[6]。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治疗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关节功能评分,采取美国肩肘外科协会(Rating Scale of the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量表进行对比,得分越高表示肩关节功能恢复越好。对比两组VAS 疼痛评分,得分越低效果越好。对比两组患者的前屈、外旋、内旋各项肌肉力量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观察组 40 51.26±9.31 58.32±7.66 7.38±1.68 25.28±4.41对照组 40 60.22±10.36 84.66±9.40 12.66±1.24 37.38±6.39 t 4.01913.65515.7919.741 P 0.0000.0000.0000.000
2.2 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比较
术后观察组ASE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手术前术后1 个月 术后3 个月 术后6 个月观察组 40 52.11±12.41 70.37±15.41 90.56±8.35 95.79±6.56对照组 40 51.31±12.36 69.45±15.32 85.32±8.14 89.24±7.35 t 0.2890.2682.8424.205 P 0.7730.7890.0000.000
2.3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前及术后一个月的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个月及6 个月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手术前术后1 个月 术后3 个月 术后6 个月观察组 407.62±1.81 5.36±1.05 1.32±0.60 1.35±0.42对照组 407.54±1.78 5.23±0.93 2.83±0.64 2.08±0.51 t 0.1990.58610.8866.988 P 0.8430.5590.0000.000
2.4 两组患者肌肉力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的各项肌肉力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肌肉力量评分比较(± s,分)
表4 两组患者肌肉力量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前屈外旋内旋观察组 4016.19±1.405.41±1.355.87±1.52对照组 403.31±0.52.57±0.452.70±0.43 t 12.07112.46312.532 P 0.0000.0000.000
3.讨论
肩袖是人体肱骨周围的肌腱复合体,主要起到维持关节稳定的作用,该部位的冈上肌容易受到损伤,破损率较高,且治愈难度较大[7]。肩袖损伤是中老年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高,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和不适症状也较为明显,可能导致其出现局部炎症反应,导致肩关节处发生粘连,降低患者活动功能,使其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8]。不仅如此,肩袖损伤患者还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状,包括患肢处关节囊挛缩、肩袖肌肉萎缩等,导致症状加重,治疗难度更大。针对该疾病通常采取手术治疗的措施,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该疾病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微创的优势众多,患者的创伤较小,且疼痛程度较传统手术更低,患者术后的恢复更快,在临床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一致青睐。相关研究显示,在手术开战前,对患者进行手法能增加关节活动度,降低术前粘连的情况,从而减轻术后关节的紧缩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手术治疗的效果。尤其是在关节镜下进行松解,再实施修复术治疗,微创的效果更好。通过关节镜下松解,明显减少了操作流程,避免由于手法复位造成的牵拉损伤,更利于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情况,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不适,促进患者术后各项指标的恢复。
本次研究中,针对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展开对比分析,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微创治疗,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各项治疗指标优于对照组,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等;观察组术后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观察组的手术后的前屈、外旋、内旋各项肌肉力量评分较对照组高。
综上所述,关节镜下直接松解,实施关节修复术的效果较好,对肩袖损伤患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和肌肉力量恢复,且患者受到的创伤小,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