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背景下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2021-12-13叶俊泽
叶俊泽
摘要: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落实深度学习,全面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必要要求。让学生形成更加高阶的思维模式,应对多变的科学知识,有助于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篇文章将围绕深度学习背景下如何优化初中科学课堂的教学展开探究,希望可以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一点教学启发。
关键词:深度学习;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前言:
初中科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科学课堂上需要让学生深度掌握的科学知识越来越多,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内容,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探究和思考科学现实。确保他们所学的内容既有挑战性又有趣味性,这是非常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的,下面将围绕如何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展开分析。
一、积极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目光
初中阶段,学生接触到的科学知识更加有难度,越是有难度的内容,越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所以,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着趣味化的手段讲解那些比较具有难度的科学知识点。多媒体引入当代教育领域,给很多教师提供了创意教学新思路,初中生对于新的教学方法的反馈也比较热烈。
例如:教学“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会发现本节课结合了之前“生物与非生物”,“细胞”等多节知识,非常考验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对于刚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深刻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似乎只能凭借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其中的关键性内容,为了避免学生陷入错误的学习思维之中,教师可以借助着多媒体增添课堂的情趣。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小段微课短视频。对于这样的内容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观看视频的时候,教师就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渗透了进去,学生初步感知并理解背后的逻辑。有助于减轻学生的理解和学习负担,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组织探究式学习,培养高阶思维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学习比较复杂的科学知识时,教师过多的讲解或许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更不能让学生准确梳理不同的知识框架。浙教版的科学教材编写方式比较特殊,每个单元都包含很多知识,而这些知识之间又存在固然的联系,所以教师应当引入探究式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们自主整理,自己理解,这样也可以进一步培育深度学习的思维。
例如:教学“物质的特性”这一单元知识的时候,教师发现本单元一共包含八节课,每一節课的内容都是重点,既有物理知识,也有一部分化学性的内容,从物质的构成到升华与凝华,几乎包含了物质变换的每一种形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深刻理解系统掌握,为了达到理想化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比如提前按照章节结构制作一份不完整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将这份思维导图填充完整,以物质的密度为例,教师在思维导图上一共列出了三个分支,分别是物质的密度定义,物质的密度公式,以及物质的密度应用。教师已经提前将逻辑梳理清楚了,学生只需要把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填写上去即可,既有助于减轻学生们的学习负担,也可以进一步巩固他们深度化的思考。
三、引导自主化实验,深度发展素养
初中科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除了给学生讲解文本性质的内容,教师还会在课堂上渗透一部分科学实验,不过,由于初中生是第一次接触复杂的科学实验,可能各方面的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在学习过程中,会暴露出一些问题,为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它们以深度化的视角完善科学学习,讲解科学实验的时候,可以让他们进行自主化的操作。
例如:教学“蒸馏法海水淡化”这个学习课题的时候,教师会让学生先自主结合,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要选出一位组长,带领大家进行自主化的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会手把手帮助学生梳理实验的每个步骤,所有的小组都需要结合着教师提供的互联网微课资源,以及文字版的实验操作步骤进行探索。一般来说,学生初次进行自主化实验操作,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需要不断地帮助学生梳理实验思路,解决他们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这也是提高实验效率,深度发展实验素养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这样的教学方式更符合他们的学习特点,也能在做中学,在合作中学。一堂实验教学结束之后,教师会发现,大家对于本实验的内容理解已经非常透彻,尤其是一部分后进生,自主操作的时候就已经将实验的每个步骤都烙印在了脑子里,既提高学习效率,又减轻教师的引导负担。
总结:
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适应自身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方法,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就深度学习背景下初中科学课堂教学重构展开讨论,旨在为初中科学课堂的重构找到更多可行性策略,让深度学习能够在初中科学课堂深入实行。
参考文献
[1]蔡丽红.初中科学概念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J].名师在线,2019(09):17-18.
[2]泮兴华.深度学习背景下初中科学课堂教学重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6):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