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应用绘本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策略

2021-12-13曹延雪

山西教育·幼教 2021年11期
关键词:伯伯绘本色彩

曹延雪

一、感知画面,感受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教师要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幼儿对外界的感知主要来自于形象,因此色彩鲜艳的绘本很容易引发幼儿的关注。幼儿通过欣赏绘本中的各种场景、画面、人物形象,说说自己看到的色彩、线条和构图等情况,初步构建对美的认识和理解。

在阅读《我爸爸》的时候,教师引导幼儿感受绘本中的色彩、线条和构图。教师首先让幼儿整体感知作品的色彩:“大家觉得这本书的颜色是什么样呢?“这样的色彩给你怎样的感觉呢?”幼儿有的说:“我觉得颜色很好看,好多好多种颜色。”有的说:“爸爸有件黄色的衣服,他个子高高的。”有的说:“我觉得爸爸的衣服颜色暖暖的,爸爸也是暖暖的。”幼儿体会到了色彩和情感之间的关系,提升了审美感受。教师接着提问:“这幅画是如何展现爸爸的形象的呢?画面中除了爸爸以外,还有一些什么事物呢,它们是怎么组合的呢?”有的幼儿发现:“爸爸跳得很高,马上就能碰到天上的月亮了,上面还画了楼房。”幼儿认识到这样的画面是为了用楼房、月亮来衬托爸爸跳得很高。最后教师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审美创作感悟:“如果要你为爸爸画一幅画,你会用怎样的色彩搭配呢?在创作的时候,除了爸爸的形象以外,还会画一些什么呢?”促使幼兒学以致用,展开自主创作。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中提到幼儿有一百种语言表达方式,他们在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时候会形成各种不同的感受。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让幼儿在阅读绘本的基础上充分感受美并进行表达,说说该作品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然后结合自己的想法说说如果自己来创作会如何呈现,促进幼儿审美认知能力的提升。

二、阅读故事,欣赏美

绘本具有一定的故事性,这也是绘本的特点之一,教师可以先给幼儿讲述绘本故事,然后让他们自主阅读,可结合画面进行故事讲述。幼儿通过观察色彩丰富、搭配合理、情节生动的画面,体会美的意境及人物细微的情感变化,感受到作品中各种人物的真善美,从而提升自己欣赏美的能力。

《和甘伯伯去游河》展现了一个大方而善良的甘伯伯形象,教师鼓励大家在倾听故事后展开复述活动,尝试体会甘伯伯美好的心灵。如有幼儿尝试表述:“甘伯伯带着大家去划船,小动物实在太多了,船都沉了,但是甘伯伯一点都不生气,还和大家一起晒太阳、晒衣服。”教师引导幼儿展开互动讨论,说说从图画中能否感受到的甘伯伯的形象。幼儿发现,虽然甘伯伯的衣服湿了,但是他却一点都不生气,从这个小细节,幼儿就发现甘伯伯的确心地善良,而且有着十分豁达的内心。幼儿认识到可以通过观察绘本中的细节来发现画面美、构图美、色彩美,感受人物的心灵美,他们对美的欣赏能力在不断提升。

三、重组创作,创造美

《指南》中特别提到,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教师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为提升幼儿的审美水平,教师可以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方式,将审美感悟和自主创作结合在一起,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各种绘本故事,并将自己对美的感受融入到表达中。幼儿通过从绘本中提取出美的元素,获取审美经验,然后自主运用变形、夸张、重组等创作方式,展现出自己对美的理解,不断提升认知水平,学会如何创造美、表达美。

如:在幼儿欣赏了绘本《花婆婆》后,教师给幼儿提供了各种绘画材料和工具,组织大家开展自主创作活动。不同幼儿对美的感受不一样,如有的幼儿画了一片花海,把花朵涂上了五颜六色的颜色,觉得这样可以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美,有的幼儿喜欢画一整排同样颜色的花朵,他认为这样给人整齐的感觉。教师并没有对幼儿的自主创作进行干预和介入,而是给幼儿提供了充分表达的空间。在此基础上,幼儿继续延伸,他们想画出自己心中认为最美的地方,除了画鲜花、树木以外,幼儿还结合自己的想法,添加了一些其他的元素。如有的幼儿认为在美好的地方除了要有花草树木,还要有一间漂亮的小屋子,于是就在花海的中间画上了一间小木屋,他表示如果能住在这样的地方,将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教师鼓励大家在创作后说说自己的构想,谈一谈自己心中认为最美的地方。

《指南》中提到教师要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在阅读绘本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调动多元感官,激发他们的美学潜能,鼓励他们手脑结合,自主创造美和表达美,提升审美综合素养。

绘本阅读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形式,教师通过开展审美阅读的活动,激发幼儿对美的感受、欣赏、创造和表达。结合绘本,幼儿的创作热情和情感得以激发,能更好地体会到绘本中蕴含的艺术价值。

猜你喜欢

伯伯绘本色彩
《和甘伯伯去游河》
绘本
绘本
“伯伯”叫错了?
绘本
伯伯婆婆拔萝卜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