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现状及改进策略探究

2021-12-13张凯璐

山西教育·幼教 2021年11期
关键词:常规班级幼儿园

张凯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常规教育有利于幼儿形成集体意识、规则意识,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学会自我管理,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同时,适应疫情背景的常规可以让幼儿认识新冠肺炎病毒的危害,帮助幼儿养成不吸吮手指、主动洗手,公共场所戴口罩等良好习惯和愿意遵守规则,尽可能减少疾病对幼儿的威胁。

通过梳理已有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后疫情时期的常规教育在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过于高控高压,严重压抑幼儿的主动性;以权威的方式让幼儿遵守常规,重管理而轻教育;内容不平衡,教师在幼儿餐点、午睡环节要求过多,对其他方面关注不够;实施方式以言语为主,身体动作、图标较少涉及。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幼儿学习方式出现了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新趋势,这也是对常规教育方式的一种启发。在生活常规上更加注重幼儿身体健康,测体温、通风、七步洗手法等文明卫生习惯,也成了后疫情时期常规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为了掌握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真实现状,我们真正深入幼儿园班级认真观察。H幼儿园是河北省省级示范园,在办园过程中以幼儿为主体,对科学的常规教育有过探索,选择保定市H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在自然状态下对教师与幼儿的常规教育过程和表现以及环境进行观察,以H幼儿园三个中班,共179名幼儿与9名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时间为早上8点入园至下午5点离园,每个班观察10天,观察周期为一个月。

(二)访谈法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型访谈,随机抽取中班三名教师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访谈。访谈提纲主要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纲要》进行设计,内容围绕常规教育开展形式、常规内容制定方式等方面,主要了解教师对常规教育的看法、疫情背景下常规教育新的挑战等。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分析

1.常规教育多指向班级管理和习惯培养

幼儿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内容之一,是对幼儿进行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具体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教育,保证幼儿身心健康、行为文明。而在访谈中发现,教师对常规教育的理解集中于习惯培养,如教师多次提及进餐、如厕等“规则”“习惯”,对常规教育的目标指向侧重于班级管理。在观察中也发现,常规教育的内容多指向生活方面,比如进餐、排队、走路不能有声音,登记体温,固定时间喝水等。

2.常规教育以口头语言为主

本次研究中观察到,教师会借助环境的布置提示幼儿的行为,比如地板上的黄线、盥洗室内的规范洗手流程图等,也把一些难理解、难记住的常规融入故事、儿歌等,激发幼儿的兴趣,对其进行渗透式教育。然而,大部分教师表示,为了让幼儿更快地养成良好的习惯,通常会采用语言提示这种快捷有效的方式进行常规培养。当幼儿遵守常规时,有些教师表示会通过发小红花、贴纸来奖励他;违背常规时,则通常采用口头语言和肢体动作来批评幼儿的行为。比如把幼儿的椅子移到旁边,不允许幼儿加入活动。

3.家园目标不一致

常规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加之疫情影响,教师表示在培养幼儿常规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疫情导致家长不能进园,而线上开展的一些活动,有些家长不感兴趣、不配合,有些家长不能按时参加线上班会。幼儿的常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大力支持以及家园之间的默契配合。但由于居家防疫时间长、家园常规教育目标不一致,家长缺乏防疫常规方面科学的教育方法。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常规教育理念不明确

教师尚未正确理解常规与自由的关系,常规教育主要从班级管理和教学出发,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和需要,很难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在访谈中了解到,有的教师认为幼儿“听话”,说什么就乖乖做什么就是好常规。有的教师认为,能自觉举手,得到教师同意才站起来发言就是好常规。还有的教师认为,不吵吵闹闹就是好常规。

在面对常规时,教师重管理而轻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幼儿在班级中遵守规则,能够有良好的秩序促进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行为,而不是幼儿常规意识的提升和良好习惯的主动内化。教师的常规教育理念不正确,压抑了幼儿的主动性,这将不利于幼儿养成真正遵守规则的行为。

2.常规教育内容繁杂

从观察和记录的每日活动来看,常规教育内容中对生活常规要求居多:为了维持进餐秩序,要求幼儿安静,而且动作要快;为了维持午休秩序,安排幼儿统一睡觉、统一起床;在集体教学活动时,要求幼儿坐端正,双腿并拢,双手放于膝盖上,这显然有悖于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师对常规教育内容的把握没有做到学习和生活并重,繁杂琐碎的内容和整齐划一的规定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没有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3.常规教育方式单一

在具有复杂性、多变性的后疫情时期,教育方式不够多元化。为了便于管理,教师对幼儿实施高控管理,经常使用命令式、灌输式的语言让幼儿接受常规,很少进行亲身示范,而且教师自身也存在言行不一致的情况。在观察中发现,教师本身没有做好榜样示范,要求幼儿不大声说话,自己却和其他教师在班里畅聊;虽然盥洗室贴有“七步洗手法”的提示,意在使幼兒养成良好的防疫习惯,但很少有教师示范,监督幼儿洗手的方式。

4.疫情背景下家园合作受限

很多家长对幼儿娇生惯养,忽视其自主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这样往往会造成幼儿依赖性很强,生活自理能力差,养成挑剔、任性等坏习惯。受疫情影响,幼儿一段时间内居家时间较之幼儿园更长,但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缺乏对常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要求等内容的沟通。

三、幼儿园常规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常规教育认识不科学,教育方式单一

常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从教师的需要和要求出发,较少考虑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大多数新手教师由于缺乏一线工作经验和应对偶发事件的能力,通常采用大声斥责、眼神制止、夸张语言吓唬幼儿等方法处理问题。教师对常規教育在认识和理解上存在缺陷,实施过程不科学,过于强调常规教育的共性,忽视了常规培养中幼儿的个体差异。

(二)幼儿园师幼比例失调,教育资源缺失

首先,班级规模过大,师生比例失调。笔者所观察的中班有大约50名幼儿,两名教师和一名保育员,教师要照看如此大规模的班级,往往会寻求简单有效的方式进行常规教育,很难照顾每位幼儿的个性和需要。此外,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主班教师和保育员对于常规教育的学习仅限于小组讨论的形式,大部分教师缺少参与常规教育的教研和培训活动的机会,导致教师学习上升的空间和途径有限,线上和线下教育不能很好地结合。

(三)家园沟通不及时,适应疫情的反馈机制不完善

因疫情防控的需要,许多班级的管理比较封闭,教师也未能定期走访幼儿家长,不能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情况。而家长在幼儿常规教育方面的意识和能力都十分有限,在特殊时期很少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学习,导致在幼儿常规教育方面无法与幼儿园形成有效的家园合力。

四、幼儿园常规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教师树立正确的常规教育理念,合理制定常规

以幼儿为本的常规教育理念是幼儿内化常规的重要前提。教师应具备正确的儿童观,要在尊重幼儿意愿、尊重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的基础上,给幼儿提供更多的主动学习和活动的机会。同时,主副班教师和保育员在常规的目标制定理念上应保持一致,突出幼儿在常规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在制定常规内容时,教师要严格落实《纲要》和《指南》的相关要求,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需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民主协商。

(二)采用不同形式的常规教育方法,助力适应防疫常规

在常规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多采用一些正面、积极的方式来对待幼儿,还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来告诉幼儿该怎么做。在环境创设中,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绘制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图和温馨提示,潜移默化地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引导。班级里设立小小“监督员”,帮助教师在一日生活中监督幼儿的行为,让一些能力高、自制力强的幼儿发挥榜样作用,既尊重了幼儿的个性与地位,又促进了幼儿自主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另外,在后疫情时期,教师可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采用动画视频、儿歌、故事等形式将疫情防控理念和卫生习惯养成内容融入常规教育,组织多元化的常规教育活动。

(三)优化常规管理,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一般为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针对大班额问题,幼儿园可以采取预报名的方式,精准预测入园幼儿数,化解大班额问题。对于班额超出较多、幼儿年龄较小的班级,可以增加保教人员或教师的数量,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后疫情时期,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模式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应为教师提供各种信息化培训,组织教育信息技术交流和研究。对于教师而言,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常规教育深度融合,利用网络将幼儿园和家庭连接起来,拓宽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空间,通过大数据对幼儿的常规培养做出阶段性评价,适时采用档案袋评价法对幼儿的成长做记录。

(四)重视家庭作用,构建新型家园共育体系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家庭中的互动与交往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并丰富沟通渠道。教师可以把幼儿园防疫环境、幼儿在园的生活拍照发到班级群里,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防疫措施落实到位情况;定期开展线上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各种预案和制度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宜;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做好幼儿常规教育,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

幼儿园常规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开展的工作,同时需要幼儿园、教师、家长以及幼儿的共同努力。但常规并不是固定僵化的制度,而应是教师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经验以及时代背景进行综合提炼的结果。在疫情背景下,常规教育方面可以增加与疫情相关的学习内容,将疫情这一危机转变为幼儿学习的契机。为此,幼儿教师在制定幼儿园常规时应尊重幼儿的需要、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实际情况,重要的是关注和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自觉遵守常规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努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幼儿园常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常规班级幼儿园
班级“无课日”
常规之外
爱“上”幼儿园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破常规 获巧解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想念幼儿园
以牙还牙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