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非遗”项目活态传承实践

2021-12-13胡云芳

山西教育·幼教 2021年11期
关键词:活态非遗工具

胡云芳

我园自2019年以来,本着以“儿童为本”的理念,充分结合本地优势,继续寻找挖掘乡土资源,将“乡土”课程加深扩展,整合为新的“七彩小囡”课程。课程以“七彩金虹”为导线,结合景区内的多个景点进行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当湖圆作”是我市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项目之一,也是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点之一,我园基于景区内的“当湖圆作工艺馆”开展了“小囡圆作”活动,但在活动开展后,碰到了一些问题,如:操作材料单一导致幼儿探索兴趣不高,作品展示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缺乏深度推进,制作反复、枯燥,局限了幼儿创作的可能性,活动欠纵深推进等。因此“小囡圆作”活动的成效并不高,幼儿在活动中往往呈现出坐立不安、灰心丧气及无从下手的状态。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围绕技术活态传承、创意活态传承、文化活态传承三大路径,推进幼儿“小囡圆作”非遗项目化向深度发展,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感受、想象、创造,获得个体的全面发展。

一、从单一走向多元的“小囡圆作”技术活态传承实践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一场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是推动活动顺利展开的动力。但由于教师对“小囡圆作”的技术不是特别了解,在教学中常常感觉力不从心,不知道该选择什么、哪些是可以选择的。即使选择的活动,也仅仅以手工、欣赏的形式加以实施,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小囡圆作”活动的整合性,使活动形式变得单一,缺乏创新。

(一)辅助添画法

“小囡圆作”非遗项目活动为促进幼儿的发展,选择的操作工具需贴近幼儿的生活,基于幼儿的学习兴趣,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及年龄特点。因此,我们创设了不同层次的材料工具库,里面投放了多样化的工具材料。其中以小型工具为主,中型工具为辅,大型工具为助,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反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幼儿的内在潜能。

活动中,幼儿看到新增加的操作工具,都非常兴奋,眼睛里闪着光亮,瞧,他们正相互介绍着自己认识的工具呢!可是有些工具幼儿不是特别熟悉,于是他们通过绘画的方式画了下来,打算回家问问自己的爸爸妈妈,了解它们的用途。

“工具材料库”的增加,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支持了幼儿的可持续创作,给幼儿提供了充分想象、创造的空间,幼儿通过锯、刨、镂、雕、磨等多种技术形式对作品进行雕刻、装饰,激发了创作的兴趣,让幼儿的作品更有美感和艺术感。

(二)材料拼搭法

在以往的制作中,我们的制作方式单一呆板,周而复始,幼儿常常无目的制作,慢慢地幼儿制作的动力缺失。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幼儿有目的、有计划地操作,如在操作前幼儿先与同伴进行制作前的预设,最后作品可通过两两组合、多样组合等方式进行制作,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及思维能力,满足了大班幼儿喜爱挑战的意愿。

在一次操作活动中,辰辰过来跟我说:“老师,我想用它来做一个项链。”“好的,那你想好需要什么材料、什么工具来做了吗?”我问道。“没有,我只是突然来的一个想法!”辰辰轻轻地说。“那你可以做個计划,也可以找一找同伴,与和你有同样想法的同伴一起来设计一下吧!”幼儿兴奋地去找同伴一起商量所需要的材料、怎么制作。瞧,他们动工了,认真的模样真好看!最后,一条漂亮的项链做好了,只听见辰辰时不时地甩动着自己的小手,说:“我的天呐,手太酸了。”但是却不忘记把项链戴在脖子上。

活动“1+1=1”的开展,能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创作作品,并进行合作、拼搭、组合等,不但呈现出了新的作品,还发展了幼儿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能力。

(三)场景组合法

根据幼儿的兴趣及需要,围绕一个故事场景或情景剧作为活动的背景,与幼儿一起展开讨论,确定主题,通过幼儿创想的场景来讨论需要的“基础材料”“辅助材料”和“创意材料”,让主题场景活动起来,从而提高幼儿的制作技能及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见表2)。

从表2中我们可见,通过开展我的“游乐园”活动,幼儿通过制定场景内容、材料准备、创作作品、呈现作品四部曲来享受创作的过程,体验“小囡圆作”的独特魅力,创作属于自己的“小囡圆作”。

二、从静态走向动态的“小囡圆作”创意活态传承实践

一成不变的活动形式,即使开展得再有趣,再丰富,幼儿的兴趣度再高,也会有腻的时候。平常幼儿制作好后,想要放在哪个位置或者想要自己保管,都是可以的,幼儿可以随意摆放处理作品,但这个作品,也就只是作品而已,那么如何让作品“活”起来?教师就要借助多样的创意活动,让幼儿的作品更有意义,让幼儿制作的动力更加充足。

(一)主题创意法

通过中班“小囡圆作”的展示,我们通常让幼儿按教师的要求,把作品摆放在区域里面或者展示台上,它就静静地在一个角落里展示着,这不仅仅违背了我们开展非遗项目活动的初心,也让幼儿对非遗物质文化有了一定的误解。因此,我们通过圆作与美食的结合,使幼儿置生于充满趣味性、挑战性的活动中,让他们解决开放性的问题,鼓励他们去创造,去发挥想象力,并把想法动手加工制作出来,然后测试自己的设计并加以改进,让活动既有创意,又有美意。

“美食一条街”主题活动中幼儿设计了不同的美食承载物,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做得太小了,美食放不下,做得太大了,美食又不好看……那怎么办呢?幼儿从刚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后来的轻松自如。他们想到了很多办法,或是相互交换承载物或交换美食,或是对承载物进行改进,减少或增加。瞧,这个活动开展得热闹非凡。

在此次开展的主题创意活动“美食一条街”中,幼儿通过设计不同美食需要的不同承载物,然后准备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制作,最后开展“美食一条街”活动,在吃吃、看看中发现了“小囡圆作”的无限可能。

(二)生活创意法

通过中班“小囡圆作”的活动,我们常常发现,幼儿对于作品的完成度和爱护度并不是很高,我们经常会看到幼儿的作品只做一半也放在了展示台上,有的甚至是随便乱扔,被同伴或教师捡到。如何让幼儿重视自己的作品,爱惜自己的作品呢?我们通过圆作与买卖相连,让幼儿更好地完成一个完整的“圆作”作品及学会保护自己的作品。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跳蚤市场”活动正式开业了,一个个“摊位”,摆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有各种幼儿自己手工制作的作品。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欢笑声不绝于耳,现场堪称火爆。瞧,大班幼儿坐在摊位前,扮演起了老板的角色,热情地向往来的小顾客们推销自己的作品,乐乐说:“你们快来看呀,我这里有飞机、陀螺哦,而且很便宜的。”好多小朋友都来到了她的摊位上,选着他们喜欢的东西,乐乐也耐心地为他们介绍,最后都收获满满。

在我们开展的“跳蚤市场”活动中,幼儿不仅是把自己做的作品进行买卖,更是在购买过程中通过遇到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出无限可能。

(三)节庆创意法

在中班“小囡圆作”的活动中,我们发现开展的“小囡圆作”活动沦为形式,缺少了特色及创意,而且幼儿制作的圆作没有代表性。其实我们中国传统节日,是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每个节日都有代表性的物品。因此我们开展“走进传统节日”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传统节日中自己的一些经历,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小囡圆作中去。

春节是幼儿最喜欢的节日之一,我们围绕春节开展了圆作活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我们可以制作对联!”“不行,我们又不会写字。”小马说。“对哦,但我们可以画画呀!”有的说:“我们可以做爆竹。”这一个建议引起了幼儿的共鸣。于是,大家愉快地决定了活动的方向——制作“爆竹”。说干就干,幼儿拿起各种工具,做了起来。

在“走进传统节日”活动中,幼儿与同伴之间通过互动,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对小囡圆作进行灵活运用,使彼此的创意都得到了提高。

三、从制作走向表演的“小囡圆作”文化活态传承实践

众所周知,幼儿的每一个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体现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幼儿制作好“圆作”作品后,如何让幼儿感受“圆作”的魅力呢?我们通过区域融合、舞台展演、亲子联合这三个方面来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从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1.区域融合法

现在幼儿园都提倡尊重幼儿的天性,释放幼儿的天性,那我们如何让幼儿在活动中放飞思维,激情激趣呢?我们通过区域融合法,即通过两区域合作,让区域游戏更加贴近幼儿,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幼儿对活动和游戏的需要,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及释放幼儿的天性(见图3)。

我们通过区域融合法——1+1两区融合模式,幼儿进行花样表演和展示,在实践中,以活化整合的方式,让“小囡圆作”文化得到推动。

2.舞台展演法

培养幼儿对于“圆作”非遗项目的兴趣,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行的,是长时间耳濡目染的结果。我们通过舞台展演法,即通过走秀活动,寓“小囡圆作”文化于活动中,同时开发幼儿的智力,提高其动手能力、反应能力、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加深幼儿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度。

我们开展的“小囡圆作”舞台走秀活动,首先会让家长了解走秀活动的主题,并充分听取家长的建议。然后请家长和幼儿在家一起合作,围绕主题共同设计作品。最后,我们在园内开展了大型的舞台走秀演出,面对所有班级开放。每日一场,每日的舞台秀对于幼儿来说都是无与伦比的。

通过舞台展演法,不仅激发了幼儿对表演的兴趣,更是在这个过程中,亲子共同体验了“小囡圆作”带来的趣味性和无限可能,感受到了探究的乐趣,彰显了文化的魅力。

2. 亲子联合法

家长对于幼儿来说,一直起着榜样的引导作用,亲子联合法是通过圆作让家长与幼儿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亲子活动寓教于乐,寓知识于游戏中,不但提高了幼儿动手能力、反应能力、创造能力等,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内在潜能。

我们开展了“感恩之旅”活动,幼儿通过设计一个可以使用的圆作作品,像小梳子、小木桶等,在活动中,对于幼儿自主生发的兴趣点,教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分享,教师和家长积极帮助幼儿寻找答案,让幼儿对圆作的文化意义无限延伸。

亲子活动除了加深亲子关系外,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幼儿对“小囡圆作”活动的喜爱度及丰富了活动的形式,让“小囡圆作”更有趣味性。

幼儿“小囡圆作”非遗项目活态传承是一个围绕“小囡圆作”为主的活动,活动过程中以丰富的木工材料和工具为基础,立足“幼儿本位”,為幼儿提供能够自由进行圆作活动和游戏的场所,让幼儿在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下激发创作灵感,享受创作乐趣。本次活动教师通过技术活态传承——单一走向多元、创意活态传承——静态走向动态、文化活态传承——制作走向表演的三大路径,最终达到了本次活动的目标:传承匠活,开发智力,让“小囡圆作”手艺从静态走向活态!

(责任编辑:张 琳)

猜你喜欢

活态非遗工具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日本民俗保护与工艺文化的“活态”发展
贵州民族民间活态儿童文学中的童谣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价值与途径研究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留住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