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角下汉语英译中的文化信息流失现象研究

2021-12-13马小旭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8期
关键词:汉语言英译跨文化

【摘要】汉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融合而成的语言文化精华,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汉语英译过程中因为文化的差异往往会导致发生错译、漏译现象,出现信息的流失。信息的流失不仅遗失了源语言(source language)语义的传递,破坏了特有的意境,同时也削弱了源语言的文学性,因此在目标语中(target language)对文化信息进行补偿(compensation)就十分重要。文章通过跨文化视角对汉语英译过程中出现的文化流失现象予以审视,对翻譯中信息的流失与补偿进行举证,从而加深对信息进行补偿重要性的认识。

【关键词】跨文化;汉语言;英译;信息流失;信息补偿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8-121-03

【本文著录格式】马小旭.跨文化视角下汉语英译中的文化信息流失现象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9(18):121-123.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也随之增加。英语是全球第一通用语言,直接影响着双方的交流,汉英互译是跨文化的行为模式和交际活动。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双方的生活条件不同、地理环境不同以及风俗的不同,致使汉语言在英译的过程中出现非常大的偏差,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将这种偏差化为对双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本文主要是从中西方的文化概述,汉语言在英译过程中的信息流失原因,以及解决策略来阐述。

一、文化概述

(一)华夏文化

华夏文化是以中国为代表,辐射到东亚、东南亚地区的文化,这种文化主要是受到儒家文化和佛教思想的影响。华夏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为基础,具体表现为:注重个人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的修养、文化底蕴的积累,以“仁义”和“孝道”作为这个社会的文化基础。

华夏文化的发展与扩大是中华人民不断与周边国家和民族进行交流而形成的,它不仅是华夏文化的体现,还对周边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海外华人还将中国的文化带到全世界。我国的文化保留具有完整性,从农耕业到畜牧业,再到四大发明,都推动世界的发展。

汉语和汉字是华夏文化的重要代表。汉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数量最多的语言。尽管各地的方言给汉语言的彼此交流带来障碍,但文字的统一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对整个中国的统一做出极大的贡献。

(二)英美文化

英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家,它的饮食、文化和艺术一直以来都受到世界各地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都与世界各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在英国,每个人都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因此,在英国的各个中心地区不同的宗教都在蓬勃发展。不同的宗教都可以在英国找到自己宗教的代表。大量的文学创作让英国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大量的诗歌、戏剧都是先辈留下的宝贵遗产。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导致欧洲许多国家都移民,将欧洲文化带到美国。这些文化经过传播,很快就传遍美国的每一个角落,很多美国艺术家对怎样发展新风格和新的发展模式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文化的主要内容强调的是个人价值的体现,让每个人都去追求他想要的,崇尚自由,主要的核心价值是实用和理性。这种核心价值观调动了每个人的积极性,让每个人的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带动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但形成人人以自我为中心,人与人之间缺少交流,人际关系很难融为一体,整个社会缺乏凝聚力。

(三)中西文化的差异

在人类文化交流中,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对象。中国的文化重在抒情并且含蓄,西方的文化主要是以严谨和现实为主,这两种文化的不同,带领着中西方文学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并且发生多次文化上的碰撞。中国人以人文传统和儒家思想为社会核心,中国的文化是对人的反思,西方的文化则是以科学现实发展为主要目的,主要体现在理性精神、客观态度和追求真理上。

中西方文化发展的不同还可以从语言方面来进行比较。美国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不同的人所具有的思维模式也不一样,是语言决定人们的思维。所以西方是板上钉钉,一丝不苟的,汉语的说话方式就会有些飘忽不定。就拿一首诗来举例说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是骆宾王的《咏鹅》,翻译成英文大概有六七种版本,但是每一种版本都是逐字逐句的翻译,就像是“红掌”,翻译成英文的话无非就是“red palm”,无法将诗人对鹅的喜爱表达出来,但是体现出了西方文化的严谨。

(四)汉英习语文化之间的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民族和国家的生活环境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不同的民族所使用的习语往往和其所生活的地区息息相关,如山川环境、自然物产等。就像中国人一般喜欢用“雨后春笋”来形容事物蓬勃发展且快速涌现,这个成语翻译成英文的话,就会变为“like mushrooms”(像蘑菇一样),这其中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因为英国不生产竹子,英语中的“bamboo”是从马来西亚语翻译过来的;还有,中国用“牛饮”来比喻一个人喝水喝得很多,而翻译成英语的话则为“to drink like a fish”(像鱼一样的喝水),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是以农耕畜牧业为主的,许多成语和语句都与土地相关,而英美国家所使用的习语大多数是以海洋为主,由此可以知道,每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习语的形成与自身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汉语言英译中的文化信息流失的原因

(一)文化迁移方面的原因

在跨文化的交际中发生文化迁移的现象是很常见的。通过不少学者的研究发现,在汉英这两种语言的翻译过程中人们所犯的错误是非常明显的,这主要是由于英美的语言环境和语言习惯所引起的。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迁移带来的效果可以是正面的、负面的以及带有语言和文化的。汉语言在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出现的文化信息流失现象正是负面现象,是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所引起的,汉语在翻译成英语的时候,人们下意识的将英语的语法和语义代入其中,用英语的文化准则和文化价值来指导自己对汉语的理解,并且以此作为标准来影响他人的具体言行。可以这样子来理解文化迁移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就是将英语中的语言模式硬套用在汉语的逻辑表达上文化现象,带来的后果往往会导致在进行跨文化的交流中的交流障碍、双方的误解,严重的话甚至会引起文化冲突。

(二)词义没有相对应的空缺

因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所以在进行汉语翻译成英语的时候,往往会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对想要翻译的语句进行有效的替换,这样的现象称之为词汇空缺,导致的结果就是汉语言在向英语翻译的时候产生文化流失。可以这样来理解,我们可以用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来表达一个意思,非要绕一个大圈子才能表达清楚。比如在前面提到骆宾王的《咏鹅》,如果外国人没有认真的学过中国的诗歌,便不能够很好的对其进行学习,所以要加强双方的文化交流,避免汉语言文化在英语中的信息缺失。

(三)双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同

在看待同一事物的时候,不同的文化里包含不同的价值,引发不同的联想,可以看见不同的内涵。在汉语和英语中,对待动物的态度和含义就有很大的区别。在西方,狗是非常忠诚的动物,他们象征着忠诚、不屈;但是在我们中国,非常看不起狗,对狗有一种厌烦的心理,在汉语言中,可以看见许多这样的词汇:狗奴才、狗杂碎、狗腿子等,这些都是、汉语言中说“狗”时带有的感情色彩,外国人在翻译这些词语的时候,由于对狗非常的喜爱,就不会使用“dog”这样的单词;反观英语,top dog(重要人物),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个幸运儿)等,这些习惯用语中包含着“dog”这个单词,但是在、翻译过来的时候已经不能翻译成“狗”。

从上面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汉英语言在词义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一般情况下,在汉语中的某些词是贬义的,在英语中的意思就是褒义的或者是中性的,从这一角度上来说,除词语本义上的符合外,还得看一下双方的文化差异,以此来补充空缺的范畴。

三、解决汉语言英译中文化信息流失现象的补偿策略

汉语言英译是一种汉文化向西方传播的过程,其中的难点不是简单的将汉语言翻译成英语,是在于将汉文化完美的进行转化还能保留下原有的文化特色。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文化在进行交流的时候经常会发生碰撞,这种在翻译过程中发生的碰撞虽说能够促进文化的交流,但是存在的文化信息流失现象是非常严重的,所以要力图解决这种现象,找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让人们对汉语言英译中的文化流失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跨文化交流,深刻学习中西文化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国际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人们越来越重视英语学习在跨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和能力的培养。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进行文化交流。影响跨文化交流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以及宗教信仰等,语言是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工具,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为了掌握英美等国家的文化和思想的过程,在学习英语的时候,要掌握好必要的英语文化知识,才能与外国友人进行有效的文化交流。如果只是把精力全都放在语言的形式学习上,忽视英美等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底蕴,就会缺乏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在现实的交流中,尽管使用的语义和语法全都正确,也不能避免双方文化上的冲突。所以,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流和汉语言英译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它可以帮助中国人充分了解西方的文化,理解西方人的思想,在双方交际的过程中,对对方有一定的了解,尊重对方的言行,能够让彼此取得最佳的交际效果。

1.以归化策略为主

中国的传统思想就是习惯性的用整体的眼光去看待一个事物,不能否定这样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但是这样传统的辩证方法中也包含着不科学的部分。在保留整体看待事物的同时,要吸取西方的辩证态度和眼光,一层一层的进行剖析,最后再归纳总结,把整体和实践得到的感悟相结合,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2.以异化策略为辅

中国在古代和近代史上长期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大多数的物质都是自给自足,对自然环境的依赖问题非常的严重,没有能够自我奉献的精神价值。在“文革”时期,大家吃惯了“大锅饭”,平均主义的思想影响着每一个人。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就得把西方的资本主义思想融入到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当中,倡导人与人之间的良性竞争,同时也不能丢了我国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

(二)将创新精神和谦虚精神更好地结合起来

中国的封建社会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延续到了清王朝,整整几千年的时间。“百家”的思想融合在了一起,其中优秀之处要发扬。但是道家的中庸思想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用来禁锢民众的思想,人们在心理上保守思想的形成,例如三思后行,这样的思想意识束缚人们的行动和个性的发展,让人们缺少创造力和主动性。西方的文化主要是鼓励人们去进行创造,由于其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所以在经济贸易上主动推动全球化贸易,对海外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形成了彼此间的竞争与创新。这是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给全球经济市场带来的活力。中国现在流行的招商改革正是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过度的保守只会让我们妄自准大,失去很多机会,这就需要把中西方的思想文化结合在一起,吸收中西方文化的成果,丰富的民族文化。

(三)从不同的文化角度来看待汉语言英译

在进行汉语言英译的过程中,偶尔使用汉式英语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进行翻译的理解。但是,这不能破坏英国原有的文化风情。在进行汉译英的时候,需要了解什么词语是英国文化的忌讳,以及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环境下的意思。就像我国常用的张三李四,在进行英语翻译的时候不能直接翻译出来,而是应该翻译成someone(某人)。在翻译的时候,要是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强行融合在一起,就会让双方原有的文化变味。

(四)避免文化翻译中的错位

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人们会使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从时间上来说,不同时代的人对同一句话会有不同的理解;空间上来说,东西方人们的思想也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一个民族所经历的不同和体会的区别,在进行汉语言英译的过程中出现在理解上的错误是很常见的,但是要及时的对这些错误进行改正,避免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

三、结束语

在全球化的带动下,很多人都认识到,与不同的人进行文化交流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的使用,而且还要注意语言文化上的区别,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现象是跨文化交流的具体表现,不仅仅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思想,还要通过跨文化的交流让中国的文化更加的丰富,同时将我国的文化推向全世界。

参考文献:

[1]马玉红. 汉英习语在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流失[J]. 语文建设,2014.

[2]袁赞. 从英汉语言差异看英译汉实践中语言转换的层面[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81-84+96.

[3]張建惠. 从适应与选择看英译汉语言异质引进[D].烟台:鲁东大学,2006.

[4]曾兆令. 从英汉语言结构差异看英译汉中的意合趋势[J]. 2000,(3):99-101.

[5]张彩霞. 跨文化视角下汉语习语英译中的文化信息流失现象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5.

作者简介:马小旭(1990-),女,回族,河北保定,助教,研究方向为语言学。

猜你喜欢

汉语言英译跨文化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顺应论视域下“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的翻译策略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现代汉语言变化与社会生活关系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
“小”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