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某医学院校医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情况分析
2021-12-13张慧群陈晓云郑国权李建华
张慧群 ,李 翔,陈晓云 ,郑国权,李建华
1广州医科大学教务处,广东广州,511436;2广州医科大学临床技能实验中心,广东广州,510182
为推动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和临床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医学生临床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临床思维的培养,教育部以强化本科教育质量为导向,自2010年起开始举办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竞赛考察范围广,涵盖所有临床学科及辅助学科内容,同时也要求选手在赛场上面临临床状况迅速做出判断及处理,是国内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最广的医学教育领域的全国性竞赛,体现了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竞赛的最高水平。大赛对于加强各医学院校对临床技能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切实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水平有着突破性意义,成为各大医学院校衡量教学质量以及比较培养医学生临床质量的指标之一,但对临床技能竞赛的情况分析较为少见[1-5]。
广州市某医学院校从2011年起,每年举办校级临床技能竞赛。本研究对该校第九届临床技能竞赛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学生对临床知识和技能操作的掌握水平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广州市某医学院校2019年10月第九届医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的22支队伍作为研究对象。每支队伍4名选手,为各临床教学基地的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实习生。
1.2 研究方法
该校第九届医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共有22支队伍参赛,采用多站式和赛道式两种形式。比赛共分为三轮。第一轮为多站式竞赛,设置11站,每站时间8分钟,包含2-3项技能操作或理论考核,共26项,每项技能操作和理论考核满分100分(个别理论考核满分90分),22支队伍分2批次竞赛。第一轮结束参赛队伍总成绩1-6名的队伍进入第二轮竞赛;排名7-12名的队伍进入复活赛。复活赛为赛道式竞赛,共25分钟,6支队伍分3批次竞赛。复活赛结束参赛队伍总成绩前3名的队伍进入第二轮竞赛。第二轮为多站式竞赛,共10站,每站时间8分钟。第二轮结束根据参赛队伍总成绩排名1-4名进入第三轮竞赛。第三轮为综合案例竞赛,每队20分钟。竞赛内容参照第九届全国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项目、结合该校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大纲要求设置,主要为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儿科学、急诊医学及护理学等科目的项目。竞赛项目紧贴临床实践要求,将临床思维与临床技能紧密结合,并将人文关怀、爱伤观念等融入其中。
为减少成绩偶然性,每位参赛选手的操作由两名裁判打分,选手成绩取平均分,每轮每支队伍的最终成绩为组内各选手站点成绩总和,每一轮的竞赛分数不带入下一轮。最终决出特等奖3名,一等奖4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
1.3 竞赛项目的信度和效度
项目难度和项目区分度是评价试题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也是评价该次竞赛成绩是否具有研究意义的重要依据。该次竞赛项目总平均难度为L=X/W=0.6(其中X为样本平均分,W为试卷总分),难度系数在0.3-0.7的题目占70.37%。竞赛项目的整体区分度为D=0.29,参考区分度分类标准[6],区分度优秀(D≥0.4)的试题占竞赛试题的25.93%,区分度良好(D≥0.3)的试题占40.74%。结合该次竞赛项目难度分析,题目难度为0.5≤L≤0.7且区分度D>0.15的理想试题占48%。裁判评分一致性检验分析显示同组裁判评分无显著差异占87.9%。因此,从整体上看,该次竞赛成绩具有研究意义。
1.4 统计学方法
计算每项操作的平均分、标准差和及格率,比较各参赛队伍每项技能掌握情况;将同一专科的操作整合,统计每个专科的平均分、标准差和得分率,比较选手对各专科技能的掌握情况。各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P<0.05视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所有参赛队伍均参加了第一轮竞赛,因此选用第一轮竞赛成绩来分析各参赛队伍的水平。通过统计计算得出各队伍第一轮竞赛的平均得分率,由图1可知22支参赛队伍的得分率普遍不高,总体平均得分率仅为60.58%,勉强及格,得分率最高为76.64%,最低为39.98%,有10支队伍的成绩在平均水平之上,12支队伍的成绩在平均水平之下。
图1 22支参赛队伍得分率
2.2 竞赛项目得分情况
2.2.1 第一轮竞赛项目得分基本情况。第一轮竞赛参赛的22支队伍分两批次分别同时进入11个考核站点进行多站式考核,各队以不同站点为起始依顺时针换站完成题卡要求的操作和回答相关知识问题。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见表1),第一轮竞赛的26个考核项目中,每个项目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差距均较大,说明不同实习医院的学生对同一考核项目的掌握差别较大。平均分最高的项目是颈静脉出血+小腿开放性骨折(84.11±7.75),及格率最高的为咳嗽问诊、颈静脉出血+小腿开放性骨折、心肺复苏+除颤,该三项操作及格率均达到100%;平均分最低的是心电图判读(27.45±14.73),及格率仅有4.54%,该项目得分率低也拉低了内科的总得分率。此外,该轮次其他几项理论考核平均分和及格率也都较低,表明选手们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水平较差。通过统计各专科得分率(见表2),护理科目得分率最低,只有49.42%,表明选手们对护理技能掌握水平较差。
表1 第一轮竞赛项目成绩统计
表2 第一轮竞赛专科成绩统计
2.2.2 复活赛项目得分基本情况。复活赛由第一轮比赛中排名7-12的队伍参加,为赛道式竞赛,6支队伍分3批次竞赛,完成题卡要求的操作和回答相关知识问题。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见表3),复活赛的7个考核项目中,各项目平均分普遍较低,平均分最高的项目是上腹部消毒铺巾(平均分为60.83)。除外科两个项目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有明显差距外,其他专科项目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及格率除上腹部消毒铺巾为66.67%,其余各项目均较低,其中三腔二囊管止血术和巡回护士理论答题没有队伍及格。三腔二囊管止血术是复活赛第一站第一个项目,该项操作学生在临床实习中极少接触,对操作不熟悉,耗费了大量时间,导致该项目得分低以及影响赛道后续项目的得分。统计各专科得分率显示(见表4),各专科总体得分率均低于60%。
表3 复活赛项目成绩统计
表4 复活赛专科成绩统计
2.2.3 第二轮竞赛项目得分基本情况。第二轮竞赛参赛的10支队伍分别同时进入10个考核站点进行多站式考核,各队以不同站点为起始依顺时针换站完成题卡要求的操作和回答相关知识问题。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见表5),第二轮竞赛的21个考核项目中,除个别项目外,大部分项目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差距不大,平均分最高的为小儿腰椎穿刺(90.90±4.35),及格率最高的为单人穿脱隔离衣、骨髓穿刺术、腹痛问诊、小儿腰椎穿刺,该四项操作及格率均达到100%;平均分最低的是写门诊病历(30.43±7.88),及格率最低的是产科问病史、写门诊病历和动脉穿刺、吸氧三个项目,均为0%。第二轮竞赛总体成绩明显高于第一轮,且各队伍间成绩差距也没有第一轮大,分析原因是经过第一轮的“淘汰赛”,进入第二轮的队伍水平相对较高,因此总体成绩较高,但依然还有不及格的存在。联系第一轮的得分情况,发现选手不及格的项目主要还是集中在理论以及护理操作方面。
表5 第二轮竞赛项目成绩统计
表6 第二轮竞赛专科成绩统计
2.2.4 第三轮竞赛项目得分基本情况。第三轮竞赛为综合案例演示竞赛,参赛的4支队伍按抽签顺序依次进入考核站点进行考核。数据统计结果如表7所示,进入决赛的四支队伍实力较强,得分较为接近。
表7 第三轮竞赛成绩统计
2.2.5 总体专科竞赛项目得分基本情况。综合所有轮次各项目得分率,按专科进行归类统计各专科得分率结果显示(见表8),总得分率最高的是儿科(70.49%),往后依次为急诊科(69.80%)、内科(63.02%)、外科(59.43%)、妇产科(54.38%),总得分率最低的是护理(50.10%);其中内科、外科、儿科项目中包含技能操作和理论知识两部分内容,比较这两部分的得分率显示,各专科技能操作得分率均高于理论知识。
表8 各专科竞赛成绩统计
3 讨论
临床实习环节是培养医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临床思维等综合能力的关键阶段,实习环节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医学生临床能力的高低[7]。该次竞赛的参赛选手全部是实习学生,竞赛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实习单位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实习学习情况[8]。
3.1 临床操作技能掌握水平欠佳
竞赛结果显示,22支队伍的总体平均得分率不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不佳。如缝合打结项目,平均分为(40.09±17.72),参赛选手操作不熟练、手法欠佳。某医学院校2017-2018年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出现类似情况[9]。各专科技能知识中护理技能知识掌握水平相对较弱,各轮次护理各项操作的平均得分率均低于60%,与邹丽琴等的分析情况相同[10]。分析可能存在原因:一方面,实习医院临床实践教学工作存在实习医院教学管理不到位、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意识薄弱、教学能力不强等问题[11];另一方面,学生实习期间把主要精力放在考研或找工作上,不主动参与临床工作,学习临床技能的主动性低,尤其不重视护理技能的练习。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实习教学管理,加大临床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同时,引导学生处理好实习与考研、找工作间的关系,珍惜实习机会,努力提高临床实践技能。
3.2 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
理论知识是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基础,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一切临床技能训练的前提[12]。该竞赛各轮次的理论知识成绩均较低,各专科的理论知识得分率均弱于技能操作,如心电图判读项目的及格率仅为4.54%。这可能是选手赛前准备期注重操作性训练造成的,但也反映出学生基础理论并不扎实,或者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能力差[12]。因此,医学院校在临床实践教学中,要重视理论结合实际。实习阶段,可通过教师查房示范、病例讨论、大会诊、模拟教学和实际临床工作等形式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9]。教育学生注意理论与实践并重,学会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于临床实际。
3.3 医学人文素养欠缺
随着国际与国内医学教育的发展,临床技能竞赛不再局限于单纯操作技能考核, 而更加强调对技能、知识、态度的并重考核, 全面评价医学生的临床能力[13]。该次技能竞赛的项目紧密结合临床,融入人文关怀、爱伤观念等。通过对各操作项目内的得分点统计分析,发现选手在人文方面失分较多,选手的人文关怀不足:如留置胃管时未与患者沟通,没注意必须取得病人的配合(清醒病人);导尿时未注意隐私保护、保暖等。孙慧在第九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西南西北分区赛中也发现同样问题[14]。医学人文教育对医学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它可以影响医务人员临床表现、增强其对患者的同理心[15]。医学院校要正确引导加强医学生对人文教育的重视,因材施教,及时更新教学方式方法,采取多种形式的授课方式提高医学人文教育教学效果,全程、全方位渗透医学人文教育[16]。
3.4 临床实习基地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竞赛成绩显示部分参赛队伍成绩相差较大,选手们对于各项临床技能的掌握存在较大差距,不同实习单位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均分布在各临床教学基地, 由于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基地不断增加, 各教学基地对临床教学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不一,临床教学基地配套制度建设、教学条件各异,导致教学水平参差不齐[17]。医学院校需与临床教学基地紧密联系,严格落实临床教学管理制度,统一实习安排、出科考试、毕业考核和临床教学质量标准等,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减少不同实习单位间教学质量差距,确保各实习基地临床教学同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