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伊犁地区哈萨克族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2021-12-13李文丽王育珊唐月红苏银霞诸葛瑾慧

医学与社会 2021年12期
关键词:哈萨克族慢性病居民

李文丽, 王育珊,唐月红,周 言,石 慧,苏银霞 ,诸葛瑾慧,姚 华

1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能否自动获取、理解并采纳相关健康信息和正确地去接受有关健康方面的服务,并通过这些信息与服务,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出恰当的判断[1]。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是健康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指为维护、促进健康,个人应具备的与慢性病预防及治疗相关的健康素养水平与慢性病自我管理能力的总和[2]。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以哈萨克族为代表,聚居多个少数民族的地区之一。研究显示[3-4],哈萨克族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但是在张庆华等[5]对新疆乌鲁木齐的汉族高血压患者和哈萨克族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素养调查的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中,哈萨克族的健康素养水平低于汉族。目前有关哈萨克族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的调查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索新疆伊犁地区哈萨克族居民的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制定有效的慢性病防治策略、开展健康教育促进活动提供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于2019年4-11月从新疆伊犁选取哈萨克族人口密度较大地区:新源县、巩留县、尼勒克县、昭苏县、特克斯县,从中选择哈萨克族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哈萨克族居民且年龄大于等于18岁;在本调查开展前1年连续居住在新源县、巩留县、尼勒克县、昭苏县、特克斯县,并生活长达6个月以上。排除标准:年龄不符合者、无法配合调查者、非常住居民。本研究已经过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20160317-02)。通过PPS (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抽样法进行随机抽样[3],按各县的常住人口比例分配调查样本量,最终共抽取45个街道(乡镇),抽取 2 个监测点来自于每个街道(乡镇),再随机抽取 100 户家庭来自于每个监测点,抽取家庭中采用Kish Grid法再抽取1名年龄范围在15-69岁的居民参与调查。调查过程中发放问卷8700份,回收问卷8700份,其中有效问卷共8547份,有效率为98.2%。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健康文化调查问卷》中的有关慢性病防治素养部分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参考《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2015版)》《健康66条》进行设计[6]。问卷Cronbach's alpha为0.834,效度为0.821。问卷调查项目包括居民基本信息(性别、年龄、职业等),生活习惯(吸烟状况、饮酒频率、锻炼频率、饮食口味)以及慢性病防治素养,其中慢性病防治素养共11个题目,共计18分,分为4道单选题、7道多选题。计分规则:单选题每题1分,多选题2分,多选题中漏选和多选均不计分。判断标准:若问卷得分为总分的80%及以上,即总分≥14分,则视为该调查对象具备慢性病防治素养。

1.2.2 质量控制。由经过统一培训、熟练掌握调查表使用方法的调查员参与调查,对问卷的填写进行全程监督,全面检查已完成的问卷,防止出现漏项等问题,剔除信息缺漏较多的问卷后进行回收。全程需监控数据质量,问卷经收集录入后再次进行审核,以达到降低偏倚的目的。

1.3 统计学方法

通过EpiData 3.1录入问卷并建立数据库,数据资料运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对居民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χ2检验用于计数资料组间比较,慢性病防治素养影响因素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合计8547人,男性3523人(41.2%),女性5024人(58.8%),平均年龄为(41.00±11.75)岁;具备初中学历的哈萨克族居民较多(38.9%),牧民居多(25.7%),已婚居民较多(84.3%),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0-1999元(27.0%)和2000-4999元(25.4%)的各占一定比例,乡村居民居多(79.5%),患有慢性病的哈萨克族居民占16.2%。见表1。

表1 哈萨克族居民一般情况和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分布

表1(续)

2.2 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测评题目答对率

慢性病防治素养调查的11个条目中,答对率最高的条目是“关于自测血压的说法”(71.8%)和“预防高血压的吃盐量”(62.2%),答对率最低的是“吃大豆制品的好处”(21.3%)和“糖尿病的危险因素”(21.7%)。见表2。

表2 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测评题目答对率

2.3 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影响因素分析

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具备率为9.7%。文化程度较高居民的慢性病防治素养具备率普遍较高;职业中第三产业服务人员具备率最高,离退休人员最低;家庭人均月收入高的居民的具备率高于收入低的居民;城镇居民具备率较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城乡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以是否具备慢性病防治素养作为因变量,将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城乡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职业、城乡是哈萨克族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3 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4 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对生活行为方式的影响

结果显示,每天睡眠时间在7-8h的居民居多,占45.9%;基本每天饮酒的居民占5.9%;吸烟居民占20.4%,已戒烟的占27.1%;锻炼频率在每周4-7次的居民占10.2%,每周1-3次的居民占24.3%,每月1-3次的居民占28.3%,很少锻炼的居民占37.2%;饮食口偏咸、偏甜、偏油、清淡的居民分别占20.6%、26.4%、26.8%、26.2%;每天吃蔬菜水果的居民占81.6%。见表4。

表4 哈萨克族居民生活行为方式情况

将不同生活行为方式独自作为因变量,慢性病防治素养的得分作为自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对生活行为方式的影响。当在模型中控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人口学特征后,结果显示调查对象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越高,越倾向于睡眠7-8h/d、不喝酒、饮食清淡、每天吃蔬菜水果(P<0.05)。见表5。

表5 哈萨克族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对生活行为方式的影响

3 讨论

3.1 哈萨克族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处于较低水平

结果显示,2019年伊犁新源县、巩留县、尼勒克县、昭苏县、特克斯县的哈萨克族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为9.7%,低于2016年全国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11. 48%)[7],与2016年新疆15-69岁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9.7%)相同[8],这与“健康中国行动”中关于2022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低于22%的目标相距较远[9]。在慢性病防治素养测评题目方面,答对率较高的题是单选题中的“关于自测血压的说法”“预防高血压的吃盐量”,提示该地卫生系统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宣教工作对提高哈萨克族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起到一定作用[10-11],答对率最低的是多选题中的“吃大豆制品的好处”,提示哈萨克族居民的饮食习惯中食用豆制品频率较少,与以往研究一致[12]。总体上较为综合的多选题答对率比较低,这也说明哈萨克族居民对慢性病防治的认知还停留在浅层。

3.2 哈萨克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的影响因素呈现多样化

哈萨克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的影响因素以文化程度因素、职业因素以及城乡因素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较高、农林业劳动者可能是慢性病防治素养的有利因素,农村居民可能是慢性病防治素养的不利因素。多项研究显示[2,13-14],较低的文化程度是慢性病防治素养的不利因素。由于教育环境的影响,文化程度较高的居民可能对健康知识的获取、理解能力、利用能力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强。相对其他职业,农林业劳动者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较高,这可能是因为近年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接收健康信息的渠道变多,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们愿意掌握更多的健康技能,将更多精力和资金投入到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中来[15],但是与国内总体水平相比,仍有待提高。城市哈萨克族居民的慢性病防治素养显著高于农村居民可能是因为城乡与文化程度、经济水平有一定关联,文化程度与经济水平较高地区的居民在获取健康信息、接受医疗服务、利用公共医疗设施等方面更具优势[16]。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第三产业服务人员在所有职业中的慢性病防治素养具备率最高(12.4%),离退休人员最低(2.9%),可能是与服务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获得相关健康信息和防治技能的渠道较多有关,而离退休人员多为年龄较大者,固有的生活方式较难改变,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逐渐降低,健康素养具备率较低[17]。总体趋势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慢性病防治素养具备率最高。研究证明收入水平会影响健康居民饮食营养状况、生活习惯、卫生资源的利用能力等多个层面[18],只有在收入满足基本生活条件的情况下,才可能会将多余的资金投入到健康中去,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甚至影响其用药依从性[19]。

3.3 慢性病防治素养与生活行为方式联系密切

慢性病防治素养与个人的健康信息积累和生活行为方式密切相关[20]。结果显示,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越高,越倾向于睡眠时间适度、不喝酒、饮食清淡、每天吃蔬菜水果。提高慢性病防治素养会影响改善个体的生活习惯,由此可达到防治慢性病的目的,慢性防治素养与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关系密切,相辅相成[21]。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慢性病防治与健康行为的知识宣传,将制定健康促进策略、健康行为信息、基本健康技能作为重点,加强居民健康行为的形成,为后期健康促进工作奠定基础。虽然本研究结果没有显示出不吸烟、经常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有关,但不能否认的是适量运动和戒烟属于健康生活方式之一,刘军军等[22]的研究结果显示健康行为与健康素养存在正向关系,尤其与行为健康素养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

4 结论

慢性病防治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重点之一。需结合新疆伊犁地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现况,创造健康支持环境,在开展提升慢性病防治素养与加强健康行为工作的同时,关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不平衡现状,了解哈萨克族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使文化程度较低、不同职业、低收入、农村居民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本横断面研究可能存在局限性,仅对现有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可能存在一定资料缺失等偏倚,不能全面展现哈萨克族居民的慢性病防治素养的情况,今后可继续进行深入研究与进一步的统计分析,为新疆地区的哈萨克族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更为可靠的结论。

猜你喜欢

哈萨克族慢性病居民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石器时代的居民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民国时期哈萨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动述论
哈萨克族谚语在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应用及实践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56个民族56枝花 哈萨克族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民俗文化的研究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