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溢价调查与思考

2021-12-13冼海钧邓蒂妮罗冬泉韦秋鸣

区域金融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溢价定价小微

冼海钧 邓蒂妮 罗冬泉 韦秋鸣

(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广西 南宁 530028)

一、引言

小微企业是助推国民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由于财务制度不完善、抵押物不足值等因素,小微企业“融资贵”的现象突出。近年来,国家及地方相关部门均采取了多项措施促进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降。尤其是2020年以来,为应对疫情冲击,中国人民银行通过推行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公开市场操作释放流动性、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及创新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等措施,加大金融资源向小微企业倾斜力度。地方政府也推出了系列财政贴息政策,引导企业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小微企业贷款定价与风险管理关联性较强,利率水平低于风险溢价水平将造成银行资产质量下行。本文探讨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定价的考量因素,测算贷款利率定价的合理性,有助于厘清当前利率下降的可持续性及存在问题,为下一步政策取向提供参考依据。

现有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金融机构贷款定价问题进行探讨:一是从净利差角度对贷款定价进行研究(隋聪和邢天才,2013;刘明康等,2018),二是基于博弈论构建最优定价模型(陈金龙和占永志,2018;陈永辉等,2018),三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进行加点以构建最优的贷款定价模型(程鑫,2016)。此外,已有丰富文献还从企业特性、行业属性、经济周期、银行内部绩效考核、经济租分配、银行利润最大化等不同的角度提出最优定价模型(李炅宇和刘伟,2011;Ansari &Goyal,2014)。杜 惟 康 和 徐 崚 峰(2020)则提出逆向定价模型,基于客户数据挖掘来倒推得出同业水平后进行自身定价。而Onorato &Altman(2005)关注信用风险对贷款定价的影响,认为定价主要依靠交易和银行账户中的风险债务,由此延伸出的风险溢价定价模型与实践更为契合。风险溢价的测量方式有许多种,郭战琴等(2006)基于简化信用风险定价模型的思想,引入预期违约率和违约挽回率,构建信用风险贷款定价模型;进一步地,郭战琴等(2007)将信用风险、利率风险以及二者的关联风险同时纳入贷款风险溢价的考量中,构建兼控信用风险以及利率风险的基准利率加点贷款定价模型。李学文和李明贤(2008)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信用评级方法测算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中的风险溢价率;王祺和许振(2008)分别计算贷款的预期损失率和非预期损失率,进而得到违约风险溢价;Chalupka &Kopecsni(2008)根据抵押品风险水平在定价模型中引入风险溢价因素,侧重于折现因子的选择;李宪(2014)则认为风险溢价包括违约风险溢价和期限风险溢价两方面,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和违约率计算,并构建应用于小微企业贷款定价的RAROC模型。段翀(2016)则进一步细分溢价类型,提出包含企业违约风险、基准利率变动风险和利率期限结构风险的三类风险溢价。

综上,现有文献多基于宏观经济及银行整体经营指标,从经济最优角度探讨定价模型,而缺少微观层面的单笔贷款数据分析和对银行现有定价逻辑的分析。为弥补已有研究维度,本文基于广西辖内31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和734家小微企业专项调查数据,探讨当前小微企业贷款定价机制及溢价合理性,以期找到支持小微企业降低成本的另一突破口。

二、广西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溢价水平现状

(一)广西银行业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定价模式

当前,广西辖内银行定价模式主要有成本加成定价、客户盈利定价、信用风险计量定价三类:成本加成定价模式指充分弥补资金成本、管理成本、税负成本、损失补偿等核算贷款成本,再加上合理利润所得出的贷款利率;客户盈利分析模式是一种客户导向型定价模式,银行综合考虑客户与本行关系,全面分析借款人贡献的来源,包括贷款、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各个方面;信用风险计量模式主要依据信用风险违约概率设计参数模型,根据测算情况进行定价。各类定价模式考量因素各有侧重但相互交叉。分机构类型看,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和法人机构主要依据成本加成定价法,遵循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五大国有银行各有侧重,如E行主要参考信用风险计量法定价,F行主要参考客户盈利法定价等。

(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溢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银行对风险的考量要素进行划分,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可分为:信用、管理、流动性、政策和市场五类风险。五类风险影响因素分别如下:

1.信用风险对溢价水平产生最主要影响。反映信用风险高低的贷款要素包括贷款类型、企业信用级别、成立时长和财务状况等。

担保类贷款的风险低于信用类贷款。如同为流动性贷款,A 银行发放信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50%,而担保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82%。

信用级别越高,溢价越低。如同类型两家企业,信用等级为A 和A-,抵押担保贷款利率为4.65%和5.22%。又如C 银行发放的信用贷款平均利率为5.49%,其中信用等级A 的企业加权平均利率为5.74%,A-级企业利率为5.91%。

成立时间较长的企业溢价较低。目前,广西小微企业获得首次贷款平均成立年限为3.25 年。如A 银行对成立5年以内的企业实行高风险管理,LPR适量上浮。5~10 年为中风险,LPR 不变或小范围上浮,10年以上为低风险,LPR下浮、不变或小范围上浮。

财务规范的企业溢价较低。76.85%的金融机构表示,企业财务指标为利率的决定要素;10.34%的企业表示由于经营和财务状况欠佳难以获得贷款。可见建立良好的财务制度、拥有完善的财务报表是小微企业有效的增信手段。

2.管理风险通过影响银行的客户管理成本作用于溢价水平。管理风险包括贷款期限、贷款额度、贷款产品、客户属性等管理产生的成本,代表银行对贷款客户的管理能力。

贷款额度与溢价水平关系呈“倒U 型”分布。低额度贷款多属于线上贷款,因其管理的灵活性和批量性利率较低;高额度贷款的管理享有规模效应,且一般伴随着高价值抵押品和企业良好信用情况,利率也较低。调查显示,贷款额度为1 亿元以上的利率最低,1000 万~5000 万贷款利率最高,2020 年1 季度样本中两者的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5.04%和5.79%。

与银行往来越密切,溢价越低。在长期合作的过程中,银行对客户业务进行目标利润定位,贷款、结算、中间业务、汇兑业务等综合利润高的客户溢价水平较低。如部分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均有通过目标利润高低确定风险溢价的案例。

企业性质不同,溢价有所差异。国有企业由于其政府背景的强背书性质,容易获得政策倾斜支持,风险溢价水平为各企业类型中最低。2020 年1 季度样本中,按企业性质的利率定价高低排序为:外商控股(6.53%)>港澳台商控股(5.93%)>私人控股(5.48%)>集体控股(5.36%)>国有控股(4.94%)。

3.流动性风险通过影响银行的资金成本作用于溢价水平。资金流动性强,风险溢价低。广西小微企业新发放贷款中,按流动性划分的贷款利率定价高低排序为:固定资产贷款(5.77%)>项目贷款(5.70%)>流动性贷款(5.41%)。如E银行对某公路项目贷款期限15年,贷款利率为4.8%;对某租赁企业1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为4.05%。

抵质押品可变现程度决定溢价水平。按贷款品种划分的利率定价高低排序为:互联网联合贷款(7.97%)>抵押贷款(6.17%)>担保贷款(6.11%)>质押贷款(5.44%)。

4.政策风险对溢价水平产生导向性影响。降成本政策环境下,贷款风险溢价水平整体下行。一年期LPR累计下调46个基点(至3.85%),市场利率持续下行,进而带动贷款利率下降。2020年全年,广西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76%,同比下降55 个基点;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29%,同比下降72个基点。

房地产行业溢价高。房地产行业总体信贷资产质量较为稳健,是各商业银行争夺的重要领域。但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受政策调控因素影响,利率水平较高,贷款利率水平达6.47%,依次高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建筑业、涉农贷款、住宿和餐饮业0.88~1.44个百分点。

两高一剩行业溢价高。广西高耗能行业产值占工业近40%,受限制类国家产业政策影响,溢价水平较高。如A 银行向某公司(经营水泥)发放1 年期质押贷款350 万元,贷款利率为10%;F 银行向某公司(经营混凝土)发放3 年期抵押贷款350 万元,贷款利率为7.85%;B 银行向某公司(经营矿业)发放1 年期流动资金贷款1500万元,贷款利率为8%。

5.市场风险影响企业生命周期,进而影响溢价水平。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低风险、弱周期行业适用偏低的定价标准。行业贷款利率定价高低排序为:住宿和餐饮业(5.59%)>涉农贷款(5.58%)>建筑业(5.56%)>制造业(5.23%)>批发和零售业(5.2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03%)。

行业技术竞争力高,风险溢价低。企业自身技术过硬,与合作商的供求关系稳定,则风险溢价低,如某公司(经营食品产销)技术力量雄厚,从产品研发到加工生产、营销一条龙服务,拥有19 项专利,并与多家大型快消企业合作,C银行对其贷款利率为4.75%。

产业链优势大,风险溢价低。企业处于行业龙头位置,市场影响力强,则风险溢价低。如某公司(经营大米加工)获评广西军供大米加工企业,属于全区大米加工十强企业,G银行对其发放贷款利率为2.05%。

(三)当前商业银行风险溢价呈现三大显著变化

1.政策导向下定价让利特征明显。1000 万元以下普惠小微贷款利率处于低位。依据成本管理原则,单笔贷款额度越高,规模效应越大,价格越低。但不同贷款额度定价利率高低排序为:1000万元~5000万元(5.79%)>5000 万元~10000 万元(5.77%)>500 万元~1000 万元(5.59%)>500 万元以下(5.14%)>10000 万元以上(5.04%)。由于各类货币政策工具、监管政策均主要集中于支持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小微贷款,各商业银行将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列入重点任务,从量、价两方面支持贷款发放。

2.大数据分析有效降低风险溢价水平。近两年来,各金融机构积极发展银税贷、小微快贷、经营快贷、e抵快贷、云快贷、闪电贷等运用大数据信息增信的线上信用贷。在定价参考因素中,除了依托人民银行出具的信用报告外,同时参考政务、行业、消费等数据信息。这些信用贷款额度小(500万元以下)、周转快(一年以内),风险溢价水平较低。2020年1季度样本显示,各商业银行运用大数据增信的线上信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4%,分别低于互联网联合贷款、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和质押贷款3.57、1.77、1.71 和1.04个百分点。

3.客户风险溢价分层日趋明显。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综合考虑自身资金成本、业务成本、风险成本基础上,从架构、流程、方法、技术等方面建立起客户分层更加细化的风险定价体系。如H银行根据企业12个信用等级(AAA~BB+)、6个企业年营业收入等级(3000 万~3 亿)、各类贷款品种(抵质押、担保、信用等贷款)、长短贷款期限等要素,可以细分出数百个不同参考价格。此外,针对部分优质核心企业客户,部分银行采取“一对一”定价模式,从溢价水平、还款方式等方面针对客户需求定制个体方案,更加体现定价的分层化和个性化。

(四)定价让利的政策导向下,须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

1.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走低和不良率上升相背离。随着利率不断走低,与贷款不良率形成明显的剪刀差,说明溢价水平已不能覆盖风险水平。究其原因:一是小微企业资金使用监控难。如某农业公司申请贷款1000 万元,而事实上该笔贷款被某投资公司使用,并非借款人使用,属于某投资公司“借壳”贷款,该贷款最终形成不良贷款,收回难度较大。二是融资记录量化难。小微企业资金需求量少,短期或单次贷款行为较多,与银行的结算或其他业务较少,银行难以对其资金流进行有效监测。据对企业调查显示,有3次以上贷款经历的小微企业263家,仅占全部样本企业的36%。

2.贷款风险溢价进一步下行的空间较小。一是分支行定价空间受限。如I银行、J银行均为股份制银行,由总行统一构建FTP 价格曲线,并据此引导分行进行定价,分行基本没有自主定价权。广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超过联社审批权限的贷款,如固定资产贷款超过1200万元、集团关联客户超过2000万元的贷款,均需上报联社审批由其定价。农合机构是农村信贷市场的主力军,由于信贷资源供不应求,提升贷款利率定价水平的意愿不强,采取粗放型成本加成模式,溢价水平较同业高。二是负债端成本高。当前存款市场争夺激烈,银行“以存定贷”的思路未能扭转,各类价格与贷款价格倒挂的存款创新产品、结构性存款产品、理财产品等提升了负债端的成本,造成贷款风险溢价压降难。三是法人机构定价能力亟待提升。当前,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内嵌到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管理体系,有助于商业银行整合两套定价管理体系,打通银行内部定价传导机制,疏通利率传导渠道,促进实际贷款利率下降。但不同类型银行定价能力差异较大。全国性银行均建立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管理系统,能够精细化定价。中小银行定价能力普遍较弱,欠发达地区城市商业银行FTP管理系统的精细化程度较低,农合机构和村镇银行尚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FTP管理系统。

3.企业数据信息共享仍待推进。企业信息共享是银行实现数字化转型、提高风控效率、有效降低风险溢价的途径。但目前政务数据仍然较为分散、联网程度低、银行协调难、部分数据购买成本高。当前企业失信成本低于逃废债收益,导致逃废债行为时有发生,引导降低贷款风险溢价水平的生态环境仍待完善。

四、基于银行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小微企业贷款定价探讨

当前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有所下降,但低风险溢价持续暴露风险敞口,其低于合理水平将引发降价的不可持续性。当前金融机构普遍运用的成本加成定价法为:

贷款利率=经营成本+风险溢价+资本成本+资金成本+预期利润率。

因此,若不考虑利润率,合理的贷款利率包括经营成本、风险溢价、资本成本、资金成本四部分,本文测算取值如表1所示。经测算,广西银行小微企业合理贷款利率为9.61%,远高于当前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3%),溢价过低导致银行风险敞口较大(见表2)。其中,合理经营成本、风险溢价、资本成本、资金成本分别为1.85%、4.56%、0.80%、2.40%。分机构类型看,国有银行的合理贷款利率最低(5.19%),农合机构的合理贷款利率最高(12.48%)。究其原因,一是客户风险不同导致溢价差异较大。由于具有金融服务和贷款利率的优势,国有银行的小微企业资质往往优于中小银行,贷款溢价较低。二是资金来源不同导致资金成本不同。大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可获得央行低成本资金,政策性银行可获得资金成本较低的转贷资金,而城市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更多通过利率较高的存款创新产品、类理财产品等吸收更多存款,资金成本较高。三是发展策略不同导致经营成本存在差异。部分金融机构对于小微企业贷款定价给予优惠,体现在资金成本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价格,如B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在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基础上减25BP。

表1 成本加成定价法下的贷款利率组成要素测算方式

表2 广西银行小微企业最低贷款利率测算表单位:%

五、基于企业信用风险计量法的小微企业贷款定价探讨

为进一步分析贷款定价合理性,根据对广西银行的抽样问访及已有文献借鉴,本文梳理了企业异质性、银企关系、贷款异质性三大贷款定价影响指标(见表3),并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分别定义其经济含义。贷款定价因素划分为:

表3 指标选取说明

贷款定价=基础利率+违约风险溢价+管理风险溢价+期限风险溢价。

其中,选取实证模型中常数项衡量定价基准利率,选取企业成立年限、员工人数、注册资本、近三年运营资金来源衡量信用风险,选取贷款类型衡量流动性风险,选取主营收入、资产负债率、经营状况衡量市场风险,选取银企关系、控股类型、贷款金额衡量管理风险。此外,本文参考银行贷款定价考量因素,将贷款期限因素定义为期限风险(见表4)。

表4 按影响性质划分的指标经济含义

在样本选择方面,为观测小微企业贷款定价模式是否发生明显转变,本文将调查结果划分为长样本期及近样本期,即根据贷款合同发生日期将样本划分为企业近一年贷款及成立以来累计贷款两个子样本,其中近一年贷款692 笔,成立以来累计贷款792 笔。各指标描述性统计如表5、表6所示。

表5 企业近一年贷款指标描述性统计

表6 企业成立以来累计贷款指标描述性统计

通过对两个样本期内的指标描述性统计可以发现,小微企业贷款整体呈现价降质提趋势。一是利率下行明显,由长样本期的均值6.13%下降至近样本期的均值4.06%;二是信用贷款占比提高,由长样本期的16.16%增长至近样本期的25.47%;三是中长期贷款占比提高,1~5年(含)、5年以上的贷款占比共提升7.52个百分点。

(二)贷款定价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由于问卷数据难以按时序归类,本文将所收集贷款情况视作混合横截面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模型将贷款利率作为被解释变量,代表三种溢价类型的12项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回归结果如表7 所示,(1)列和(2)列分别表示在近样本期(企业近一年贷款)和长样本期(企业成立以来累计贷款)内,各因素对贷款定价水平的影响结果。

表7 贷款定价影响因素回归结果

通过对比两个样本期内的实证结果可以发现,近样本期内各指标影响系数绝大部分显著,当前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溢价合理性有所提升。

一是基础定价水平有较大降幅。模型常数项可视作银行贷款基础定价水平或银行资金成本。其近样本期的5.0660%已明显低于长样本期的7.8458%,且与基于成本加成定价法测算出的基础利率水平5.05%(最低贷款利率9.61%-风险溢价4.56%)相近。表明若广西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模式及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维持当前水平,贷款定价基础及风险溢价均处于较为合理的区间。

二是期限风险溢价已趋近LPR 期限价差的政策引导水平。表现为长样本期内5 年以上贷款与1 年(含)以内贷款期限价差为120.95个基点,而近样本期价差已缩减至86.35个基点,与2020年12月份5年以上与1 年(含)以内LPR 期限价差80 个基点(4.65%~3.85%)相近,贷款市场定价已基本实现与LPR的政策利率挂钩。

三是管理风险溢价成为重要考量因素。在银行发放贷款时更注重企业控股类型的划分,表现为企业控股类型影响系数在近样本期内均为显著,且相较于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私营、外资及港澳台商控股企业的溢价水平分别上升1.25、2.09 和3.41 个基点,个体工商户属于普惠小微贷款,受支持政策倾斜,其溢价水平1.82个基点介于集体所有制与私营企业之间。同时,银行更注重银企关系,表现为银企关系对贷款利率呈“U”型影响,且在近样本期内显著。此外,长样本期内的贷款银行家数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而贷款次数的影响系数为正却并不显著,表明企业与多家银行发生交易并不能降低贷款利率,而与特定银行培养银企关系对降低融资成本更有帮助。

四是违约风险溢价仍是重点考量因素,但权重有所下降。信用违约风险方面,融资依赖度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企业对外部融资依赖度越高,表明内源资金实力弱,贷款违约风险高,溢价水平高,近样本和长样本内对应的溢价水平分别为44.47和42.34个基点。流动性违约风险方面,以信用贷款为基准,抵质押贷款、担保贷款及抵质押与担保结合贷款三类贷款的影响系数绝对值依次减小。在近样本期内,与信用贷款相比,三类贷款的溢价水平分别下降146.99、66.23和59.20 个基点,其降幅均显著大于长样本期的63、58和17 个基点。市场违约风险方面,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系数为负,且在长样本期内显著,而杠杆率和经营状态影响系数在两个样本期内符号相反,且均不显著,表明贷款定价与二者关系并不显著。

因此,当前小微企业贷款溢价水平合理性已显著提升,要进一步降低利率水平,提升金融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和服务性,应从银行成本端和政策引导着手,以优化内部管理模式、完善FTP定价系统、丰富资本补充渠道等方式降低银行成本。

六、政策建议

(一)银行要坚持商业可持续性,通过“四个优化”切实拓宽降价空间

一是优化银行内部考核机制。引导银行机构结合监管政策的放宽,建立权责对称明晰、奖惩分明的内部考核体制,如对小微专营机构、小微信贷部门独立考核,降低经济利润因素在考核中的占比,提高风险容忍度;强化尽职免责的可操作性,简化“尽职”要求,降低“免责”门槛;强化大数据和金融科技应用的考核,创新依托大数据信贷产品,提高获客精准度和信贷审批投放效率。

二是优化人力配置,增强定价队伍实力。配置高素质的业务人员,加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提高客户经理掌握市场信息和客户选择能力,从源头上控制和防范贷款风险。

三是优化资金成本管理,降低负债端成本。优化银行自身资产负债结构,吸收低成本存款,转变当前银行存款定期化导致存款成本较高的格局。规划结构性理财产品,提升存款期限和理财产品之间的联系性,降低负债业务给高成本资金带来的影响。

四是优化资金转移定价管理。引导全国性银行发挥好带头作用,切实降低内部转移定价水平。鼓励银行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内嵌到内部定价环节。在确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时,银行应在精准核算的基础上动态调整,加大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对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的优惠力度,进一步降低溢价水平。

(二)金融管理部门要引导优化市场配置,通过“四个完善”夯实政策支持基础

一是完善激励。建议创设普惠小微中长期贷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结构调整的作用,引导银行降低风险溢价水平。加强“三率”、供应链融资等创新产品的考核评估,并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

二是完善监管。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放宽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强化外部考核激励机制。提高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在银行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中的权重,鼓励压降风险溢价水平。

三是完善增信。积极发挥担保机构增信作用,建立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考核办法,逐步取消盈利性考核要求,重点考核支小、支农成效,同时增加政策性引导资金,提高政策性担保覆盖面。完善区域内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提升银行运用大数据评估能力。扩大涉企信息的归集面,探索将政务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涉企信息向市场化征信服务平台开放。推动商业增信,引导提高企业间应收应付关系的规范化、标准化,降低企业应收账款真实性识别成本,发展供应链金融。

四是完善保障。适时增强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实力并扩大惠及面。对符合代偿条件的不良贷款及时启动代偿程序,提高银行信贷积极性。提供专门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充分发挥政策性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杠杆效应。加大金融惠企政策宣传和信贷创新产品推介。联合政府部门开展小微企业信用培育行动,可建立由政府主导、人民银行推动、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由多个职能部门和管理部门共同参与,运用科学评价体系构成小微企业“红/黑名单”,形成“守信获益,失信惩戒”的信用培育氛围。

猜你喜欢

溢价定价小微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重要更正
小微课大应用
欢迎选购
欢迎选购
两市可转债折溢价表
利用Fabozzi定价模型对房地产金融衍生品定价的实证分析
两市可转债折溢价表
两市可转债折溢价表
两市可转债折溢价表